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信息化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以来散文创作体现出作者理性思考的成分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理性思考渗透甚至贯穿全篇的现象出现在反映各类题材的散文中,与以往哲理思想多出现于题材涉及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散文创作相比,如今凸显理性思考的散文呈“扩大”“张扬”的趋势,即本文称之为“理性散文扩张”,具体体现为思想的“扩张”、思维方式的“扩张”、“领地”和“体式”的“扩张”。这一新特点将影响散文理论的新建构。  相似文献   

2.
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理论上主张“以情为本”、“注重气势”、“文主平实”,在散文创作特色上表现为“文以法胜”,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在明末清初有较大影响。对揭示“宁都三魏”与“易堂九子”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的丰富内涵,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现代散文创新理论的考察和海峡两岸散文创作的分析,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海峡两岸现代散文的创作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样式,大陆现代散文创作较突出地体现了“载道”的文学精神,台湾现代散文则较多地表现出“言志”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散文和“小女人散文”是90年代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散文流派。新生代散文主要由60年代后出生的作者构成,他们以其纯粹的文学追求体现出一种“雅”的风貌;“小女人散文”则由一些女性作者构成,她们主要写一些娱乐性的晚报专栏散文,体现了散文“俗”的一面。两个流派各自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现比较如下:一、在文体意义上有巨大区别;二、在写作风格上有明显不同;三、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策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力和文学特色,推动了汉代散文“新儒学”创作立场的确立与汉代文论实用化标准的形成,自此经术文风在两汉散文创作中风靡。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论述了老舍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上的特色,作者认为:老舍三十年代的散文虽基本上属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之流,但也有时代的折光;随着老舍思想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后他的散文创作,由表现“自我”演变为以反映大众的、民族的斗争生活为主的“社会的”、“时代的”记录。在艺术表现上,老舍的散文抒真情,写真性;体物入微,微中见大;诙谐幽默;语言朴素简练。在现代散文中,老舍的散文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三毛散文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雅俗共赏”.“雅”表现为典雅、精致、幽默;“俗”表现为通俗、浅显.本文从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对构成三毛散文语言雅裕共赏风格的各个语言要素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文是中西文化碰撞、融汇的一个“宁馨儿” ,它是对传统散文的扬弃与超越。朱自清以他独特的思想特色、艺术特色和风格特色成为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在思想内容上 ,他的散文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及个性特点 ,显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和爱国心。在艺术上 ,他的作品以漂亮、缜密著称 ,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在诗与画的交融上达到很高成就。在风格上 ,朱自清的散文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文采 :一种是工笔画式的精雕细琢 ,达到出神入化的美的极致 ;另一种是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 ,力求达到“用笔如舌”的极境。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教学内容定位的理论思考上主要有两种思路,就是王荣生先生提出的:“文体--教学”和“辨体--识人--断文--教学点的选择”。实际上散文教学内容的定位也可以根据散文表现出的意味进行。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意味,有的表现情感,有的发表议论,还有的是表现谐趣,甚而一篇散文有几种意味在里面。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散文所表现出的意味来确定它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 ,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 ,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 ,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 ,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 ,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 ,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 ,不断地分化、组合 ,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 ,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 ,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11.
施蛰存虽以心理分析小说扬名,但他的散文创作也颇丰,早期的“纯粹散文”诗性特征显著。分析其散文文本的诗性特征,探究创作主体的诗性气质以及散文观念与早期“纯粹散文”的关联,阐释其早期“纯粹散文”中所隐舍的诗意的精神憩园。  相似文献   

12.
崔与之曾"七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是南宋后期有名的贤臣。而他同时也作为一位文学家名世,有"岭南儒宗"之称,并开创了"菊坡学派"。嘉定十三年(1220)他奉旨入蜀,在蜀五年,政绩颇多。而他在这期间也间有诗作,惜现存不多。从仅存的蜀中诗来看,崔与之在蜀中交际颇广,时常与丁黼、李曾伯、洪咨夔等人唱和,而这也成为他蜀中诗歌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受到挑战,作为美国民族精神象征的"美国梦"也受到质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自小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却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结局完美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盖茨比的财富观、爱情观和生活观,通过对比盖茨比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来揭示"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韩愈评柳宗元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辛弃疾以文为词,无事不入,亦有"雄深雅健"之风。本文试以《贺新郎》词调为例,分析稼轩词"雄深雅健"之"雅"。稼轩词,气度宽宏,情致高雅,绍《诗》之雅正;承"经""史""子"之古雅。  相似文献   

15.
袁中道是"公安派"领袖之一,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优,而小品文又占据其散文创作的大部,且成就突出。袁中道的传记小品文称得上篇篇精彩,在中国传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对袁中道的传记小品文的研究入手,探讨《史记》章法和笔法对袁中道传记小品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琦是古文"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古文创作方面,主张以学古为基本前提,以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学古而自我创辟之现实保证,并以致于世用为文章写作的最终目的,总体上可谓立论融通而逻辑谨严。他的理论补充、完善了"阳湖"其他古文家理论上的不足,丰富了"阳湖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内容,成为"阳湖派"古文理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作为张琦古文思想的重要载体,《宛邻集》中所收文章特别是数篇史论文,不但展现了张琦古文创作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张琦规仿古人而融贯创辟、文章须致于世用的文学思想,学界对他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晚年的孙犁历尽沧桑,洗尽铅华,他所失去的并不是进取之心和呼唤之力,而只是更多地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以难得的“赤子之心”面对世界。无论是在逝去的世界中咀嚼人生,还是接续小说家散文的余脉,《乡里旧闻》的写作宗旨在于寻找自己的话语方式.以表现云淡风轻之后孙犁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威廉·A.威廉斯提出的改造美国社会的方案,建议在外交方面实行"对革命门户开放"的政策,在内政方面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共同体联邦"。威廉斯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从自由主义到保守主义,再到新左派,逐一进行了分析。然而,他并没有找到可依靠的、改变美国社会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重建方案沦为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9.
王寂为金源一代重臣,又是金代中期的重要作家,其诗、词、文的成就都很可观,被后世称为"大定、明昌文苑之冠"。但《金史》没有为其立传,其生平事迹在金代文献中的记载也较为简略,导致后世对他的研究十分有限。文章结合他本人的诗词文以及相关资料,对其生卒年、宦海浮沉及思想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20.
清康熙朝重臣陈延敬,因政治声名显赫,而晓者甚众,其文学成就亦颇为卓著,然却未能引起学界重视,研究论述其散文之作更是瘳瘳。将其散文创作大致分为讲经论史之学术文章、参政议事之公牍文章、繁杂得体之日常文章并加以分析,探讨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并进一步鉴证其“燕许大手”之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