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体构式表示特定时刻持续进行的活动或进展中的事件,能通过识解将各类动词压制成一致.进行体要么凸显各类动词的动态性中间过程或预备阶段,要么将动词所表示的事件通过总体扫描识解为整体,然后将一个个整体通过顺序扫描识解为过程,从而容纳各类动词.事件结构是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压制的基础,而认知语法的详略度、凸显和扫描揭示了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压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流行语“被AB”的构式压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流行的“被AB”构式进行语料搜集,并建立封闭语料库对“被AB”构式的语义和语用进行分析.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了构式压制在这一新兴构式不同于常规用法的新意义产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还对该构式在新兴语言使用环境中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体压制近年来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Michaelis[1]建立的构式分析框架颇有说服力。汉语中的体压制现象能否从该角度给予解释还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借鉴这一构式框架,收集一定的语料发现汉语中现实体的压制机制为体标记,有时与频度副词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洪素凤 《海外英语》2014,(12):285-287
该文旨在构式语法的全新视阈下探讨二语词汇教学方法。在明确了构式的特性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该文首先阐释了构式语法的词汇习得观,确定了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词汇教学内容,结合构式理论及实际教学,认为在二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词汇与语法的过渡环节,将句法和词汇范畴模糊化;强调词汇所在句型的构式义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强调以概括为基础的构式习得观,引导学生从记忆具体例子出发;利用母语与目的语词汇构式的对比教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兼语句和存现句为例,讨论如何结合构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并进行总结和启示,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当具备的理论素养。本文较致力于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谈论,对构式语法理论作全面剖析,并结合教学加以演示,广泛挖掘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移就是把原本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所以常出现词与它所修饰的事物搭配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构式语法须通过语义压制来压制词项,即选择与构式相一致的意义,抑制其余不兼容的意义.构式语法使看似形式和意义不和谐的移就搭配变得合理和易接受.同时辞格的认知研究也为修辞学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转喻认知理论对中动构式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中动构式表达的是状态意义而不是动作意义,中动词必须满足一定的体式条件,即活动和完成词项,且受到名词主语物性结构的选择制约。转喻认知模型"动作代结果"是中动构式生成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尝试从形式派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派的构式语法这两个不同角度例析反义歧义现象,发现各自解释之缺憾并指出两派在分析中表现出学理和运作的相通性,而且都需要语用干涉才能更好地呈现诸如反义歧义句之深层歧义发生机制及解读程序。认为生成学派和认知学派解释句子的视角和方法各有千秋,若能联袂互助则可望为“欠规则”的现代汉语句子的理解提供新方法,而打通音、形、义、效关系的“词汇—构式语用学”便是两派互洽的契机。在该模式下,形式派和功能派对汉语(及其他语言)反义歧义句及更多类型语句或构式的生成和解读进行解释,分则互补互利,合则包容互洽,既保留了各派的核心优势,又有语用干涉,可望抵达更具解释力的语言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褚纬纬 《考试周刊》2010,(34):34-35
构式语法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句法理论,是对语言结构组织的认知研究。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Goldberg认为构式的语义从本质上来讲是多义性的,并决定动词的及物性用法,像双及物构式这类基本句型是人类最基本经验场景的编码。双及物动词结构的中心意义是施事论元有意愿并通过某种行为使客体向接受者成功地进行转移,除了其基本用法以外还常用隐喻和转喻用法产生引申意义。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双及物构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构式压制的视角来研究轻动词构式的语义特点,研究发现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轻动词构式具有语义完成体,意图性和语义类型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解释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认为词汇压制对这一结构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副词压制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具备了一定的形容词性质,并且压制力的大小依后面所跟的名词的不同而不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2.
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共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中,之间不可能有一个分明的界线,重“通”或重“工”的语用功能是分别构式性质的前提。修辞构式必有语法构式的依托,语法构式衍变为修辞构式基于构式词变、义变、式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构式意义压制的必然后果。修辞构式向新的语法构式的转化是语法类推机制作用的结果,修辞构式有限的能产性磨蚀了构式不可推导性的根基,也成为衍生新的非典型语法构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种行动构式,静态谓词构成的特殊祈使构式中构式义与词汇义产生冲突。本文从语法转喻理论探讨静态谓词祈使句构式的认知动因和语用功效。研究表明,静态谓词祈使构式通过构式压制抵消构式义与词汇义不相容关系,并且通过单次转喻操作模型、转喻链操作模型和隐喻或语境复杂转喻操作模型实现认知识解。静态谓词祈使句构式在言语交际中可实施简省功能、缓和功能及明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构式语法自提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其中Goldberg的构式语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Goldberg发展了构式语法,并对构式提出了明确的定义,而国内的现代汉语研究也在构式语法的启迪下不断发展。本文以Goldberg对于构式的定义为基础,深入研究、分析构式的定义,并反思国内现代汉语的构式及构式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批判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背景下产生的。构式语法使人们的研究焦点重新回到构式上来,主张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形义配对体,力主从完型和整体的角度解释语言。构式具有体验性,整合性,原型性,多义性,层级性,因语言而异,句法、语义、语用相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构式语法理论与历史语言学的接口研究已经展开,《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一书为历时构式语法研究提供了一个构式语法理论体系内的研究框架。作者以基于使用的符号变化模型为基础,细致地区分构式化与构式的变化,密切关注构式化前与构式化后的语境,从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的角度描述了语言网络系统内从实质到程序的连续统,将语法化和词汇化研究统一在构式理论框架中。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运用构式-词汇双重压制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中"很+NP"这一特殊结构的运作机制进行考察和解释。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压制整合观",认为"很+NP"结构是人们在概念化过程中,运用"压制整合理论"创造出来的。"很+NP"结构中名词"NP"在构式和词汇的双重压制下,其与名词有关的表属性的、抽象的、描述性的内涵语义得到凸显。再经过人们在心理空间中对概念元素进行识别、整合,该构式具有了特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汉语非受事动宾结构普遍存在于日常语言交际之中,而学界却无法对其形成给予合理的解释。构式语法则为汉语非受事动宾结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认为构式压制使动词受事宾语缺省,非受事成分得以进入构式,并对构式产生词汇压制,从而赋予构式多重构式义。汉语非受事动宾结构大量存在是受到高语境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研究有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一种是Langacker等人的认知语法,另一种是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本文是就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的主要观点和差别所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