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秋词     
正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晴空一鹤排云上,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今译:自古以来人们逢秋便悲叹寂寥,我却说秋景比那春光还要美好。晴空中一只白鹤凌云而上,立即把我的诗情引入碧霄。注释:①悲:悲伤;悲愁。寂寥:寂静;空旷。②春朝:春日;春天。③排云上:凌云而上。④碧霄:碧空,青蓝色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秋词     
《中学生天地》2010,(11):44-44
纵向:1.苏轼《中秋词》中“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上一句。  相似文献   

5.
秋词     
《新作文》2007,(9)
写了许小多朋友关,于我秋们天的的古诗人歌,现在就请欣赏一首吧!  相似文献   

6.
秋词秋韵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相似文献   

7.
《秋词》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把我的诗兴引到蓝天上了。  相似文献   

8.
《秋词》     
正~~  相似文献   

9.
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了悲秋的母题,而且成为一种传统。一般人很少有意识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的、凝固的套路。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秋愁的诗歌都公式化的套语,至少有许多以秋天引起的悲愁,是有真切内涵的。  相似文献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我选择刘禹锡这首绝句来欣赏,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特别有成就,而是因为它在立意上有特点,我国古典诗歌在宋玉时代确立  相似文献   

1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诗歌创作在当时独树—帜。这首诗是在被贬朗州后写的。秋天,草木枯萎,万物萧条,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笔下,便具有愁肠九曲的秋意,诗人一扫千古陈说,拓展出崭新的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上,可谓凤毛麟角。本诗题为《秋词》,所以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是一种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12.
黄忠利 《现代语文》2009,(6):114-115
刘禹锡,彭城人(江苏徐州人),唐中晚期诗人,世代书香门第,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不凡,21岁与柳宗元同中进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诗作。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优美的特色,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精古文,善五言,深得时人喜爱,白居易赞其为“诗豪”。  相似文献   

13.
唐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虽距我们很远,但唐诗和刘禹锡却离我们很近。翻开典籍,我们会感到那唐代的佳音越过荒凉的原野、狭长的山谷疾驰而至,文化敲击我们的声音恍然启悟着人生的真谛:文化是一种千年不绝的交响。而品读刘禹锡《秋词》更会给学生带去内在的精神愉悦和理性精神层面的提升。刘禹锡《秋词》共两首。刘禹锡的一生坚持改革社会的理想,蔑视和嘲笑那些攀龙附风的权贵,而遭到权贵们的压抑贬斥。刘禹锡一生坎坷,但也风骨凛然、志向远大,从未妥协与屈服,他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诗歌,留下了光辉印记。带着对诗人的敬佩与膜拜,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自古”句点出逢秋而悲,古今皆然,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慨。“我言”句以响遏行云的一声断喝,推翻悲秋主题一新天下人耳目。“晴空”二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我们看到,在那一碧如洗的寥廓高天上,一只白鹤腾空而起,直冲九霄,把我的诗思也引到了高空。目击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惊喜和感奋?融诗情与画意是“秋日胜春朝”的形象化说明,景致飞动,笔触轻灵,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全诗有直抒胸臆之妙,而无“含蓄不足”之嫌...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学会浏览已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大学生学好专业、提高素质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如何学会浏览呢?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掌握浏览的方式、方法;二是把握浏览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13,(17):39-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宋玉,他是屈原的学生,为人耿介不随。因为仕途很不得意,写过一篇叫《九辨》的赋,借肃杀的秋气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赋一开始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xuè)寥(寥,旷荡空虚的样子)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雨水止住)而水清。"此赋一出,后之文人受其影响,写到秋天,大多染上一层悲凉的色彩。这样的诗在唐诗中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 诗歌创作"以命意为主,命意不凡,虽气格不高,亦所不废".<秋词>"命意"新颖,"气格"高昂,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刘禹锡一反过去文人感秋而悲的传统,标新立异,自度新调,吟唱出一曲斗志昂扬、振奋人心的秋之颂歌.  相似文献   

17.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唐的诗人中,刘禹锡(772-842)算得上很有性格的一位。刘禹锡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刘绪因躲避安史之乱,带领全家迁居到嘉兴(今浙江嘉兴),他小时候在那里度过。刘禹锡22岁(793年)考中进士。在中举前后,他登上了五岳中最为险峻的西岳华山。挺立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峰,他想到,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而不应  相似文献   

18.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自古诗人多悲秋,然而刘禹锡这首却迥然。“岂知春色嗾人狂”,可见他爱秋天,甚至忘记了“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天。全诗意境清新,激情昂扬。从表面上看,秋季到来,叶落草衰,凄凄楚楚。实际上,杂草蔓藤芟除,少有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和古诗词教学资源的整合,给古诗词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改过去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从宋玉的《九辩》"悲夫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到汉代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