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孩子读童谣和童话,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既是爱与情感的滋养,也是为孩子打开一扇初识生活的大门,还是将孩子从声音世界带入文字世界的最好方式。现在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阅读图画书,却很久没有听父母朗读童谣和童话了。童年里,童谣可能是孩子与真实生活"初相识"的最好媒介;而童话里,则有着更多丰富的内涵,在人一生的任何时刻都可能会发酵。没有童谣和童话的童年不完整,让我们跟着唐安兴一起,开始给孩子读童谣和童话吧!童谣,人生若只如初见说起对童谣的偏爱,唐安兴说那源于小时  相似文献   

2.
我用整个童年只学会了一首童谣。我的童谣不是唱出来的,而是用泉涌的汗水浇灌和手上的硬茧磨砺出来的。唯一的童谣是连接我生命的一条脐带。故乡的生活是单调的。年迈的祖母自己也不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母亲除了侍  相似文献   

3.
童年生活离我已经久远了。但那一首首催眠曲般的童谣却依然滚瓜烂熟地印在我心扉,常常将我带到如梦如幻的美丽童年时代……那时候还小,大约四、五岁,我是长孙,祖母尤其疼我。她常常把我领在身边给我讲故事,讲“傻人有傻福”、“滚豆”、“鹊桥送子”等,可是,我最喜欢的是祖母教我唱童谣。特别是夏夜乘凉的时候,我倚在祖母的膝盖上,祖母一边给我抓痒痒,一边轻摇蒲扇,随着扇子的节拍,教我唱童谣:“四五岁呀穿花鞋,摇摇摆摆上学来。老师呀老师莫打我,我回家吃口奶再来。四五岁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先生呀先生莫打我,我用心读书不想娘……”祖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有人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富足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却出现了童谣危机。我们可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仅仅是童谣危机,还是我们的孩子已经与快乐的童年渐行渐远?当听说上树掏鸟窝、下河摸小鱼、冬天打雪仗、骑竹马、掷沙包、跳皮筋、丢手绢、打弹子、跳方格这些童年趣事时,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脸上只会露出迷茫的神情。在为现在孩子衣食无忧感到高兴的同时,老师、家长们,你们可曾注意到孩子口中的童谣: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所以,灰色童谣折射出的是当下教育体制对孩子的压抑,是孩子对恶劣学习环境的抗议。这一期,请关注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5.
(一) 我以为,文学阅读是小学阶段儿童阅读课程的核心内容. 阅读课程的领域多维而丰富,就作品言,既有文学也有文章.但是,任何领域针对特定人群,都有轻重主次的层级之分.就儿童言,文学作品居于阅读圈的核心层. 文学与童年几乎构成同义语,儿童其实生活在自己构想的童话世界,而并非生活在现实世界,朱自强先生干脆宣称“儿童期是文学期”. 还在襁褓之中,节奏鲜明、音韵协调的童谣就搭乘母亲慈爱的眼神、温柔的拍抚、悦耳的嗓音飞入摇篮梦境.童谣让孩子快乐、放松、安全.这便是个体最初的文学启蒙.再长大,故事与童话成了童年的最佳伴侣.有哪个孩子不为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欢呼雀跃,不为阿凡提的智慧勇气拍掌叫好,不为神笔马良加油鼓劲,不为皮诺曹的鼻子喜忧参半?儿童就是这样“真实地想象”着.  相似文献   

6.
童谣是优美的韵律,给孩子的童心着上美丽的色彩,给孩子的童年以美好的回忆;童谣是文化的延伸,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文化,给孩子童年以深刻的内涵;童谣是美好的憧憬,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将多样化的童谣融入语文教学工作中,能够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内容丰富,让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如何更好地借助童谣构建新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童话,儿童文学中一朵艳丽的花朵,浸润着孩子幸福的童年,激发起孩子奇特的想象。小学阶段理应是孩子接触童话、阅读童话、创作童话、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段。童话真正站在了儿童的立场上去叙述事情,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去诠释大千世界。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静下心来走进童话的世界,一起阅读,一起感受曼妙的童年。那怎样进行童话阅读呢?  相似文献   

8.
多少年来,童话是祖母上唇边的故事、是母亲低吟的歌谣、是挂在孩子夜空里一个神奇的梦?温馨而又美丽的童话意味着“浪漫”“天真”和“纯粹”,被天下父母加入了自己的诠释,变成一种观念的图解,成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4,(1):6-7
春节期间,带孩子回到自己童年时期读书的那个城市。参加小学同学的聚会。孩子们在我们中间嬉戏穿梭、背古诗词。背着背着。一个孩子背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说是“唐诗新编”,引得家长哄笑。这个头一开,别的孩子也跟着迎合,一首首新编的童谣脱口而出。这些童谣中,有些是戏谑调侃的,有些是抱怨家长和老师的,  相似文献   

10.
周日新 《广西教育》2022,(13):90-92
本文针对当下小学生缺乏对白话童谣应有的理解、不乐于接受和传唱白话童谣等问题,提出白话童谣的传承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白话童谣、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说方言的习惯、将白话童话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着写童话     
记得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说,即使一个孩子在他的童年阶段没有一件像样的玩具,或是没有多少伙伴,只要他有童话故事,他的童年就不会苦难;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哪怕有很多高级玩具,但如果没有童话,他的童年以至整个人生便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缺憾。由此可见,童话对于孩于来讲是多么重要,而孩子们又是多么喜爱童话。现在,孩子们自己也能写童话。不信,请你翻开本期的“佳作展评”。《鹰和鸡》、《一  相似文献   

12.
学童谣     
童谣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人生中最早受到的启蒙教育。好的童谣对孩子具有性情陶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欢笑的愉悦中,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童话     
正童话是孩子的天堂,童话又是属于童年的最佳陪伴。童年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且这一次时间短促、稍纵即逝。在童年的生活里,拥有了童话的孩子会机智幽默、快乐敏捷,会口才出众、想象独特。童话的世界很精彩,但前提是你要接近童话、接受童话,要实实在在地热爱和喜欢童话,换句话说,你要像喜欢冰激凌和奶油豆一样喜欢童话,像喜欢篮球  相似文献   

14.
微型创作「寓言」文学创作中,最早的恐怕要算童话了。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开始有了语言以后,童话也就产生了。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在襁褓或摇篮中的婴孩,一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就要听祖母或母亲给他们讲故事。这种故事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早。“寓言”是它的继承,出...  相似文献   

15.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金芳芳 《科幻画报》2022,(6):249-251
童谣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精华,浸润着每个儿童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可如今,童谣却日渐被遗忘,有的童谣甚至早已改头换面,字里行间也遗失了原本稚嫩、纯真的童年情感。如何拯救即将被忘却的童谣,摇醒学生纯真的童年回忆,笔者以“积累——创编——运用”为实施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童谣、吟唱童谣,有意识地创编、运用童谣,借此丰富学生的母语积累,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刘胡兰/十三岁/参加革命游击队”;“小白茶/地里黄/三岁孩子没了娘”;“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辣子开会喽”;“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父辈的生活中许多重要事件也许都淡忘了,但回忆起童年生活,儿时的童谣却不会忘记。人们或许可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形式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童谣,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然而,现在中小学校园里传唱的一些童谣,不但没有丝毫的美感,而且“另类”得让人尴尬让人忧。“六脉神剑/裤裆开线……”;“从前有个人/有点小问题/半夜不睡觉/来到…  相似文献   

19.
童谣是一个“蓝皮书” 我认为童谣是儿童真实的声音,是儿 童从自己的视角创造出来的、表达他们情 绪和心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在这些童谣里, 有孩子们的直率和想像力。这是孩子在特 定年龄段、在很大压力下的一种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成年人理解它的时候,不要离开 这个特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永济市银杏小学坚持开展“童谣声声润心田”活动,用健康新童谣取代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如今,健康的童谣正伴随着小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使他们在传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