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词语的ABB结构形式在元明时期大量出现。原因有二:其一,受楚辞影响而形成的"A BB→ABB"和受韵文句式影响而形成的"AB(BA)/AABB(BBAA)→ABB"这两种模式,在唐代合流,ABB结构的形成开始从单一模式向二元模式发展。到元明时期,这种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其二,元明时期,语体由雅转俗,出现了雅俗并存的局面,它选择并滋生了大量具有口语色彩的ABB结构。  相似文献   

2.
宋歌妓词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的二十多首宋歌妓词 ,大多抒写了当时歌妓们的不幸人生境遇和深深失落的情感体验 ,抒情浓烈奔放 ,语言浅白直率 ,风格别具一格 ,是宋代歌妓词作繁荣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歌妓对词的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研究者所重视。为探究歌妓对词坛的作用,以宋词为例从四个方面:歌妓的演唱、歌妓与词人之间的关系、歌妓的词作和歌妓本身的音乐素养来展现歌妓这一阶层的女性魅力。表现歌妓与宋词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歌妓对词坛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歌妓交游是一种风气,作为豪放词人的刘过也身预其中。刘过一生四处飘泊,居无定所,与若干歌妓有过交游。受条件的限制,正常的恋爱和结婚在刘过的生活中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但刘过也有作为普通人的情感渴望与追求,与歌妓的交游在一定程度上对刘过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歌妓与唐宋词关系密切。歌妓不只是接受者,更是传播者。柳永词“天下咏之”,除了其俗白易懂、情真动人外,歌妓的传播功不可没。歌妓作为第一传播者可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唐宋歌妓制度的大背景下,唐五代宋词中所涉及和塑造的歌妓形象对于词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词是塑造歌妓形象的主要文体。歌妓形象,尤其是以市井妓作为主要创作内容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这种文体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研究歌妓形象,对于词的创作题材和传播途径以及美学追求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歌妓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长卷中清纯正宗的情感文学;古代歌妓文学中充满着个性自由、精神自由的真情纯性,透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人格追求;深挚地追索真诚爱情是古代歌妓文学人格乐章的主旋律,洁身自好、诞而不邪、宁折不屈是歌妓文学中理想人格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柳永的词作以歌妓词为主,而且盛行一时。探求其写作原因对于研究柳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因为宋代歌妓制度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次是因为柳永有着自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出色的音乐才华。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柳永的歌妓词创作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10.
歌妓不仅是词的传播者,也是创作者。由于个人的人生遭遇和情感体验,她们的词呈现出情真语挚、浓烈奔放、语言直白率真、深明大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中的情变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弃妇诗模式,展现了一副副的"泼妇"百态图。而这些与蒙古族游牧文化注入后人们的妇女观、婚恋观、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元散曲与全真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元代重要文学体裁之一的元散曲和当时影响巨大的全真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作为本土宗教,全真教对于当时的文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时的遗老遗少纷纷加入到全真教中去;全真教的禁欲思想和追求超越的精神和当时文人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同时全真教俗词对散曲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元代白鹿洞书院的情况,已知的很少。文章在现有资料之外,补充了泰定元年的一次修复、书院山长和相关人物七个、还有陈澔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元散曲中的云意象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其中"闲枕白云卧"意象表现了一种彻底的隐逸情怀;"懒云窝"意象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精神庇护所;"风云"意象被消解了作为君臣相得象征的积极精神,具有了虚无的悲观消极色彩;而"云雨"意象对"云雨"固定具有男女交媾之意起了推动作用。元散曲中云意象的这些新特点,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他们看似识破天机,通过"避世"来获取精神的安宁,却又潜藏不平,借"玩世"精神故意用一种直白浅露甚至庸俗来消解传统,从而在散曲中通过云意象的创造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一丝安慰。  相似文献   

16.
自司马迁说宋玉"莫敢直谏"以来,宋玉的人格精神就被打上了不敢直谏、懦弱的符号,其作品中的劝百讽一、微讽曲谏更是为后来众多文人所诟病。放眼汉代至宋这段文学历史长河,文人们多从儒家诗教的正统文学观出发,对宋玉的人格精神及作品内容的旨趣多否定,少赞美。直至元代,散曲家们以全新的接受态度对宋玉的文学作品及其人格精神进行评价,宋玉文学中与艳情相关的女性形象、男女之情等被无限放大,其本人也被异化为风流多情的浪子形象,赞美仰慕之声不绝。  相似文献   

17.
考辨现存元代南曲散套和南北合套之真伪,将直接影响我们对于散曲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意义重大.通过对<全元散曲>所辑元代南套和南北合套中南曲曲牌的曲律学考察,并与"戏文三种"和<九宫正始>所存的元代南曲相比较,根据曲牌在历史演变中同阶段相应的原则,获得了新的见解:在现存于<全元散曲>的17套南套和南北合套中,有6套元曲,另11套为明曲.  相似文献   

18.
晚明出现了大批以"隐"为状态的文化士人,他们或为诗词歌赋,或居山野泉林。然而在选择放弃科举和远离官场之后,隐士又不得不面临生存困境,他们或教书以续其志,或践耕以养其身,或以卖文鬻字、医卜算经等方式来维持生计,并就此展现出各种价值取向以求其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9.
论词场才子之曲与明中叶散曲之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中叶散曲的复兴,并非如诸论家所言是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前,而是陈铎、王磐、唐寅等南派曲家在前,正是这些词场才子在成化、弘治年间的散曲创作最先促进了明中叶散曲的复兴。他们的散曲作品多属词场应歌之曲,内容以闺情与艳情为主,市井气息较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青楼文学。词场才子之曲之所以在成、弘时期的江南一带兴起,与时代思潮的变化和竞逐繁华奢靡的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太祖在总结常平仓、社仓等救荒仓政的基础上创立了预备仓政,形成了重要的仓储备荒体系。明朝统治者通过设立预备仓,一方面解决了远距离运粮的问题,避免了赈灾粮食的转运之苦,减少了救灾中粮食运输的消耗,且为灾民就近取食提供了条件,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得以维持。另一方面,预备仓的建设为实行“先赈后闻”的荒政政策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因报灾——勘灾——赈灾途中时间的消耗,加快了救灾的进程。避免了灾害来临之时流民成群、饿殍遍野的境况,为明朝前期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成为了明朝重要的仓储救荒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