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凤芹 《新高考》2010,(3):34-34
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2.
大嘴博客     
《小学生时空》2009,(12):1-1
大嘴播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于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3.
项玉 《初中生辅导》2010,(Z2):81-83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4.
《科学启蒙》2010,(1):F0003-F0003
2009年10月31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一生致力于祖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钱学森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9,(21):1-1
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一生传奇,成就卓著。荣誉无数,国人引其为科学的骄子、民族的脊梁与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信仰。怀尖端科学造诣而穿越政治的波诡云谲,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居功至伟。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当为国人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6.
数字     
77.3%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人建议,国家应设立钱学森奖,专门奖励和激励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7.
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举国为之哀痛。值此哀痛之际,令人不禁想起钱公对中国教育体制难以培养杰出人才的忧虑。我们为什么一直出不了大师?五千年的文明积淀,那些独特的创新智慧,我们  相似文献   

8.
马援 《下一代》2009,(11):4-9
编辑大朋友说: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青年时代就立志以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他1935年赴美国留学,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1939年留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9.
曹喆 《神州学人》2009,(12):7-9
2009年12月1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98岁的生日,遗憾的是,这位开创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功勋泰斗却没有等到这一天。10月31日,钱学森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红领巾》2010,(1):12-14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罗华明 《师道》2010,(2):20-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大学只有一个真正的功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中国教育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人们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14.
杨淳茗 《初中生》2009,(9):12-13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回国时说的一句感慨万分的话。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说到钱学森回国,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有着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称的钱学森逝世了,本想写篇短文纪念一下,可一看近来国内各家报刊忙得不可开交,发表了许多纪念与追悼的文章.也就不“凑热闹”了。此乃写杂文者的通病——无意“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3,(1):2-F0002
2012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101周年诞辰,同时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建成开馆一周年之日。为了深切缅怀钱学森的卓越功勋。传承与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创新的崇高精神,“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暨全国‘钱学森纪念地’研究宣传工作研讨会”于当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隆重举行。河西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舟和宣传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7.
<正>钱学森(1911—2009),新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1935年,钱学森赴美进修,第二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钱学森回国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钱学森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     
2009年10月31日谢幕远行的钱学森,是一位竭尽毕生精力献给其钟情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的中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钱学森无论是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期间,抑或留学海外接触欧风美雨的时光,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服从真理”“学以致用”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航天之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实力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离不开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光芒。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小学时,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钱学森总是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飞起来空气阻力很小。他投飞镖时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