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聘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 一、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教学中,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解读文本必然要放飞思绪,在想象中融入文本情境,领略文本深意。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文本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融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中,就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蕴。科林伍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课文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不再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进行拓展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不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成才之路》2010,(18):I0017-I0017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相似文献   

11.
訾谮 《青海教育》2009,(1):42-43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也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不是生动可感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这时就需要运用我们的“第三只眼”——想象。想象,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作者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一、运用想象,激活形象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  相似文献   

15.
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通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感受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  相似文献   

17.
康桂玲 《考试周刊》2010,(12):53-53
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文字组成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要善于架设心灵的桥梁,使学生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要善于尽可能地让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一、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本文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  相似文献   

20.
张丹 《考试周刊》2013,(85):18-1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学生可以在诗歌中尽情驰骋,可以在散文中漫步徜徉,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激活文字、注重人文、个性化阅读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