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履谦 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信组),雷达及空间电子学专家。先后在军委通信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工程型号总设计师等职,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为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张锡祥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对抗专家。1933年5月19日生于山西。我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主持研制了反导弹雷达附加器样机对单脉冲雷达干扰机原理样机和一、二、三代电子设备。曾获得198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一等奖、1997年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两项,整理内部资料约400万字。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所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中国地图上,大西北处于最后的最不起眼的位置,豪情万丈的西北,悠悠远远的古城,亦真亦幻的湖水,浩浩荡荡的江河,苍苍茫茫的草场,他们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国的巾帼院士邱爱慈,1959年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到著名学府——西安交通大学就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工作。在大西北的几十年,她从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成长为高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4):F0004-F0004
宋湛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松脂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他长期从事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利用研究,是我国松脂化学及其工程化系列开发的开拓者之一。1968年,他主持了“聚合松香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用悬浮床工艺生产岐化松香,主持了“废钯催化剂回收”项目,均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相似文献   

5.
高庆狮,1934年出生于福建鼓浪屿,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计算技术领域最早两名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终身教授。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和建树,提出一种分析方法,推导一套计算公式,必须要有一种苦思冥想、锲而不舍的精神,有时甚至还要有一股废寝忘食、日以继夜的傻劲。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2):F0004-F0004
李德生,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长期致力于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是新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光纤传感技术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纤传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光纤传感、检测、诊断与控制的理论体系和工程技术;研究光纤传感微信号检测及处理方法;研究光纤材料的微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新型光纤传感敏感材料的传感机理、光敏特性和制备工艺:研究光纤传感与控制基础理论的工程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8):I0001
熊远著,男,1930年7月生于湖北竹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养猪学分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农业部畜牧专家顾问组成员,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先后  相似文献   

10.
程天民,男,1927年1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病理学与防原医学家,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第六军医大学。历任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卫生防疫系主任兼防原医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1.
院士档案李乐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32年05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电机系电讯方向,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1985年至1994年任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1990年至1994年任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8月至1982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  相似文献   

12.
三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开始自适应光学研究时,有关领导告诫他们说这项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而且可能应用面也不广,因此希望大家能坐得住冷板凳。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历经艰辛,不断取得自适应光学研究的突破。在863计划实施中,有多个主题都对自适应光学提出需求,充分显示了自适应光学在大型光学工程、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2006年视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时说:“光电所的自适应光学,从一个很小的研究小组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应用到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创新工作的推动作用,光电所如果没有自适应光学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优势,这类工作正是科学院应该做的,也是坚持要做的。”路院长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自适应光学创新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姜文汉本人来说,这是很大的褒奖与肯定。  相似文献   

13.
刘兴洲(1933.3.17-)冲压发动机专家。天津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65年在原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航空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航天科工集团总公司科技委顾问、第三研究院科技委顾问、第三十一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委高级顾问.曾任某型导弹副总设计师,副总研究师,主持研制成功二种型号的低空超声速冲压发动机。进行了机弹一体化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试验研究、"大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报告"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等项目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周翔院士应校方之约给国外留学人员赠言:“你可觉得外国友人对你的尊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一员,你爱你的祖国。你可认为,外国的物质再丰富,条件再好,但那是人家的。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自己的国家,要有尽早使自己成为祖国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I0001-I0001
潘垣,1933年出生于湖北宜昌,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是我国最早(1958年)开展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中,在磁约束聚变技术方面唯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8):F0004-F0004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一代法医学鼻祖宋慈凭借一部《洗冤集录》名垂千古。而以宋慈为原型创编而成的《大宋提刑官》2005年也曾一度火爆荧屏。据央视·索福瑞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宋提刑官》的最高收视份额达到35.66%,相当于全国共有2亿人次收看了该剧,成为继《大宅门》之后5年来央视收视成绩最好的剧集。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何以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我想除了对剧情本身的关注,那种赖于技术和智慧的完美结合、最终得以惩恶扬善的生动和畅快也是人们所期待的。人死不能复生,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让死人开口,他们令尸骨鸣冤,他们顶着各种压力只为说出事件真相。他…  相似文献   

18.
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年出生,广东五华人,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从事大体解剖学专业,师从叶鹿鸣、何光篪教授,担任过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和“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当前全国人民汇聚力量共绘中国梦,我们临床肿瘤学同行的梦想就是早日看到我国肿瘤发病率和肿瘤死亡率明显下降。”这是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临床肿瘤学家孙燕在庆祝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应用会议上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饱含着对后辈的殷殷期望,同时也道出了孙燕院士本人半个多世纪的执着与坚守。在国内临床肿瘤学界,孙燕院士是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这不仅因为他多年来传承师业,大胆创新,获得了极高的学术成就,更是因为他淡泊名利,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用言行诠释医乃仁术,用心血与汗水捍卫医道尊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在传染病诊治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