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职业学校,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因此,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令其自信、自尊和自强,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问题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心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文章首次提出在高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中实施触动教育这一新的理论视野,并就触动教育的科学内涵、确立依据、形式和实施途径作了解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让"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确实存在着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问题学生”。产生这类学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本身,而是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给予学生以挚爱、宽容、理解、尊重、欣赏和引导,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对话,使之自信、自尊和自强,“问题学生”将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祥 《教育与职业》2007,(36):67-69
中国教育的管理体制是高校新生心理失衡的首要教育性因素。在制度性因素影响下,问题表现为教育方式与内容上的“重育智、轻育人”,管理模式上的“重授鱼、轻授渔”,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业的完成率。  相似文献   

5.
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影响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存在心理困扰方面的不正常行为。职校生中的“问题行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了解和认识职校生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积极转化,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一、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职校生的“问题行为”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过失型。特点是认识能力不足,其“问题行为”多是违反纪律、骂人、打架、说谎…  相似文献   

6.
陆云 《江苏教育》2023,(10):11-14
本研究对江苏省苏州市137383名家长的家庭教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超半数的家长处于教育焦虑状态,高年级、学业水平较低、就读民办学校、走读、非本市户口的学生家长和单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历程度较低的家长群体更容易产生教育焦虑。教育焦虑会导致家长教育“内卷”行为,影响亲子关系,阻碍学生学业进步和心理发展。家长教育焦虑受教育政策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学业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基于上述发现,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高三学生及家长"期待心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军 《教育艺术》2003,(6):50-51
现代社会的高效快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压力,由此导致人群中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其中,高三学生的心理焦虑尤为突出。 寒窗苦读12年,成败在此一举,学生的精 神成长和学业成长在这一特殊学业阶段表现出明显的“超强压力”。首先是时间上的压力。如果说高一、高二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说:“东隅既逝,桑榆非晚”,那么在高三就只能说:“身逢绝路,背水一战”。12年的奋力拼搏,12年的艰辛苦痛,都将定格为一瞬。其次是知识上的压力。高三总复习,不仅囊括高中的全部内容,有些  相似文献   

8.
我是班主任,我们班的心理教育是通过“两会”、“一刊”实施的。班会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师生互动式班会,既可以让班主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又能满足学生渴望表现、寻找定位的心理需求;专题辅导式班会,利于班主任解释和解决带有普遍疑问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具有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讨论式班会,可以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对一些敏感和平时回避不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巧妙适时地加以辅导或解释。由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利用班  相似文献   

9.
张春玲 《今日教育》2009,(10):24-26
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社会学孜孜不断的追求。但在研究学生学业不利的问题时,更多考虑其家庭变量,而较少对课程本身进行质疑。“教育社会学习惯于寻找教育的失败之处并加以分析、解释:一般多归昝于学生的种族身份和家庭出身。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在学校内部和课程知识的社会组织中寻找问题的根源。”这种把“课程”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进行研究独特的视角,或许会对我们思考学生学业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很显然,化解矛盾要以对矛盾进行科学分析为前提,而且应该对各社会系统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那么,教育系统存在哪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呢?笔者认为,不断产生的“学业失败”是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学业失败——世界性难题形成学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无所谓产业与非产业,非此即使的研究是一种走入误区的研究。我们应整体地、辨证地、全面地认识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比喻,借用,以及对于关联的分析等等,都是辅助性的,并非主要的,基本的.教育不是经济.富人的子弟要上学,并不是因为他的钱用不完了.穷人的子弟要上学,比富人对教育的渴望一点也不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像教育学的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密切.  相似文献   

14.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且二者均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与高师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大众化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高师成人教育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适应高师教育大众化和教师教育崛起的形势;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高师成人教育也应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教师教育需要有一个开放灵活的体系,高师成人教育是构建这个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教育中,职前职后一体化势所必然,高师成人教育参与其中,应该是水到渠成、顺乎自然的事情;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现代化,高师成人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师教育必须转换运行机制,高师成人教育机制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明确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充分认识信仰教育对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得到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