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岳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998,(4)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百年录岳桦译获奖年份获奖者国籍成就1901范托夫荷兰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1902费歇尔·艾密尔德国糖和嘌呤的合成研究1903阿累尼乌斯瑞典电离理论1904拉姆齐英国惰性气体元素的发现及其在周期系中的位置的确定1905拜耳德国对有机... 相似文献
2.
3.
齐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6年10月9日宣布,美国的罗伯特·F·柯尔(R·F·Curl)教授与理查德·E·斯莫利(R·E·Smalley)教授和英国的哈罗德·W·克罗托(H·W·Kroto)教授,因于1985年发现单质碳第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富勒氏球——C_(60),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教授的发现是发表在1985年10月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该期杂志是 相似文献
4.
齐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4年10月12日宣布将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匈牙利裔美国人乔治·欧拉(George·Oraa)教授,以表彰他在有机化学碳阳离子研究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碳阳离子(一种带正电荷的碳氢化合物)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碳氢化合物,分析这种物质对发现可廉价制造几十种化工产品的方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化工产品都是当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炼油技术的提高,生产无铅汽油,药品和塑料等都十分重要。欧拉发现碳阳离子存在时间,延长到足以在高浓度条件下配制和仔细研究的方法,使碳阳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看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本历年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情况,分析了日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成功的社会因素、高等教育因素和个人因素,分别在社会环境营造、高等教育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提出培养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他是天使,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有人说他是恶魔,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的屠夫。他是谁?他就是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哈伯。1915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僵持阶段,主战场比利时的伊珀尔一片沉寂。22日下午6点左右,晚风渐起,沿着德军战壕突然升起了一道约1人高、6000多米宽的不透明的黄白色气浪,缓缓地向英法联军阵地飘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雾,英法联军阵地内一片混乱。许多人丢下枪支、火炮,跑出战壕纷纷逃离战场。一位战地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形:他们已经死亡,两手伸展着好像要挥去上方的死神,尸体遍野… 相似文献
7.
8.
齐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
马里奥·莫利纳(Mrio·Molina)墨西哥人,1943年出生于墨西哥城,目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教授。1974年他曾同与他一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舍伍德·罗兰共同撰写一篇论文,发表于《自然》杂志上作纯理论探讨,阐述气雾剂中使用的诸如含氯氟烃等工业化合物,对地球周围的臭氧层构成威胁,并可带来灾难性危险。他说,他的研究工作最初曾受到一些科学家的批评,对于象他这样的环境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相似文献
9.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乔治·欧拉,以表彰他在碳阳离子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现在67岁的欧拉1927年5月22日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49年在布达佩斯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4年到1956年曾负责匈牙利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1957年欧拉移居美国,在道氏化学公司任高级研究助理,直至1964年。1967年到1977年欧拉在凯斯西部大学任化学教 相似文献
10.
齐衡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5年10月11日宣布,三位从事臭氧层研究的大气化学家,因证实人造化学物质对地球上空,起保护作用的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而分享199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指示充分说明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必要性、紧迫性。诚然,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曾达到过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但近代却远远落后了,虽然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 相似文献
12.
保尔·D·博耶 《数理天地(高中版)》2002,(3)
你们这些正处在早期教育和职业选择的青年们。或许会对一位有幸获得诺贝尔奖的80岁老教授的某些思想产生兴趣.你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人民.你们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建造举世瞩目的未来.我期望你们会这样做。并且要求你们这样做. 60年来,我所从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的赫希巴哈(Dudy R.Her-schbach)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李远哲(Yua-n T.Lee)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波拉尼(John C.Polanyi)教授,由于他们从分子、原子等微观层次上来揭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细节,为回答“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这一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问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教授是获化学奖的第一个华裔化学家。本文将介绍李远哲教授的部份研究成果,使读者对化学学科的前沿——分子反应动力学有所了解。 化学反应与分子碰撞 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碰撞。分子碰撞虽是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双手要接受头脑的命令.(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12)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 相似文献
19.
郑丽霞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12):109-11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沿海地区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工进城打工,经商的人数与日俱增。父母为生活着想,抛下自己的子女,远离家乡,久别亲人,经受市场竞争。而留在家里的子女大都由爷爷奶奶代管。这些孩子隔代托管,大大削弱了儿童管理的力度,他们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心理上有孤独压抑感,致使其中一些学生学业荒废,成绩下降,思想品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直想采访费孝通先生。恰好要发一篇介绍费孝通童年生活的文章,我们更想当面采访他。费老不仅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我们很想听听他对当前教育的一些看法。但是,这位86岁的老人,虽然刚刚卸下民盟主席的重任,可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工作还是很繁忙的。没想到,费老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1月14日下午,我们踏着积雪来到费老的家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