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辞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2.
错误1: 《数学》第二册(上)106页例3: 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2s. (1)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2)略. 课本解答如下: 解:(1)由声速及A、B两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可知A、B两处与 爆炸点的距离的差,因此爆炸点应位于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因为爆炸点离A处比离B处更远,所以爆炸点应在靠近B处的一支 上. 评析:本题根据爆炸点满足的一些关系,试图依照圆锥曲线的第一定 义直接确定曲线的类型,但定义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被忽略了,即动点到 两定…  相似文献   

3.
手头有三本书,发现有同一个错误,而它们出版的时间相差十几年,有的又印刷多次,故影响较大,因而有必要进行纠正.按出版时间为序,第一本是由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编辑、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数学通报》1984年第一期,其中刊登了《关于三棱锥顶点在底面上射影的位置》一文,该文在归纳三棱锥 P-ABC 的顶点 P 在底面上的射影 O 的位置时写道:“当 P 到 AB 边、BC 边、AC 边等距离时,点 O 为三角形 ABC 的内心”.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人教版《历史》必修3(2007年第3版)时,笔者发现两处错误。一是第88页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阐述.应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江泽民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完整确切的论述.并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二是第105页第10行.“20时期后半期”应改为“20世纪后半期”。  相似文献   

5.
1 240≈1.2×1012吗?中国初等数学权威期刊《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2年第1期发表了文章《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3x+1猜想》,该文第五段是:"这是偶然的巧合吗?无论用手工计算还是计算机检验,人们都发现上述结论是对的.如日本东京大学米田信夫验算x=240(大约是12000亿)以下所有的自然数,答案都是1.自然数有无  相似文献   

6.
小学地理课本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湖南省出版公司重印)第2页在指导学生看北极星定方向时,有这样一句原文:“把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的联线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就是北极星的位置。”笔者认为这句话有两处错误:其一,北极星不在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连线  相似文献   

7.
细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要义所在,也最能见出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本文以及下一篇分别是教材编者(郑桂华系沪版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和中学一线教师对同一文本不同角度的解读.虽然观点各见“风致”,不少地方却又遥相暗合,希望这些吉光片羽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黄建聪 《语文知识》2004,(10):31-32
高中《语》第二册《过秦论》一注解说:“本选自贾谊《新书》(中国书店出版),个别字句依从《史记》和萧统《选》。”应该说.编已经注意到此篇有很多异现象.但笔发现,个别地方选择异时还存在着考虑不周之处。  相似文献   

9.
命题“方程x^2=1的根是x=1或x=-1.”是复合命题还是简单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的否定是什么?目前对这两个问题争议较多.下面就文[1]及其他杂志中出现的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1,(6):48-48
问:“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刺猬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少年闰土》)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破折号,我认为前一个表示递进,后一个表示转折。请问: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1.
一处错误     
课本第 160页 :“生活在南朝的祖冲之 ,是我国古代又一位大数学家。……他最突出的贡献 ,是继刘徽的成就之后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 ,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也就是在 3 14 15 92 6和 3 14 15 92 7之间。这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从课本可以看出 ,祖冲之的这一贡献比欧洲早了将“近”一千年 ,也就是说还不到一千年。祖冲之于南朝宋齐年间算出这一数值 ,他在 5 0 0年离开人世 ;欧洲直到 15 73年才由德国人鄂图 (或译为奥托 )重新算出这一数值。由此可看出 ,“这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的说法 ,是不准确的 ,应为 :这比欧…  相似文献   

12.
析:instead是副词,“代替、更换”之意。  相似文献   

13.
岳麓书社2008年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40页有两处明显的错误。 大约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多轴纺纱机(称作“珍妮机”),可同时纺8根纱线,后改进到能同时纺130根。珍妮机是纺纱工具。而课本正文第7行却写成“手摇纺钞机”,其中的“钞”应是“纱”。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句子: “我们一方面要致力读书,一方面要关心政治,这两方面要紧密结合。”有人认为这是单句,其理由为:最后一句的首字“这”,指代了前面的复句“我们一方面要致力读书,一方面要关心政治”,并与“两方面”一起充当了“要紧密结合”的主语。我以为这样的断定是不对的。试比较一下这样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5.
《竞选州长》的课文练习二,人教社教参提供的答案有两处是不正确的。第一处是“我”被诬陷有“小偷罪”时的心情。教参认为是“对报纸有了戒心,一拿起来就提心吊胆。”其实这是被诬以后产生的心情。有语言事实为证:“于是我渐渐对报纸有了戒心,一拿起来就觉得提心吊胆……”“渐渐”这个词告诉读者,产生这种心情不是在当时,而是在受诬以后。“我”受诬时的心情可以从“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吗?”这句原话中得到答案,这是个反问句,表达强烈的愤怒的感情。所以答案可以是“感到十分气愤”.从感到气愤到对报纸有戒心,写出了我既气又怕的心态,表现出“声誉还好”的“我”在那种环境中的窘相,足见诬陷者的卑劣和无耻。  相似文献   

16.
对指数函数中两处流行错误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去年和今年分别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数学课,巧的是他们都上同一节内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发现他们俩在同一知识内容上存在着缺陷!下面我从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录中,提出两点看法,不妥之处,请谅解!  相似文献   

17.
顺水推舟,调整预设案例:“循环小数”片段学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算上一节练习课。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三道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8.
杨泽明 《四川教育》2006,(10):27-27
顺水推舟,调整预设案例“:循环小数”片段学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算上一节练习课。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三道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672÷6.40.448÷5.62.1÷1.8做了一会儿,听到一些学生在小声议论。巡视时,一个学生说:“第三道题除不尽啊,题目出错了。”仔细一看,才发现把  相似文献   

19.
1.我不能肯定他是否在度假。[错误]I am not sure whether he is for holiday or not.[正确]I am not sure whether he is on holiday or not.[分析]holiday是一个可数名词,意为“假日,节日”。如:Sunday is a holiday.(星期天是一个假日。)They are going out for a holida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