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有幸,生活在河北;河北有幸,有个西柏坡;西柏坡有幸,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节前夕,燕赵都市报与西柏坡纪念馆联合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采编人员和读者一起拂去历史的尘埃,  相似文献   

2.
3.
2006年10月8日,一直坚持改革、不懈探索的《深圳商报》再次改版,在注重大型综合性日报属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强化了突出经济报道的定位和职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一种被称为“中国式比萨”的恩施风味小吃——土家“掉渣”烧饼在全困各大城市抢滩登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风靡大江南北,成为现代都市引人注目的别致风景、普通市民津津乐道的时尚话题。2006年2月,湖北恩施州委机关报《恩施日报》经过周密策划,适时推出《追访恩施士家烧饼》系列报道,对发源于恩施,兴起在武汉,波及到全国的土家烧饼这一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极大反响。这组报道无论是选题策划、报道组织,还是采访思路、写作理念都可圈可点,堪称《恩施日报》近年来经济领域深度报道的又一佳作。  相似文献   

5.
齐飞 《新闻世界》2009,(4):74-75
本文选取《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报纸,对其北京奥运报道做内容分析,以期对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的不同点作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着眼点及其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6.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许多关心军报的同志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军报的宣传受中宣部表扬的多了,被新华社转载的章多了,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露脸、露声的机会多了,被《中华新闻报》、《新闻出版报》、《中国记》、《新闻战线》等新闻业务核心报刊推荐介绍的经验和做法也多了。至于被其他新闻单位和各种网站转载的章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8.
"三农"题材是党报的一个重要报道领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走向深入,该题材报道的对象和报道内容,以及受众的阅读价值取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三农"报道,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是摆在采编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周瑾 《青年记者》2008,(7):51-53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是一份党报,没有读过它的人可能会把它想象成一份枯燥的会议讲话汇编,甚至是“领导行程表”。可当你仔细翻阅之后,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内容皆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0.
孙采石 《今传媒》2009,(12):9-10
报网互动从机构调整入手《华商晨报》今年在运作新媒体及报网互动方面,开始了大胆、快速的尝试。我们考察了国内一些先走一步的媒体,借鉴了他们在新媒体运作及报网互动方面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11.
制播分离机制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早已有之,但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这般采取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亲密捆绑式"制播分离模式的还是首次,故其被业界称为一次"历史性的制播分离"。那么,比起现有的制播分离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新"在何处?优势何在?它能否为正在陷入困境中的电视选秀节目乃至整个广电行业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新模式?这些都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