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以徐州市流浪儿童为重点调查对象,同时也结合山西大同,江苏南通等地的实际情况,经过对河南郑州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中心救助方法的参观学习,在这长达十个月的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和理论研究之后,提出了针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的几方面救助内容与方法,希望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时,应根据流浪儿童的特点灵活地设计并实施活动;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不能仅是救助管理机构的责任;体制内救助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必须依靠政策推动;护送返家不应是对流浪儿童救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霍科 《华章》2012,(23)
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事关未成年弱势群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救助方式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救助管理办法》不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的特殊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科学分析流浪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做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刘刚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0-11,25
近年来,有关流浪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对流浪儿童的强制救助有其必要性,但同时,也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监护权与法律责任的承担;政府各部门职权的交叉;制度异化。而对如何做好强制救助保护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法律法规的支持。(二)资金的投入。(三)专业人才的建设。(四)政府各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者在救助和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浪少年儿童的存在,是对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一种损害,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引入“社会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由社会工作者担负起救助、保护、服务、教育流浪少年儿童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框架下,深入调研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发现其社会支持网络存在三个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问题关系重大,目前我国仍有数百万的儿童处在流浪境地,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流浪儿童福利和救助政策现状的探究,力图找到当前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探求有效的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所以有关他们的任何问题都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据预测,我国流浪儿童的数量有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我国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预防和救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及民间组织的协同共进。应该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2013,(7):11-11
本着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术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2011]39吁)精神,巩固“接送流浪孩了回家”专项行动成果,  相似文献   

14.
袁新文 《教育》2013,(19):11
本着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2011]39号)精神,巩固"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成果,深化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和源头防治工作,帮助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反思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探索人本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在救助流浪儿童中的运用,形成以“积极的人性观”作为救助流浪儿童实现其“助人自助”的出发点;以“流浪儿童为中心”的助人关系为主轴;以“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为救助活动的最高价值,提高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流浪儿童的研究经历了问题取向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初步对与流浪儿童自身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探讨,心理干预研究初见成效。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实证研究方面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加强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为使流浪儿童尽快回归主流社会做出心理学专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看流浪儿童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在逆境中的适应情况因其内部、外部保护资源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心理弹性高的儿童能获得更好的适应,其中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保护因子之一,来自家庭、同伴、社会的支持将有利于流浪儿童的适应与恢复。本文探讨了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对流浪儿童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总结了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对策与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取暖致死的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激烈探讨,也将人们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法律问题上.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监护制度在监护人主体、法定义务、委托制度和法律责任上的立法缺陷,我国应从立法上明确家庭和国家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主体,细化并落实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完善现有的监护制度,制定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制度以保障其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9.
预防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籍流浪儿童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的流浪儿童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导致新疆流浪儿童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做好新疆籍流浪儿童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35名男生(其中流浪儿童75名,流动儿童88名,处境正常儿童72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通过流浪儿童与流动儿童及处境正常儿童在性格和行为各重要指标上的比较来分析流浪儿童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与流动儿童及处境正常儿童相比,流浪儿童的自控能力、自我概念水平较低,享乐取向和潜在犯罪倾向较高,更倾向于外部归因;(2)流浪儿童的依赖、焦虑、退缩、冲动、夸大等行为更多,更具攻击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