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定公十四年:“城莒父及霄。”杜注云:“公叛晋助范氏,故惧而城二邑也。”据此,则莒父者,鲁邑也。清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都邑表》曰:“莒系以‘父’,鲁人语音,如梁父、亢父、单父是也。子夏为莒父宰,即此。”按其地即今之山东莒县也。 顾氏以为“莒”系之以“父”字,是鲁人发音,犹齐人语“得来”为“登来”之比。《公羊传》隐公五年:“公观鱼于棠。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休《解诂》曰:“登,读言得(原文作“读言得来”,阮元校曰“来当误衍”,今据改)。得来之者,齐人语也。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张恩照:中国建行掌门人落马张恩照--这位58岁的中国金融界高官,3月16日因"个人原因"辞去了他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这时,距他正式出任此职才半年。官方没有解释"个人原因"的具体含义。国内传言张思照的辞职与他涉嫌腐败、正在接受调查有关。可以确认的是,张恩照目前在美国正被卷入一起经济案件,他被起诉涉嫌收受了美国一家公司的贿赂,贿金超过100万美元。张恩照2002年接替落马的王雪冰出任建行行长,去年8月将行长之位让予常振明后,出任董事长。近几年,中国金融界不断传出高官涉嫌腐败的案件:除了王雪冰因受贿被判刑12外,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朱小华2002年因受贿被判刑15年,华夏银行原行长段晓兴也在同年因受贿被判刑7年。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7日上午,笔者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听声音,既亲切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出来。对方告之:“我是董淑照。”“哎啊,我的恩师,您羞死我也。”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接到他从山东济南打来长途,惭愧的是,这个电话应该是我给他打去。董淑照现为《工人日报》主任记者,驻山东记者站  相似文献   

4.
目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公诉二处的“张恩照案专案组”正住紧张地进行庭审前的审查工作。这意味着不久以后,张恩照这位前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涉嫌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将进入最终司法程序,将接受法庭的审判。  相似文献   

5.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莒市”铭漆耳杯证明,山东地区于西汉时期存在“莒市”这一机构。但有关“莒市”的具体情况,如地理位置、机构设置、所属职能、延续时间等问题并不明确。莒县城区近年出土了一批陶文,并发现4处规模较大的手工作坊遗址。这些发现推动了“莒市”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根据现已发现的资料可知,“莒市”位于今山东省莒县县城南部,延续时间约为战国早期至西汉中晚期,其性质为大型手工作坊聚集区,所涉手工业门类至少包括制陶、漆器制作、骨器制作、冶金铸造、铸币等五种。“莒市”遗址的发现直接证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官市不仅具有货物贸易职能,还是进行手工业生产的场所。官市内的手工业生产活动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与产业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光明,男,1961年出生,现任中共莒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莒州报社副社长。 1978年参加工作,在莒县广播电视局从事编辑工作。1989年调入县委宣传部继续从事新闻报道工作。21年来,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热心关注家乡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勤思苦索,笔耕不辍,先后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1200余件,并有20余件获省级以上好新闻奖。其中,《莒县土专家担当农技推广主角》获“全省地市党报好新闻”二等奖和“山东省新闻奖”三等  相似文献   

7.
布儒 《湖南档案》2013,(3):30-32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南北朝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大沈刘庄),永嘉之乱后,刘家从山东逃难到南东莞郡长贵里村(侨郡,州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到刘勰辈上已是传到第七、八代近100多年了。刘勰以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常德“三禁”中大义灭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云 《湖南档案》2002,(11):24-25
1928年6月,冯玉祥奉命率军进驻常镕古城。他早闻常德已是娼妓、赌博、吸毒横行之地,人们称之为“三毒”。因此他在部队入城之前,特地向全体官兵再次重申“三条规定”,反复强调“三禁”(即禁止嫖娼、赌博、吸毒),严厉告诫部下:若一旦发现违令,照杀不赦。他说,常德是素有“小南京”之称的花花世界,大家要相互监督,好自为之。为达此目的,他还自上而下,多次征求意见。全军官兵都知道冯将军治军严谨,远在拉队伍之时,他就搞了三条明规定:凡打骂老百姓、奸污妇女、强买强卖,无论战劝大小,一律格杀勿论。大家都写了保证书,一致表示坚决服从。这样,部队才开进常德。  相似文献   

9.
《征圣》《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和讨论创作的第一部专著,《征圣》是其中的第二篇。作者刘勰,字彦和,东莞莒(山东莒县)人。《文心雕龙》是他在南朝的齐朝时代写成的。《征圣》篇是说明讲创作理论要从圣人那里找到根据,也就是要从儒家的经典里找到根据。这正是当时人迷信儒家经典的表现。可是由于他要从圣人那里去找根据,便提出了创作理论,再用儒家的经典来印证这些理论。这样,这篇文章里就既有创作理论,又有实例来作为印证,理论跟实例结合起来,在写作上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知道顾行的名字,是在天降文祸的“文革”之初,物伤其类,偷偷地关注一些杂文家的命运,才知道顾行是“三家村门市部掌柜”.大概是1966年7月,有一天北京晚报的通栏标题是“不准顾行为资本主义鸣锣开道”.过去他的数百篇杂文是以戈陈、小青之类的笔名发表,他的三篇传世杂文《“人”“兽”之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齐鲁晚报编辑部收到了来自贵州山村一苗族女孩的来信,寻找多年来资助她上学的“山东哥哥”,她的心愿就是想知道“山东哥哥”的地址,见他一面或者给他写封感谢信.小女孩只留下了她所在的村子,没有电话.  相似文献   

12.
一2010年5月,齐鲁晚报编辑部收到了来自贵州山村一苗族女孩的来信,寻找多年来资助她上学的“山东哥哥”,她的心愿就是想知道“山东哥哥”的地址,见他一面或者给他写封感谢信。小女孩只留下了她所在的村子,没有电话。经过前期摸底,根据小女孩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刚进军校时,我业余爱好就是读报。每每看到军报、空军报上总有空军一航院“赵光瑞”的字样,心中油然而生敬意,一打听才知道他是政治部副主任,号称学院第一号笔杆子。二年级时,队里让我担任新闻报道组长,我感到肩上担子重、压力大。业余时间总是拼命写稿。有一次,我将写好的新闻稿去政治部盖章,只见一位上校军官坐在办公室里,由于见稿心切,我就冒昧地进去让他盖章,他仔细地审阅着我的稿子,微笑地对我说:“这篇稿子内容太空洞,你回去再重新写吧!”回去后我才知道那位就是我心中崇拜已久的赵副主任。第二天,我把重新写好的稿子…  相似文献   

14.
因祖父多年在地方武装部工作的缘故,我早就知道有份《新闻与成才》,但真正认识并深深爱上她,却是当兵以后的事。新兵入伍第一天,睡至半夜,一声“咣当”把我从梦中惊醒,窗子被风吹开又“嘭”地一声关上了,“哗啦”一下窗玻璃上出现一个黑黝黝的洞,刺骨的北风直钻进来,冻得我们缩成了团。班长闻讯赶来,用手电照了照那黑洞洞的“大眼睛”,转身出去,拿来一本杂志、一瓶胶水,他撕破杂志,我们七手八脚地把那吓人的“黑洞”打了七八层补丁。第二天训练归来,往床上一坐,“补丁”进入我的视线,我这才发现那个补了用的是拆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耕耘之苦苦亦乐———孙菁和她的书籍装帧艺术邹园印象中的孙菁清丽娇小,热情开朗,是一位典型的江南玲珑女子。深谈之后才知道其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满族人,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照孙菁自己的说法:“我太像杭州姑娘了,以至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不相信我是带满族血统的...  相似文献   

16.
穆青走了。我很喜欢众多新闻媒体给这位德高望重的新闻大家冠以“一代名记者”的头衔,虽然他生前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新华社社长。确实,穆青是以“一代名记者”立世的,毫无疑问,他的名字,仍会以“一代名记者”传世。有关报道的一个细节格外值得我们新闻同行重视、动容:“了解穆青的人都知道,他很少给人题词,实在推不过去的时候,他题的永远是四个字———勿忘人民。这四个字是他一生的座右铭”。勿忘人民。字字千钧。不仅做官的要牢记这四个字,做记者的,同样要记住这四字箴言。它应是我们的“四字经”。穆青同志正是这“四字经”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刘勰(约465-520),字彦和,南北朝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大沈刘庄),永嘉之乱后,刘家从山东逃难到南东莞郡长贵里村(侨郡,州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到刘勰辈上已是传到第七、八代近100多年了.刘勰以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勰38岁开始从政,15年间,做过七品县令、从六品王府步兵校尉、六品将军府秘书(记室),六品太子府机要秘书(东宫通事舍人)等职.519年,53岁的刘勰上表梁武帝萧衍,请求出家,并先燔烧鬓发,表示决心坚定,得到皇帝批准后,便在南京定林寺改穿袈裟,改佛号为慧地,出家不到一年,终身未婚的刘勰溘然而逝.那么,刘勰为何弃官出家为僧呢?  相似文献   

18.
浦东的白领大都不知道蔡嘎亮,但有趣的是,几乎每一个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他,事实上光是提到这个名字,他们就已经笑得不行了:“嘎亮啊,知道知道,他名气大得很呐。”“了不得,陈冲都来看他演出哩。”关于蔡嘎亮,的哥师傅们形容得多夸张的都有,在一些人口中,他甚至成了黑白通吃的黑老大。  相似文献   

19.
《朱熹事迹考》(高令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有关福建建阳部分看完以后,觉得作者博览了许多志、记,内容丰富,为存史提供了不少有益资料。但是书所考,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此举两例:(1)76页有“此地亦叫崇泰里,名曰寒泉坞(村)(即今莒口)。”“寒泉坞就在此山谷(指芦峰山谷,叶注)中,故曰云谷。”“建寒泉精舍,或曰晦庵。”120页又有“寒泉精舍和云谷晦庵是一个地方。”这几句话把寒家坞、莒口、芦峰、云谷四者等同起来了,也把寒泉精舍和晦庵草堂等同起来了。查寒泉坞是在后山乡马伏村的太平山麓,不在莒口。莒口和后山是两个大村子,当时均属崇泰里。后山离莒口有5公里,寒泉坞离后山又还有5公里,而离莒口有10公里。寒泉坞又叫寒泉林,其中有湖曰天湖;湖之南,是朱熹葬母处。它不在芦峰,更非云谷。芦峰离莒口又有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