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初,我接到了某小学谌老师寄来的一封信和一篇文稿。这篇文稿题为《教师要学“鸭连长”——学习新大纲的体会》。他在信中讲了写这篇文稿的缘起:他家喂了几只鸭子,由于喂的不得法,有一只鸭子死了。后来他把剩余的鸭子卖给了别人,别人却喂得很好。由此他悟出了一点喂鸭子的门道,并将其迁移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取得了成功。这篇稿子便是以此为题材写成的,他希望我能帮他看看,并提出修改意见。 这篇文稿以生活中常见的“填鸭”与“牧鸭”为喻,来说明语文课应该怎么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然而这篇稿子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观点与材料的“错位”。稿子的副标题是“学习新大纲的体会”,而且在首段就引用大纲的语句,开宗明义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按照一般规律,文章接下去就应该讲为什么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怎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然而本文却并非如此。接下  相似文献   

2.
我曾应一家小学生报刊社之约,为小学生撰写了一篇阅读辅导文稿,题为《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初稿全文如下;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呢?我以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从妲布的买画、织锦以及壮锦的失而复得来体会.壮锦是壮族民间的手工艺品.故事中的这幅壮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实际上是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形象化体现.妲布从圩上买了一张“五彩的画”,并说“我要是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会闷死的”,表现了她盼望幸福生活的急切心情.她决心把这张画织在锦上.她不分日夜地织,“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滴在锦上”,“眼血滴在锦上”,一直织了三年.这就表明妲布是在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创造幸福生活.壮锦不见了,妲布“昏倒在大门外”,“病得瘦瘦的”,“身体瘦得像干柴捧”,这说明妲布失去了幸福内心是多么痛苦!最后壮锦失而复得,壮锦上织的东西变成了真的.这说明,只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表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战胜贫穷,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变话”     
正会说普通话真好!我说这话,不是因为我每学期朗读比赛都得第一名,而是因为会说普通话让我当了一回小大人,那感觉真棒!那是前年,我们全家到杭州为爸爸过生日。其实说是过生日,其实是旅游。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想吃肯德基,于是我们就去了肯德基店。"寿星"爸爸坐下小憩[qì],我和妈妈就去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再造想象,主要凭借教材来进行。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幼—小”过渡时期,他们的想象正处在由不随意想象向随意想象过渡的阶段,因此,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再造想象,尤其要注意加强指导,促使他们按照教学的目的、进度,产生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想象,把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图画。 1.借助插图,对照词句,化静态为动态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有大量精美的彩图,教学时如果注意利用这些彩图,对照相关文字,启发学生把静态的图画想象成动态的图画,那么,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比如《狼和小羊》一课中的插图,图中画的狼左手叉腰,右手狠狠地指着小羊,瞪着黄黄的眼睛,长长的嘴巴露出了血红的舌头,白森森的尖牙利  相似文献   

5.
《颐和园》是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阁榭、长廊石桥等优美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以此来启迪学生想象景物之貌,感受景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理清顺序,掌握课文脉络 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以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脉络:第一步,弄清作者是按怎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习作时"无材料可写",大家对此谈论得可谓"历史悠久",究竟原因何在?能否从"根"上解决呢?我认为原因就是学生"坐井观天","根"就是"封闭"。下面列举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些"封闭"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敦煌变文中“亦”与“一”通用的现象,认为“亦”为“一”的俗体,并判定它流行的年代为中晚唐( 公元800 —900 年) 。  相似文献   

8.
圣红辉 《教师》2013,(4):106-106
教师若想在信息课中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必须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积极协调多方面的因素,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一、以任务驱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夏的早晨,胖胖娃拿着笔和小本子坐在小区的石凳(d&#232;ng)上,正在自言自语:“唉!老师要我‘写话’,我写不出呀!”  相似文献   

10.
我们家处皖西,改革开放后,乡亲们收拾行李,操着家乡土语,战战兢兢地踏上南下打工之旅。听我的父辈们说,每逢佳节和农忙时节,打工族们就会陆续回乡,他们不仅带回了大把的票子,而且话  相似文献   

11.
时下,数字“零”用得十分火爆,“零距离”“零接触”“零报告”“零消费”“零口供”“零首付”“零成本”“零容忍”“零增长”“零出口”“零交流”……“零”真正成了时尚语言的宠儿,实现了“零的突破”。零,是个形声字。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零,余雨也,从雨令声。”本义专指下雨,是动词,如“零雨其蒙”(《诗经·豳风·东山》)。后来,“零”泛指“(草木花叶)落下,飘散”,如“悼芳草之先零”(《楚辞·远游》)。“零”常常与“落”同用,在草曰零,在木曰落。继而,“零”又引申作“零碎、零散”讲,与“整”相对,成了形容词,白居易有诗句“…  相似文献   

12.
郭魏青 《贵州教育》2010,(16):34-35
“变话为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变话为画”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自己见过、听过、经历过的事情,深刻挖掘课文内容,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它能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感的体会,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变话为画”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变话为画”能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为具有想象作文的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案例: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我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经过充分酝酿,选择以劳技教育为突破口推进教育改革。学校规定:每天下午二节课后开展一个小时劳技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适当增加劳技方面的课外练习。这一举措实行不久,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抵制。家长们纷纷到校询问家庭作业布置情况。一些家长对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有关教育的楹联,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园地——楹联里的一簇绚丽鲜花。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学校写的联语,更是生动活泼、言简意深,以其先进的教育思想,激励和鼓舞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选录若干,简释如后。为何死了七个同学?  相似文献   

15.
隶变(一)     
秦朝统一六国,进行了"书同文"的文字改革,形成了标准的秦小篆,但日用书写同时也在催生新的文字变革,从减小篆引楷书笔画的弧度,发展到直接以直线笔画代替弧线笔画,变左勾右勒为左推右拉、左刮右刷,甚至出现合并笔画、连贯书写,这样就产生了一场文字发展史上的"隶变"。中国的文字体系也就从古体变为近体。  相似文献   

16.
“隶变”一词出现很早,唐代《九经字样》共用了12次。以后郭忠恕的《佩觿》、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里也都出现了,但真正对隶变作系统的理论探讨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从杨振淑的《隶变考》、李凤鼎的《隶变考叙》至今,研究者有十余家之多。探讨隶变的人虽不少,但在对隶变含义的理解、研究隶变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上,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我们认为,所谓隶变是战国中期以来秦系通用文字中的篆体经由古隶到八分的演变。如果分析言之,则必须注意四个关键性的因素:隶变始于秦文字,隶变始于战国中期,隶变的下限在今隶,隶变是一个横跨数百年的漫长而复杂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比学校其他任何工作都要复杂得多,有长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而学科建设的关键,即是制定规划、赶超目标、凝结方向、凝聚队伍、开展研究、构筑基地、培养人才;学科建设原则是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交叉融合、分类管理、系统推进,世界眼光等。在对策上,应制定学科规划,构建学科金字塔体系。起点是学科点和学位点,重点和难点是重点学科和国内排名靠前学科,亮点和顶点是国内领先学科和世界领先学科。学科调整,这是每所学校面临的挑战。调整的标准是质量、特色、需求。调整的方针,应该是强化一级学科,淡化二级学科,由"大而全"向"名特优"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刘艳 《教师》2014,(32):97-97
现在的初中历史课愈来愈不好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能因为诸多原因而忽略了我们的课堂。教师可以在备课和上课上多花点功夫,相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谈一谈在历史课中利用"起承转合"四部曲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建好 《辅导员》2009,(2):53-54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减少了许多繁琐的记忆内容,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社会的内容,为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和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有一丝忧虑,历史课将怎么上?历史真的不需要记忆了吗?我和同学们探讨后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度将怎样把握?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生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而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教室"变为"学室",才能实现由"知识传授"到"主动求知"的转变,这是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关键。在高中生物"细胞增殖"的教学中,教师应在精心准备下的"学室"中高效地"教",而学生则应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室"中主动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