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债转股被视作减轻国有企业债务压力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双赢”举措,我们既要看到债转股利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要明确债转股顺利实施的关键和实现债转股核心目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债转股作为解决国企和商业银行双脱困的一种途径 ,对企业、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产生的影响 ,并提出了企业、银行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债转股的运作设想 ,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实施债转股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债转股的活动在全国进行得轰轰烈烈,一片看好之声。本文对债转股的局限性和它可能带来的风险作了揭示,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切忌一哄而上,绝不可把它当作国企解困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试图用债转股政策来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债率及财务费用负担存在一定风险,债转股并不能解决深层问题,它只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手段,应把债转股与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政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债务困境不能完全归因于企业,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介入企业债务问题。纯市场手段和纯行政手段都不可取,债转股是理性的选择。但债转股又存着道德风险、反效率风险、社会成本增大风险、企业约束软化风险等,因此在操作时要慎重,要严格目标企业的选择,创设有效的运行机制,寻找最佳的出路,通过制度创新以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动作,债转股对于盘活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转化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企业改革,解决企业货款拖欠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债转股决不是“天上掉馅饼”,也是不是“最后的免费午餐”,其艰巨性和负面影响亟待引起重视。因此必须提高金融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股权退出机制及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刘红彬 《职业技术》2006,(14):197-197
为了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施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的战略部署是方法之一。但是,债转股并不等于企业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在通过债转股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条件下,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是一项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国企改革,在当前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认为需处理好下列三个问题: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国际惯例的应用与国内特殊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发挥正面效应与化解负面效应相结合。本文通过对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分析,将当前债转股问题中所反映的许多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说明了问题产生了原因并阐发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9.
债转股是无有效立法根据的前提下开始实施的,其诸多作法既严重违反我国许多现行有效法律的规定,也有违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对由此引发的两个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革必须依法而行的观点,并进而提出了有法不依的危害远甚于无法可依的论断。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作为国企债务重组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曾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债转股导致了“道德风险”的进一步恶化,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本文就债转股的性质及其实施结果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解决国企债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作为国企债务重组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曾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债转股导致了"道德风险"的进一步恶化,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本文就债转股的性质及其实施结果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解决国企债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债转股体制运行的三个阶段中,涉及的主体有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章就现行债转股制定实施中主体可能发生什么样的道德风险以及如何改进现行债转股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是解决大量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及由此导致的大量银行坏帐、银企关系失范问题的现实选择。但是,债转股暗含的陷阱不得不防。规避风险,发挥其优势,必须科学认识,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金融学界、法学界所关注。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途径也是广受关注的话题。债转股即是途径之一,债转股的产生使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企业三者之间构建了新的法律关系。从债转股的产生及其性质来看,债转股的实践在法律上仍然有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债转股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债转股法律制度,在制度设计和相关立法上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对债转股中债权出资、债转股法人治理结构设计、转股企业选择的定位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机制的讨论,对完善我国债转股法律制度作出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债转股是一步“一石两鸟”的好棋,既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高负债的难题。又可以化解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债转股的作用,债转股应具备的条件,怎样进行债转股,债转股的目标如何实现,是该文论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实施债转股既存在着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风险、债转股企业的道德与经营风险,又存在着商业银行的预期、运作风险,以及外部环境不配套风险,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公司严格控制,规范操作,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债转股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商业银行要严格内控制度,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进一步培育完善资本市场,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债转股透析     
自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试点开始,债转股便立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1999年,当另外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东方、长城先后挂牌开始营运后,全国的企业界更是一片沸腾,一时间把债转股推向了高潮。那么债转股究竟是“天下掉下的馅饼”,还是“一道最后的晚餐”?综观债转股以来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债转股”作为一种化解银行不良债权的一种措施,风险较小,但实施难度较大。我国实施“债转股”以来,效果不是很好,这既有实践中贯彻的问题,更有法律上的障碍。本文分析了“债转股”在法律上的诸多障碍,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诸如:建立债权转让市场、允许以债权出资、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法、降低上市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债转股问题是近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债转股的真正目的,其一是“改制”,借债转股之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二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来“监管”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化解金融风险。债转股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举措,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若在实践中,当事人各方没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则可能诱发债务企业的道德风险,使其功效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