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戏剧对白翻译贵在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文章引用实例就《卖花女》汉译本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杨宪益的译本是形神兼备的典范,值得从事戏剧对白翻译的译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朱明胜 《英语辅导》2008,(1):103-107
剧本中的台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翻译,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戏剧翻译的标准不能完全套用其它文学题材的翻译标准。由于戏剧翻译是要将某部戏剧作品从一国舞台搬到另一国舞台上,其目的就是让移入语的观众得到与原文观众同等的反应,所以怎样在翻译中既要保留原作的某些风格又要领略到异域的风味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若诚先生对于戏剧的翻译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译文口语化、简练和性格化,使得译文非常适合演出,同时也达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彦霞 《英语辅导》2008,(5):112-114
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颜色的词语多寡不一,分类各异。汉英民族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基本上是相同的,都采用七分法,即赤、橙、黄、绿、青、蓝、紫。要正确译出英汉语中大量与基本色彩有关的词语,关键是准确把握这些色彩词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探讨了色彩词语翻译的一般规律并概括出四种基本译法。  相似文献   

4.
戏剧翻译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目的语读者,还包括在剧院观看舞台演出的目的语观众,这便是戏剧翻译的双重性。而剧本中极其丰富有特色的且与目的语文化有极大差异的文化专有项的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本的可表演性与目的语观众的接受程度。因此,要使目的语观众也获得类似原语观众的感受,译者往往应该从剧本的可表演性出发根据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和传统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基于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和读者反映论,分析了戏剧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字幕对观众解读电影至关重要。我国影视翻译开始较晚。作为影视翻译的一种,字幕翻译在国内的研究相对滞后,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行业规范。本文试从"目的论"的角度,以《卧虎藏龙》和《狮子王》为例,对字幕翻译中的文化词语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戏剧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本身有着与生俱来、特色鲜明的艺术性,戏剧语言具有强烈的舞台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容。在戏剧翻译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戏剧舞台效果、视听效果、观众的接受性和戏剧文本语言动作性等因素,还应考虑戏剧的语言表述、礼仪文明、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文化视角下的戏剧翻译路径选择是:扮演好文化协调者角色;提升译者文化素质,选择恰当表达方式;全球化融合与本土化坚守;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翻译观。  相似文献   

7.
付建文 《考试周刊》2014,(18):17-1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词语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词语中显现出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作用。色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色彩不仅有其物理属性,而且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表示颜色的词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其所蕴涵的意义有很多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了颜色词的分类及基本颜色词"黑"、"白"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本论文着重于寻找诗歌中色彩词语的有效翻译方法以保持原诗的美和意境。翻译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色彩主要有三种方法:直译,释译和文化对应词,具体翻译方法是由其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戏剧翻译,从理论上分别对巴斯奈特的文化转换,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奈达的灵活对等原则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前两者的弊端和后者的优势,并结合戏剧本身的社会性和英汉翻译的实际,对灵活对等在戏剧汉译中的有效性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在翻译时往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对等的语言来表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影响深远,本文将尝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中国学生能较为准确地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语。  相似文献   

11.
戏剧翻译批评是戏剧翻译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做好戏剧翻译批评工作对提高戏剧翻译质量、推动戏剧翻译研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笔者以我国近年来的戏剧翻译批评为研究对象,评述了戏剧翻译批评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翻译学看影视剧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名是影视作品的"第一张名片",成功的译名是票房和收视率的首要条件。前人已从目的论、接受美学、社会符号学等角度探讨过影视剧名翻译,但难免有失偏颇。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把各翻译研究视角囊括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本体生态系统"中,强调译者的主体作用。本文意图运用这一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角度探析影视剧名的翻译策略,并提出剧名翻译的评译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戏剧的二元性本质使戏剧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有很大不同。在戏剧翻译中,译者处理特殊语言或文化现象时应采用何种策略一直是让他们左右为难的问题。文章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一些戏剧作品中的英汉译文实例,探讨关联理论对戏剧翻译的解释,提出该理论指导下的戏剧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4.
In drama translation, both performability and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should be given adequate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pplies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o analyzing Thunderstorm,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eiyu, a famous Chinese play, converting som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original into their English equivalents on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stylistic levels without affecting the performability of the drama.  相似文献   

15.
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豫剧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其精品剧目多次走出国门。但由于目前豫剧剧名的翻译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这直接影响了豫剧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效果。同时关于豫剧剧名翻译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豫剧剧名可分为三大类,即人物名、事物和线索名、剧情名。对于以人物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意译等归化策略为主;对于以事物、线索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直译为主;对于以情节命名的豫剧剧名,其英译应以意译为主,“直译+释义”、直译为辅。  相似文献   

16.
教育戏剧在我国大陆地区发展了近20年的历程,已有研究主要从译介、概念辨析、历史考察及学科创建等立场和视角展开探究,且研究主体主要来自于戏剧领域。在教育人类学、哲学及戏剧语境下,教育戏剧至少有四个维度的转化逻辑需作进一步探究。其一,教育戏剧中虚实之间的转化;其二,教育戏剧中模仿与创新之间的转化;其三,教育戏剧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转化;最后,教育戏剧中表演者与观者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戏剧翻译时译者往往受到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双重影响。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对于文化因素采取制约还是反制约的态度。译本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译者对人物语言中源语文化反制约的时候较多;反之,对舞台说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接受制约的情况较多。另外,译者的制约和反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影视剧,这种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之一,并且在促进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影视剧字幕翻译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翻译类型.优秀的影视剧字幕翻译不仅能帮助观众领略到异国文化风俗,还能体验到语言的无穷魅力.本文将从著名的理论——目的论角度来分析影视剧字幕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元曲的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绝好语料。本文考释元曲中"得命无毛"、"填注"、"细车儿"、"冲渎"、"干盐"、"共话"、"自跌自推"、"杀取"、"生发"、"交别"、"料敌"等11个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戏剧翻译应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可表演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德国功能翻译派主张翻译策略和方法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这给戏剧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文中从目的论角度来探讨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