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对晚清重商思想分期与演进之探讨是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缺失环节.重商思想呈现出的多重内涵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由重商而重工、由观念而制度、由单维而系统的发展线索.重商思想的本质不在于商业贸易,而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即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整体转型.后发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在近代语境下赋予晚清重商思想以"发展经济学"的特质,而事功、经世之学则是晚清重商思想致力于后发现代化的内生源与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经济思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洋务运动以前从重农抑商思潮向重商思潮演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从重商思潮到振兴实业思潮演化。这两个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对于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同和皈依。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始于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这些口岸与约开口岸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的原因有四: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5.
郭嵩焘通过读书观史和比较研究中西社会求富强之异同,提出了重商富民的思想.其要点为:以中外通商为契机,确立重商富民之国策;制定扶持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富国当以富民为本为先;兴学尚艺,培养实用人才。郭嵩焘的重商富民思想在本质上是在中国试图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不仅促成了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一定程度的更新,而且开启了近代“商战”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村庄荒废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开始出现,到了近代早期尤为引人注目。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村庄虽然荒废了,但农业产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有了显著提高。究其根本,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是土地产权变革的结果,引发了新型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农场形成,使原来的村庄聚落形态发生了改变,促进了英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使中国经济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传统的自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阶级结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变化。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产生了。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陈炽、郑观应等是早期改良派的代表,重商是其经济思想的共同特点。由此而表现出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市场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其促进和推动作用是勿…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是在有识之士探索民族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活动中萌生重商意识;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明确提出“商战”主张,其“以商立国”、“商战固本”的思想大大丰富了重商主义的内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定为工国”及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改革举措。标志着重商主义思潮的形成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北宋经济发展超越前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本商末”的思想逐渐被打破。统治者为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从宏观政策上放宽对商业发展的限制;士大夫为富国或利己,多提倡“重商”的经济政策与新思想。在“重商”政策的影响下,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趋利思想兴起,形成了“惟利是从”的社会风气。这种趋利思想的形成对北宋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正面来看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从反面来看造成了官场腐败与社会崇奢之风,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是社会趋利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趋利思想又影响了北宋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走向,体现了国家制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的重商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振兴商务,以商立国,进行商战,在经济领域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进行对抗.其思想对当时及后来的经济思想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有利于启迪国人,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入世与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我国贸易经济学科将出现新的发展契机。目前,贸易经济的理论基础、零售商业贸易对策、城市商业规划、农村商业发展、现代物流以及现代流通方式等问题,将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树立新的理念 ,只有抢先占有商机、创造价值、修炼能力、互联合作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制胜的高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等五个方面研究了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并就传统文化中"尊官贵长"的权威主义对现代社会民主、"人治传统"对现代法治、"重农抑商"对现代商品经济、因循守旧对现代革新创造精神等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提法并不是个新概念,它由来已久。一是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实验的借鉴;二是来源于我们党和政府长期以来解决“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三是来源于韩国“新村运动”等国外成功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从具体要求看,人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人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人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看,人本、人文、人民构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关键环节,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二是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有些学者认为,早在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希腊人就有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和轻商思想,就有了本末观念。这些观点实际上似是而实非,都是因为对古代文献的误读所致。早期希腊人经济观念的主流,应该是既重农又重商,亦即农商并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且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也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 而在农业改革实践中,我们对多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调研发现,无论是在认识层面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推进农业深入改革都面临巨大困境. 文章基于现代农业内涵发展需要,对农业领域改革中几个热点进行分析,以期推进改革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过渡,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晚清人士提出了许多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发展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改造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20.
托口古镇是集作坊加工、水运、商贸于一体的千年古镇。解放后以农业为主,工商为辅,一、二、三产业排序鲜明,重要产品有稻谷、杨梅、生姜、葡萄、柑橘、竹器、瓷器、纸等。托口电站大坝截流蓄水在即,搬迁古镇和重建托口经济是托口人民的当务之急。重建之中,拟宜经济转型,构建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把浩瀚水面建成养殖、水上休闲与竞赛的乐园,把农业建成生态体验旅游农业,把加工业建成参与体验型旅游工业,实施工业、农业、商贸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