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陶渊明文学根基是儒家思想,他吸收老庄思想与佛教思想,形成了一种对宇宙形而上学的认识。同时又接受佛家的主张,体现了一种世界的形而下学的认识,又经过实际生活经验,在思想中融合三家之精华,形成一种高尚而超脱的人生境界。在其诗文中,可以体味到儒家的乐天知命与安贫乐道,道家的避世隐遁与生寄死归,佛家的无常空幻与无我忘物。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田园文学的新篇章。其人其文为后世所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论述了儒、道、佛三学的鼎立与交融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后指出,三学在发展中对武术、气功产生了或利或弊之影响,相较而言,儒、佛对其有一定积极意义,而道学则起到了主要是思想上的消极作用。文章还探讨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对武术、气功发展的影响。认为自新儒学产生以后,武术、气功向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探讨鲁迅和柳宗元接受佛教影响的过程经历,诠释二人对佛学的判断,辨析其思想的异同。认为二人尽管对佛教的评价角度不同,评价程度有别,但他们都推崇、钟爱佛文化,同样具有研究佛学而不信佛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程朱经学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内涵包括:罢去词赋文章之学,突出经学教育之宋学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四书”教育;“六经”教育。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四书”义理之学的教育;经学教育与理学教育相结合。并论述了程朱经学教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观念里,宋代理学家对佛教一直采取势不两立的反对态度。出于一种笼统的、通盘的考虑,这种论断完全正确。然而,观察宋代各个时期理学家对待佛教的态度,便可知事实上宋代理学家对佛教的态度有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而且,在两宋之交,理学家们对佛教的态度出现了与传统印象截然不同的趋向。理学家的这种态度转变是伴随着理学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的,考察这一转变过程亦可考量理学自身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哲学家大都对佛学有所关注,但每个人对佛学的取舍和建构大不相同。其中,康有为、谭嗣同的佛学观最为接近,这通过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将佛学置于孔教、佛教和耶教组成的三教关系中予以审视,热衷于对三教进行顺序排列。第二,以仁整合三教的共同宗旨,以此凸显佛教与孔教、耶教的一致性。第三,为佛学注入近代的价值理念和诉求,肯定佛学追求平等。第四,将佛学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佛学的救世功能。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对中国人来说 ,“近代”这一知识课题 ,既有介绍、摄取西方文化的侧面 ,又有从中国文化的框架中剔除陈旧成分 ,完成文化再生任务的侧面。这是一个很难分解的双方向性的自我命题。日本的评论家们 ,被世界史是“辩证地进步”这一价值观和思考法所束缚。与此相比 ,中国的情况是 ,为了使固有文化的再生 ,就必然导致出向自我反省的文化运动集结的结果。如果把思想限定在哲学领域、特别是内在意识的认识论来看 ,梁启超也有其意欲开拓新地平线的痕迹。而且就哲学的“创生”这一点上的开拓性意义而言 ,作出梁启超“没有多少独创性的深刻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阐述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和来源.剖析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实质,揭示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0.
印光大师是具有丰厚儒学修养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他站在儒佛平等互视的立场,融合儒佛,将儒佛本体固无二致之要义概括为"明明德,如证菩提",又以"孝"为礼佛之本,并明确提出了"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的看法.印光大师的佛教人生,贯注着浓重儒家精神,诸如劝人在家念佛、重视家庭教育、关注社会民生等,体现了他以儒家弘道精神弘法利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维崇佛原因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礼佛,一是受以崇佛为时尚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二与其遭受政治打击后的自我消沉关系密切,三则为其"奉佛之家"的关系所使然。为他的"佛教山水诗"提供了最好的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当下“美女”的大量出现及“美女”现象的风靡一时,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通过对这种现象的非正常发展态势及其走向的审视和思考,揭示出在全球化及经济发展影响的大背景下大众审美趣味审美态度的变化,对“美女。的心态和行为作出了合乎伦理和社会规范的理性调适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本土文化在终极关怀方面和形而上的思辨方面都缺少充分的展现。佛教的传入弥补了中国本土文化在这两个方面的稀缺。这正是佛教传入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佛教自唐朝传入,兴盛于明清。明清以前,学术流派难以考证;明清以后,存在有净土宗的莲社,但不成为系统。梵净山佛教有明确谱系的学术流派是禅门临济宗,承袭破山海胡一系。梵净山的佛教流派与弥勒道场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5.
论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文化因其强大的信仰力量、独特的价值观、唯美的艺术性、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与现代理念相一致的生态观吸引了众多游人前往朝觐、观光、修学和游憩.但在发展佛教旅游时必须处理好旅游与佛教活动的协调性、开发广度和深度的平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活动的参与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中多有涉及佛教因素的剧作,其佛教世俗化的倾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在元杂剧中佛教僧众多呈现出世俗化面貌,世俗场景大量侵入佛教圣地,佛教成为满足俗人俗愿的精神寄托,这与元杂剧自身是一种世俗化的俗文学和元代佛教自觉向世俗化转变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俗化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佛教的世俗化线路惊奇的一致,说明元杂剧中佛教的世俗化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佛教发轫于后赵竺佛图澄传法。东晋慧远是五台山地区走出的第一位高僧。北齐五台山佛教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五台山开了中国佛教菩萨信仰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池州境内石台的杉山唐代就建有佛寺,宋代后佛教相当兴盛,今尚有佛寺和僧人墓塔、墓碑的遗存。近年来随着杉山的旅游开发,杉山佛教的历史也渐为人们所注意,文章依据留存的文献、文物,对杉山的佛教史迹进行了查考,尽力勾画出杉山佛教发展的大致线索和基本轮廓,为地域文化研究、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从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赕”物品的变化、遵守教规教义的变化、信教群众心理层次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傣族佛教信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诗歌在南宋独树一格,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的这种创新意识,明显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禅宗精神多有相通之处。禅宗之悟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广泛、主体精神的高扬、诗味的讲究、瞬间意象的捕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