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旧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因此,私立高等学校得以合法存在,并且能够自由发展。从二十世纪初中国人自办私立大学起到1947年,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已有79所,占1947年高校总数的38.16%。1947年,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教职员共33,496人,其中私立高校教职员为7700人,占总数的23%;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共有学生155,036人,私立高校学生为58156人,占总数的37.5%(见《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解放初,我国有些地方的私立高等学校就多于公立高等学校。如西南地区刚解放时,公、私立高等学校共52所,其中私立就有30所。上海市有高校40所,其中私立就有30所.私立高校学生占该市高校学生总数的59.2%。在南京市、武汉市,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数相等(见原教育部档案)。  相似文献   

2.
公立高等学校的经营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立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产业组织,在参与现代教育服务市场和教育资源市场的竞争中转变办学观念,由传统的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学校经营,采取学校资产经营策略,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实施普遍性收费以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公立高等院校教育经费不足状况,教育成本获得了相对补偿。但盲目的学费定价,必将损害受教育者利益和国家利益,最终损害公立高等院校自身的效益,因为高等教育的选择者会在学生机会成本的考量中,决定是否接受某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探讨高等教育的需求函数模型,理性地定出高等院校的学费价格,必将在满足受教者"幸福方程式"的同时,使公立高等院校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
公立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一方面,其办学自主权已初步确立,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仍不明晰;另一方面,公立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行为存在合法性、合理性问题.从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及与学生的关系入手,对公立高等学校的主要法律关系进行梳理:公立高等学校之于政府,具有独立和服从的两面性,之于学生,又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5.
公立高等学校作为全人类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推动民族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及其社会发展的基地,它的主体定位历来都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在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中公立高等学校却被赋予不同的主体地位,定位的不同使自治权的权限模糊,所以应当以教育法体系的社会法定位,以公立高等学校追求目的,以确立为社会法的主体必要性为视角来确立公立高等学校主体性质,从社会法的角度对公立高等学校的主体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高校受计划体制影响,办学效率一直不高。本文试图从产权角度去阐述影响我国公立高校教育效率的因素,辅之实证角度去论证其低效率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其一,他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行政主体地位,其二,他成为行政相对人的地位,最后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属于法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传统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立高等学校传统产权制度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制度的简称。虽然在传统体制下并无产权之说,人们只知所有制及其法律表现所有权,并不讲产权,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以产权的视角去审视传统体制下的公立高等学校的财产制度。 一、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传统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产权的观点审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制度安排问题,指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传统产权制度具有产权主体单一、产权非排他性、产权不可交易性以及个人产权空间狭窄等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性质特点、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实现方式四个方面进一步剖析了造成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关系不清的根源是政府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力的高度重合。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公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对美国公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美国公立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的得失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涉及公立高校的诸多纠纷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正常解决。行政法学界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理论出发,将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确定为行政主体或者行政相对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问题,反而使其法律地位在理论层面上更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导致公立高校法律地位不确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公立高校一直受单位制度所支配。因此,重构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不能拘泥于公立高校的“事业单位”的分类,而应从大学的本源着手,基于技术和现实的双重考量,我国可以通过修改《高等教育法》或制定《大学法》的方式将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界定为公法人,以促进现实法律问题的解决与高校体制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分权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介绍了法治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公立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分权理论,即公务分权理论、间接行政理论与学术自由理论,并对它们在中国适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完全齐备,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属于公权力。高校处分权可分为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和未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两类,前者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后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近年来,承载高等教育重任的公立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却屡屡与行政官司“不期而遇”。身居象牙塔中的学生与自己的母校“反目成仇”,进而对簿公堂。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则折射出高校的传统治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亟待嬗变。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法律性质进行了界定,阐释高校传统治理模式的逻辑和具体运作,并分析传统治理模式出现危机、亟待嬗变的情势,提出并论证了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论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通过分析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公立高等学校法律地位的文献与判例,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地位进行了研究,认为公立高等学校公法人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趋势,应认真研究并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朋  王千红 《高教探索》2004,(2):23-25,29
明晰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关键。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明晰应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并将明晰的重点放在高校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本文探讨了实现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三条主要途径:即改变国家所有权,在某些与市场结合紧密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公立高等学校中实现彻底的政资分开和政校分开;改革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对公立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确立出资者产权与学校法人产权的边界;在公立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通过法律规定或交易合理划分高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权责。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公立高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国家是唯一的产权主体,国有产权的性质导致了所有者的虚置、排他性的不足,造成权、责、利不明确,这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于此,学者对公立高校的产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公立高校的产权进行改革,产权主体多元化是主要趋势,但对如何选择产权主体研究较少,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多元化的条件也分析较少,长期忽视无形资产产权和劳动力产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为基本环境 ,对公立高等学校的组织进行了分析 :第一 ,具有非营利性的经营组织的特征 ;第二 ,具有大生产、小服务、双顾客、滞后反馈组织的特征 ;第三具有多重指挥网络体系组织的特征。基于这些认识 ,提出了高校经营管理的 6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中的产权清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关键、重点在于明晰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清晰问题包括教育资产所有者财产权利的界定、分权结构下产权的界定、以及交易过程中和发生外部性问题时产权的界定等三个基本层次。在研究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清晰问题时应注意避免两种片面的研究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财产所有权的变革而忽视产权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界定;另一种是只注重在学校财产归国家所有的既定前提下,在政府、高校和学校的教职员工之间重新合理地配置责、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渐被打破 ,教师通过与高等学校签订聘任合同 ,与之构成受法律保护的人事关系。这一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公立学校教师虽然不属于国家公务员 ,但仍应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教师聘任合同既不是受《合同法》调整的民事合同 ,也不是受《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合同 ,而更多地具有行政合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