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城话“拿”字除与现代汉语普通话“拿”在某些用法、义项上相近之外,还有一些相对较为特殊的义项及用法.本文着重把丰城话“拿”与普通话“拿”做一比较并具体分析它在丰城话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
实词虚化是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现象,普通话如此,方言亦如此。比如词根演变为词缀,动词演变为介词,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徐州话有些名词虚化的趋势明显,而虚化的规律与普通话区别很大,如“丈人”一词就很值得研究。“丈人”普通话释为“岳父”,是表人的一般名词。作为一般名词,徐州话也作同样解释,用法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詈词,徐州方言“丈人”词义词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句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旨在描写徐州方言詈词“丈人”在不同句法环境中词义词性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由实到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萧山话是吴方言中的一种次方言——绍兴话的一个分支。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有一个方音辨正的问题。吴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比较大,因此作为吴方言分支的萧山话,在方音辨正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从传统音韵学入手,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通过许多具体事例论证了萧山方音的辨正问题。文章对人们认识萧山话,对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吴方言,对萧山人更好地学说普通话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话相比,巴中话里的“头”已经完全虚化,在普通话中表实义的“头”一律用“脑壳”替代。作为词缀的“头”,在语音、语法和语义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永州话中的助词“嘎”和“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与普通话中的“了”进行对比,认为永州话中的“嘎”和“了”与普通话中的“了1”和“了2”具有对应关系。并探讨了永州话中的“嘎”将被取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双峰话中有一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哈”,在双峰话里表给予和被动。文章分析了“哈”的用法,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给”以及双峰话的“拿哈”作了简单比较,归纳了“哈”的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7.
四川话的“拿给”兼表给予、使役、被动,因句式演变发生了语法化,经历了给予→使役→被动的语法化过程.而普通话“拿给”却没有发生语法化.本文主要探究普通话和四川话的“拿给”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从四川话“拿给”的语法化机制入手,运用历时择一原理对这一差异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声调教学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发准声母、韵母、声调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声调是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普通话教学重视声、韵母而忽视声调,在声调的教学中“千地一法”的现象日益突出,这种不顾各地方言实际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的成效性。如何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地区方言特点,探索出声调教学的新方法已成当务之急。这篇文章从零陵人学普通话声调方法入手,以探求普通话声调教学的新方法,就正于方家。一、零陵话声调及其特点零陵话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声调种类数量不同。普通话有四种声调,零陵话中北方言保存了入声调(主要是祁阳、东安两地),…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话系统里,典型的疑问句句末常用“吗”、“吧”、“呢”、“啊”等语气词。而娄烦方言疑问句中没有普通话的任何一种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有别。具体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娄烦话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也和普通话一样,不可以简单地归类,合并同类项。各种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着纠结对立的关系。疑问句也不是仅仅由那些纯粹的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构成,有些是由几种句式糅在一起构成的混合型句型,但是这样的句式在娄烦话(口语语言)中用得很少。  相似文献   

10.
普遍话与方言之间的主要差异在语音上,普遍话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语音,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观察中感觉到,词汇问题也不可忽视。许多人在说普遍话时,出现一些方言性词语,只是把这些方言词语的语音普通话化。例如有些浙江人说普通话时出现这样的话:“昨天的会真没有意思,我坐在那里难过死了。”这个句子里“没有”和“难过”二词是按浙江方言使用的。在普通话中,如果“意思”一词是表示“趣味”“情趣”意义,那它前面的否定词用“没”,而不用“没有”,通常只说“真没意思”。这里“难过”一词是指因不得不忍受某事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倒序词”也叫“倒转词”或“逆序词”,指的是与普通话词义相当,词素(或“音节”)相同,但词素排列次序相反的一类方言词。例如福州话的“花菜”与普通话“菜花”同义、同词素,而词素排列的次序却是倒转的。  相似文献   

12.
运用“配对变语法”和“语义微分量表法”对158名永州市民语言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高、年龄小的受试对普通话的社会经济地位给予肯定并认为其亲和力大于永州话。而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龄偏大的人群则对普通话持排斥态度,反映了浓重的地域意识和保守思想。在永州全面推广普通话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忠县地属重庆地区的东部,其语言中有许多方言特征词语。“嘴”的别体有九个,它在普通话中具有八个义项,在忠县话中,其意义与普通话稍有不同;“嘴”在普通话中可以作名词、动词、量词,在忠县话中也能如此。但是,忠县方言量词“嘴”却与普通话量词“嘴”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促进普通话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近一两年来,在我省教育系统已全面铺开这项工作,今后应从“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三关、公正规范”,“广泛深入、高质高效”三个方面入手,抓住培训这个重要环节,使普通话水平测 工作逐渐福射向全社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切实提高普遍话作为民族共同话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广西凌云县加尤高山汉话的名量词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考察,认为它们的差异体现在:一是加尤话与普通话部分形式相同的量词搭配范围不一样,有的加尤话窄于普通话,部分则大于普通话;二是部分形式相同的量词,加尤话与普通话搭配范围参差;三是部分量词加尤话与普通话形同实异;四是加尤话部分量词,在普通话中,这些词或者不存在,或者不作为量词使用;五是部分量词普通话有而加尤话无.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北方言的一个分支,奇台方言是典型的“老新疆话”,它与普通话在声、韵、调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详细展示这些差异,并简单地分析奇台话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益阳方言中,“啵”字的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中是当助词讲,而在益阳话中,它是表疑问的语气词,读音为〔po~(45)〕。虽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吗”的用法,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果加以细细体会,又不完全与“吗”同,有细微的差别。如下例:  相似文献   

18.
唐山话中的"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话中的“着”字有与普通话不同的特殊用法:一是作为语气助词,表示“叮嘱,命令”等语气;二是作为时态助词,表示发生在近时过去的行为、动作。  相似文献   

19.
贵州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区,但以笔者所见,贵州方言的复杂性要超过川、滇两省。从地理位置和现在的方言样式来看,贵州、尤其是贵州东部正处在多种方言互渗交融的交汇处:北方方言由北而下、苗语语音方言由东西漫、“百越”民族语由南北上、而西南官话则由西东渐。因此,贵州方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以贵阳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体系的方言在贵州占据主导地位。但除此之外,贵州东部方言,比如都匀话、凯里话、铜仁话乃至镇远话、黎平话等又还存在许多不同于西南官话的语调特点。当然,贵州方言作为一个大致统一的整体,其内在的要素──如…  相似文献   

20.
三堂街话俗称“上乡话”,属新湘语的益阳话,是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的关系是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关系。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无论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任何一个角度考察,都能看出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历史演变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差异,其中特别是语音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下面谈谈它们在边音声母方面的异同问题。分三点来谈:一、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都念边音声母;二、三堂街话、益阳话念边音声母而普通话不念边音声母;三、三堂街话念边音声母而益阳话和普通话都不念边音声母。 一、三堂街话、益阳话和普通话都念边音声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