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细读小说文本,发现香港女作家西西的独白体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隐藏着多种声音,而“我”的独白也臆含着对话和驳诘,给小说造成众声喧哗的局面,其中女性的被压抑的声音透过低回的叙述顽强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从梁凤仪的《花帜》透视当今香港女性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凤仪摒弃世俗的偏见,在《花帜》中描述了三代“花国”女子的身世和命运,展示了女性世界中一个常常不被正视的独特天地。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至善至爱,但仍然是没有独立人生,没有自立意识的女性形象。这样的女社当然不是香港女性的全部。但香港女作家着重写这样的女性,并常常以这样的女性生活为中心情节来写香港社会,正揭示出在一个开放的、拜金的、竞争的社会里女性同题的症结点.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为舞台的女性文学,不仅表现了女性阅读城市的意识和立场,而且通过女性写作进一步塑造、想象了城市的现状与个性,本文试图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书写的“城市与女人”的文本解读来反映城市与女人、女人与物质、女人与情爱、女人与事业的关系和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语境、西方文本镜像与华裔女作家笔下,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认同和叙述方式具有现实符号与文化符号之间的差异性.三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创作风格存在内在精神之间的传承关系,这反映了华裔女作家作品与其生存心态和文化心态之间的多元对应关系.美国主流文化中华裔女性群体形象的出现既是华裔女作家女性视角下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文化关照,也是华裔女作家对西方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认知定式的抗争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女性哥特式批评以哥特式文本中的性政治为批评对象,批判了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对女性地位的边缘化及对女性的压迫与埋没,从而瓦解了哥特式中的符号意义。从女性哥特式批评的视角解读金庸武侠文本中女性奇侠的宿命,可以发现“江湖”是男性侠客的江湖,女性侠客们始终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女侠们被边缘化、被贬至为一个“他者”的地位,甚至难逃被封禁的命运。女性奇侠的宿命背后昭示的是性政治及话语与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代女作家少,而云南尤少。封建社会中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她们“知书识字”以至进入文学领域,几乎是在特殊的环境氛围中才有可能。本文对云南古代女作家产生的环境、文学创作成绩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勤俭、善良,历经与一般女性同样的命运;作为作家,机智、敏捷,表现了与男子同样的睿智才华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封建主流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沉重的负荷与苍凉的生存状态引起了当时精英女作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作为台湾女性文学拓荒者的林海音、孟瑶、郭良蕙等作家,她们或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在封建泥潭中挣扎的女性呐喊,或用更广阔的视野将女性命运做了整体和深入的思考,以女性的苦难挣扎史来反映现实社会。她们通过女性形象的悲惨境遇对整个中国女性命运做了痛苦而深刻的反思,但由于台湾的特殊文化环境、女作家本身时代观的限制,女作家们陷入讲述一个个凄惨哀怨的女性悲剧的创作思路,并没有对陷入困境的女性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在唐传奇中,许多女性的形象通过一个个传奇故事被塑造成一种典型形象,如崔莺莺、霍小玉、步飞烟、红拂等。这些女性的形象各有特点,她们自身的爱情命运也大不相同。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女性各自的性格、身份、相人的眼光及遇人的淑与不淑等众多方面的分析可解读造成女性的爱情命运殊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此作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作品通过女作家吴为母系家族的四代女性不同婚姻和不同命运的展示,探索了男女两性在婚姻中的关系,揭示出了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根源及女性自身的弱点,为20世纪的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命运做了分析总结,并拆穿了男性神话,进而解构了爱情神话,解构了以父权文化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沦陷区“言”与“不言”的环境中,南北女作家苏青与梅娘坚持书写女性,展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南北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11.
婚恋题材的传奇被视为唐小说中的“珍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类文本中,人仙相恋又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传奇中的人仙相恋情节,其神仙意象大都由女性扮演。大体说来,这些女仙可分两类,一是天仙和地仙,另一是被喻为仙女的人间妓女等风情女子。观照含有两类仙女意象的传奇文本,从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说来,在仙女与凡男相爱的文本中,仙女意象重在从女性的层面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在人间“仙女”与男子情恋的文本中,则推移到从男性的角度来显现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2.
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善于借用民间故事框架,表达对日本当代女性主体性生存的思考。小说《狗女婿上门》开篇所援引的“狗女婿”故事,正是对日本昔话“蛇女婿”的借用与再创造,而小说文本层又是对“狗女婿”故事的模仿与再阐释,从而实现了小说结构上的三重性。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作家朱秀娟和大陆女作家张洁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但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她们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女强人”形象的塑造,通过揭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心路历程和婚姻命运,倡导女性的自我觉悟与自我完善,建立起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形象所演绎的过程,在不同代际的女性作家间存在着传承关系,这源于作家间的现代认知和表达诉求的共通。从张爱玲到铁凝、张洁,再到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在前后跨越五六十年的不断演变的历程中,通过她们笔下形神各异的“疯女”的命运遭际,折射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显示出一条女性意识由淡而浓、由隐而显、由传统至现代的嬗变和衍进轨迹。“疯女”是自我觉醒与反抗的过程中极端的例子,但却是女性悲剧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15.
方方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作家,她继承了“五四”女作家的传统,对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有着格外的关注,执著地为女性解放探寻新路。在《暗示》、《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等一系列作品中,她以不同于男性的女性视角,倾情于当代社会转型时期“那些在芸芸众生中默默地生死的女性的状态”,展现了她们的困惑与挣扎,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与悲剧宿命,以殷殷的女性情怀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淑云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26-28,47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上海女子的传奇经历,更是上海这座女性的城市的故事及生活在上海这繁华都市中所有王琦瑶们的人生悲剧.这部小说蕴含丰富,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内含.运用四层面分析法、格雷马斯"符号矩形"理论和精神分析批评能够对小说做出三种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灰姑娘”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之一,它的传播范围之广,文本数量之多,影响力之深远是民间故事中罕见的.以“灰姑娘”故事的母题为基点,从女性角度来探讨“灰姑娘”故事,可以发现其所折射的文化特征,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评价标准及其男性对女性命运的掌控.  相似文献   

18.
《小说月报》(1910-1920)关心的是代表传统道德的女性,主张妇女应该独立,在社会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对国内外女性进行介绍与对比,从而关心和思考中国城市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在婚姻介绍上,编辑者选用印度陋习婚姻与英国文明婚姻形成对比,从而反思近代中国婚姻状况;《小说月报》对中国传统婚姻中“节烈”观念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女士出版了十本小说。并称它为“财经小说”系列。但她的小说,都以女性人物作主人公,描写她们在香港社会中的遭际命运。至于有关“财经”的香港商界的观实种种,其实是小说中所描写和反映的香港社会生活的一隅。所以,在我认为,说梁凤仪的作品是“财经小说”并不贴切,这些作品实际是当代香港社会的女性小说。因此,我想从梁女士的这些作品出发,对当今香港的女性小说作一点研究和探讨。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十本书中,我着重地读了《花帜》。 我初读《花帜》时,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感到陌生,我想,一个天生丽  相似文献   

20.
香港言情女作家们关注着香港人的生活,尤其是香港女性的生活。从女性独特视角出发,描写香港现代女性,展现出她们在香港这个大都市中所选择的不同生存方式。给女性对自由选择生活的暗示,释放女性的人生自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