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使学与用分离,把数学学习与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低下。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就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同样,数学教学更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他们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回归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王翠苹 《成才之路》2013,(18):49-49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所熟悉的数学空间,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寻找生活感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海市蜃楼,数学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学离不开生活,同样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生活数学"长期、随意的使用已造成了语意的模糊、语境的泛化。生活数学到底姓什么?婆家是谁?这并不重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不失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样变"悟"为"焐",让学生直接获取间接经验,然后再运用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机选法、重在得法。  相似文献   

5.
“生活数学”长期、随意的使用已造成了语意的模糊、语境的泛化。生活数学到底姓什么?婆家是谁?这并不重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不失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样变“陪”为“焐”,让学生直接获取间接经验,然后再运用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机选法、重在得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在我们所使用的新版教材中有不少源于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还可以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妨从生活角度入手,利用生活化的手段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7.
自人类懂得结绳记数法开始,数学就与生活息息相关。早期的《九章算术》等数学论著,也正是记载人类生活、生产经验的文章。所以,现在的数学教学更应呼唤: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大部分能找到其原型。因此,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应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而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然而在数学知识的庞大系统中,有不少难理解、高抽象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是把这一部分知识以同样抽象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由于小学生仍以直观思维为主,对于这些知识,学生既难理解,又不明白为什么,使这一些数学知识成为一种“纯数学”。结果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极差,更缺乏“数学生活意识”和“数学服务意识”。长期以来,数学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小班化课堂让生活走进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需要入手,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中走出来,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数学思考,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粤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也隐含着数学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还不够明显、系统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其在生活经验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能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在探索中完成数学建模,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使其从知道和了解向理解和领悟进发,在不断探索中掌握深层次的数学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几乎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专业方向。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也处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些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正因为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现实生活是研究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则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升华.数学正是由于有了生活才有了不绝的研究源泉,生活正是有了数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材中多数的单元都有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的、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简便计算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对教学有了更多的要求,对数学与生活情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详细的阐述。数学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帮助人们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能够让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学会对数量进行计算、推论与论证。数学模型所描述的自然与社会现象,更利于学生接受,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讲授课本中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知识。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数学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建成的会展中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买2斤黄瓜需要多少钱?”“坐大巴从柳州到南宁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问题,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一、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的惟一的重要方法是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考数学中有较多的考题和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和生活有关的考题具有创新性、应用性、趣味性和益智性.在数学中考复习教学中,笔者追踪了近几年无锡市的数学中考题,并结合实例探讨分析了几种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教学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初中阶段学校一直很重视数学教学。但是,数学的部分内容比较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总会有部分学生没办法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例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要注重从生活走向数学的理念,其中涉及对从生活走向数学的理解.从生活走向数学的实施策略有三: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研究数学需要的生活;在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从生活走向数学的过程中,要防止形式化、技术化.  相似文献   

19.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不想学数学;也有不少学生埋怨:“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我为什么总学不会?”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人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20.
蒋莉 《湖南教育》2002,(6):43-43
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把教和学放到儿童生活的大环境中,以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一、摄取生活现象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都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摄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