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孙应鳌(1527—1584年),字山甫,号淮海,明朝贵州清平(今凯里)人。自幼聪明,好学上进,善作文章。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阳明弟子徐樾(字子直)以提学副使督学贵州。“一见应鳌而大奇之”。18岁的孙应鳌拜徐樾为师,成为王阳明再传弟子。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孙应鳌乡试第一,成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是黔省第一位庶吉士。  相似文献   

2.
<正>王阳明被认为是自明代以来的"圣人",一个做到"三不朽"的人,即"立德、立功、立言"。虽然过去了五百多年,但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并未过时。在人心浮躁的时代,需要有东西让人能静下心来,王阳明心学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今天笔者只想谈谈王阳明心学对教育的有益启示。教育应该教人保持做人良知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化论坛》2010,(1):F0002-F0002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父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28岁举进士出身,34岁任兵部武选清吏司在事,是年开始授徒讲学至57岁寿终。在贵州的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广西的南宁学校,  相似文献   

4.
在对王阳明的各种详尽研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王阳明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不为所重,尤其是主考山东乡试时期(弘治十七年,33岁)被研究者忽略而成为一段空白。固然,王阳明思想的形成是在37岁龙场悟道之后,并在此后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研究重心偏向中年以后理所当然。然而,如果我们不是仅仅满足于对王阳明思想成果的演绎,而是更要力求一个“理解”的演绎基础,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重视王阳明青年时期的思想探索,因为它作为一个人人生观、社会观的激烈冲突与定型时期对于思想的塑造是举足轻重的。一、理想主义的奠定追寻青年王阳明思…  相似文献   

5.
古文哲理选析(二)刘国胜一、王阳明看花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相似文献   

6.
“阳明心学”在明中叶兴起,虽说是时代使然,传统文化的整合,但“阳明心学”大师王阳明个人之功亦不可低估。王阳明顺乎明中叶时代之需,胸怀做“圣贤”的大志,饱尝人世沧桑,凭借卓尔不群的天赋,以挑战传统的精神,博采众长,使中国传统儒学重获生机。  相似文献   

7.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出兵平定发生在粤赣边界地带的"三浰寇乱",并增设和平县以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统治。王阳明因此被历代当地文人建构成一个正统教化者的形像,并将许多事物与之攀附。但在当地民间底层的历史传说中,王阳明则是一个残暴与狡诈的形象。从官方与民间两个层面出发,可以更好的揭示所谓"寇乱"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王阳明思想体系的研究,迄今为止,多半还囿于他的哲学方面。然而王阳明在经济方面的阅历和心得也同样具有真知烁见。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人的身份地位,从而对职业的尊崇荣辱也必然有一个认识的渐进过程。从管仲的“四民分业”世袭制度到王阳明的“四民平等”观念,不仅说明了王阳明思想的先进性,更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长期缓慢发展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儒家仁之乐的言说困难入手,对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进行情感现学象的分析,并揭示王阳明这一伦理命题中所蕴藏的良知境界与道德情感的关系,阐释其对人生际遇和社会评价的超越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儒家仁之乐的言说困难入手,对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进行情感现学象的分析,并揭示王阳明这一伦理命题中所蕴藏的良知境界与道德情感的关系,阐释其对人生际遇和社会评价的超越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庐陵知县任内开导人心向善,巡抚南赣以军事与政治结合取胜,平宸濠之乱善用反问奇计,总督两广、江西、湖广军务,怀德纳降,因随时代研究王阳明等方面对王阳明其人进行论述。认为要研究、认识王阳明,不仅仅认为他是一个哲学家,还应看到他是兼有政治家、军事家天才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致良知”之教,以及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490年前,即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国哲学史上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这就是王阳明在而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一个晚上豁然顿悟的所谓“龙场悟道”。在著名的“龙场悟道”中,王阳明彻悟“良知本体”,“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川这是王阳明学术思想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诞生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于是,他的思想如潮水开闸泻入江海,后来终于发展和完成了心学理论体系。它是程朱理学的对立面,然而又与程朱理学互黜互济,共相辉映,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高峰。阳明心学在明朝中…  相似文献   

13.
陶丹 《今日教育》2014,(10):66-67
人物小传王守仁(1472~1529)别号王阳明,明代中叶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他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提出了"顺应天性"的儿童教育思想。这对化解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功利、浮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对后世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内涵,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先生不但是明季的儒学大师、开创一代新说的思想领袖,同时又是文章高手,在有明的散文天地里也是如高耸的山峦一般并峙于群峰之中的.如著名的《古文观止》,所选的明代近三百年的文章,共只一十二家,王阳明便居其一.在这十二家中,入选两篇的只有四人,而像唐顺之、茅坤、王世贞、袁宏道这些大名流,也只能入选一篇而已.但是唯独有一人竟入选了三篇之多,那就是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文章在清初选家心目中的地位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单凭这一点就说王阳明的文章是明代之冠,中间不免有选家的偏爱,但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大家之一则是足以当之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  相似文献   

16.
修文阳明洞     
研究孔子、孟子必到山东,研究朱熹必到江西,研究阳明之学,不能不到贵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阳明洞。修文县是王阳明学说的诞生地,同时又是王阳明学说传播的始发地,所以,推崇阳明学说的人,都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王阳明即王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生活的时代,整个思想界被朱熹的理学所统治,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追逐功名利禄,坐而论道,不务实际,还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死气沉沉。王阳明学说打破了这种沉寂,他提倡独立思考,弘场人的个性,强调言行一致,主张净化人…  相似文献   

17.
“阳明学”是继“程朱理学”之后的又一学术重镇,是儒学在宋明时代的最后高光时刻。在“人性论”问题上,王阳明认为“性”无定体,“心之本体”即是“性”,性无不善;恶,人之心失其本体。王阳明以庄子的“道通为一”消解各种“人性论”概念的藩篱,援引禅宗“佛性清净”的道德本体,借孟子的“良知良能”以立论,在“会通”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人性论”的重构。王阳明的“人性论”思想具有会通性、先天性、自然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哲学是在明中叶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失灵、官场腐败渐滋、士风不端、社会出现深刻的道德危机背景下出现的。他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命题意在救治人心痼疾,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士人道德自律以及社会良善风气的形成。在需要重新确立道德理性的时代,王阳明不仅建构了良知本体世界,高扬心灵主体,而且对存理去欲、净化人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修养方案。阳明哲学是对时代问题的坚强回应,只有从历史的场境着眼,才能深化阳明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明书院落成后,毛科延请被谪贬龙场驿的王阳明至书院讲学。这是王阳明在贵阳讲学的开端。席书任职贵州后,继续礼聘王阳明至书院讲学。在延请王阳明来贵讲学过程中,席书与王阳明通过书信互动,而相识相知。在聆听王阳明讲学后,席书的道德学问有了巨大转变,不仅在学术上深受阳明心学影响,而且政治上积极向朝廷举荐阳明担任要职。在此期间,席书与王阳明结成了知己和道友,成为阳明心学发展史上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徐怀礼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青年时代读书时,受王守仁(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改“文浚”为“知行”。后又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毛主席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