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来自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造成了各自传统道德教育的差异。在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基础上,西方重“认知”,中国重“情感”;在道德教育的结果和逻辑上,西方遵循“由外而内”的逻辑,中国遵循“由内而外”的逻辑。文化价值多元、知识性质改变和道德本身的复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困境。借鉴对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的思考,现代道德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或者“情感”为基础的认识论传统,在“知性”与“感性”的结合中,统筹人的复杂性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从人性和人生发展的复杂性出发,重建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与世纪之交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的层面出发,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特征与西方文化特点的比较中,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定位作如下构想:解构形而上学的道德传统,还道德以科学的基础;正确认识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树立以超越传统道德为基础的新世纪的新道德教育观,以学校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现代道德教育必须实现人性化转向,回归道德教育的本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道德教育基于人、从人出发、服务于人,使人成人,以实现道德主体全面自由发展,过有道德的幸福生活。现代道德教育人性化转向,既是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精华的传承发展,又是西方人性理论的历史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创新发展,还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传统的儒学思想和近代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康德的哲学以及美学思想)的融合,是建立在他的世界观、教育观和美学观基础之上的。蔡元培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和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其影响尤为深刻。他对儒家中庸之道的尚中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是一部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史。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奠基人孔子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而其道德理想又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支柱,乃至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出发,从考察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其人性论及他所提出的道德规范的剖析,以求揭示其道德理想及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含与核心。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仁”,同时也是孔子道德理想的内含所在。最后,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并联系现实以求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使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强调个人服从社会的政治与道德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儒家的道德教育观存在着理想化的色彩,它压抑人性,束缚着人的理性发展.今天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增添了新要求但超高的要求仍存在盲目性和狂热性,我们的道德教育依然缺乏人性。人与社会,人是本,因此我们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应以人为本,克服盲目和狂热。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以人为对象,旨在促成人的德性往道德教育理论的应然取向发展,而道德理论以人性论为基础。本文从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两个维度来分析道德教育与人性的深刻关联,并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当代德育基本理论的简略分析来理解当代德育应如何处理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观、人本主义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其可取的一面。将不同的道德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并置于全人教育的大背景下,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理念——全人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相互融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其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作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之一的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则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因袭的传统道德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广泛变革。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新课题。基督教是一种文化.它的人性论基础是“原罪说”与“救赎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论上坚持人性原始有善恶,因而必须进行教化。两种文化在道德形成基础问题上尽管形式不同,但在如何完善人性的道德实质内容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构成了和谐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线,并围绕其展开传授儒家的道德规范。进入近代以来,不断遭到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挑战。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呈现在中国人面前,引发了近代中国人对自己伦理思想体系新的认识和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其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作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之一的后现代道德教育观则向现代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因袭的传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应在道德教育中.探寻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异于我国的核心道德人格标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道德人格标准,确立一套符合全球化趋势的新的道德人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路向,指导我们的幼儿德育,以培养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标准、既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具备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方式的跨文化的“世界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必须回答的基本命题之一便是:道德可教吗?道德可教是中国历代教育家的理论预设。人性论是绝大多数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的出发点,而人性的核心是道德,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实际就是道德与教育的关系。《中庸》开宗明义地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确定的大学教育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夫之的论断更为中肯:“教者皆性,而性必有教,体用不可得而分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就是道德教育,而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所教授的只…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伦理中的环境道德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道德是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规模兴对自然的行为的道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萌生和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环境道德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利用厚生,质朴勤俭”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爱物惜物,取以时度”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基本规范;“真善美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教育和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兼顾全过程、全方位、全主体的育人优势,综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审视影响“三全育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相关因素,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稳定的知识和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建立了一整套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为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民族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德育观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本文想以《论语》一书为主要依据,对孔子的道德教育观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性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假设。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由于儒家的人性观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性论的主流观点,而性善论基本上代表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理论,所以探析内容丰富的性善论思想对当今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