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由于近现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教师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普适性和工具性,忽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鲜活性.现象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如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论以及“本质直观”、“悬置”、“还原”等方法,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面向教育事实,回归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世界,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和人性色彩,对当今的教师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主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技术理性的主宰下,教师教育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人文特性.教育现象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文视角.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认为,富于教育机智是其视域下好教师的标准,引导教师保持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并引导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是培养好教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智慧的养成提供了方法论。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体验是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核心,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智慧的养成有赖于对生活体验的探寻。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智慧养成机制包含通过“悬置”的现象学态度和诗化的语言追忆、描述“此刻”的教育生活体验,通过对教育生活体验的惊奇、教育现象学主题意义分析和洞见创造进行教育现象学“反思—还原”,教师智慧成长共同体等维度。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养成,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象学追问生活世界中具体的教育现象,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观和审视.高等教育研究在形成多学科研究观点的过程中,其研究方法也可以从教育现象学中吸取养料.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应注重研究回到实事本身,回到生活世界,进行问题反思.  相似文献   

6.
教师口语是国家教育部规定师范类院校开设的必修课程。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口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现象学视阈中,通过引入生活世界理论,集中探讨教师口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认为新时期教师口语教学理念应包括立足生活世界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和平等理念;教学目标除认知领域外,还应包括实践领域和情感领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认识论的更新与发展,后现代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核心命题就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我国相关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系列文件也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列为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教育现象学回归现象本身和关注教育生活世界的方法论转向,为新时代理解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人文视域,为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路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应当扎根教育生活体验,捕捉日常教学现象;善用教育现象写作,勤于教学经验反思;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8.
秉持现象学态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现象学态度,依据现象学还原原理进行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现象学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新领域得以敞开。在现象学态度下,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教育研究对象与内容为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过程与方法是进行现象学的描述与解释;教师进行职业生活体验研究应按照现象学的反思方法去操作;教师的职业生活体验研究是态度、目的、方法与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活世界理论,一个人只有在摆脱了特殊世界的限制之后,才能真正进入无成见的、不先入为主的普遍世界。若依据这一理论视域重新考察教师的世界,由于受到各自境域与习惯的局限,教师在判断和行动时首先依赖其特殊世界,藉着自然态度去决定如何行动。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克服自身境域的局限,或许能开启他在此境域中的重新判断与行动的可能性空间,并可能让自己被唤醒,他的世界也将因此显现奇迹了,他也能够成功地驾驭其整个生活。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为研究高校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对样本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发现,访谈对象对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评价较高,收获较大,包括提高外语水平、说外语的信心和勇气,开阔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同时,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部分学生听不懂、外籍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等不足。因此,需要在四个方面提高外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更充分交流的课堂平台;教学形式要更加多元化;外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注重课堂之外的师生交流。  相似文献   

11.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关注国培计划(2020)—中西部项目新入职特岗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初中语文)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研讨,以教育现象学为理论视角,考察教师培训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研究得出了还原教师培训场域为“生活世界”、挖掘文言文本的“意义重叠”、建构培训教师“视界融合”三个结论。由此得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点启示:重视引导教师关注“生活体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筑牢教师专业发展“正确理念”。  相似文献   

12.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育机智,有着厚重的理论渊源,它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论述,得益于舍恩“反思性实践者”概念的启发,成型于范梅南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关注.在无数的教育故事中,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时机的敏感捕捉,是教师面对教育时机的巧妙反应,更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向.教育机智的养成需要教师融入教育生活,积累教育理论,反思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必言说的亲密关系。教师之爱是教师的本源性行为。教师之爱是教育是否发生的前提,它以生活意义为基础,是一种教育意义的关心与信任。教师要明晰教育使命,突破理性规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真爱。  相似文献   

14.
摘要:传统的教育研究因过分追求结论的客观性、普适性等原因。脱离了生活世界,日益受到质疑和挑战。现象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生活世界,它关注个人的特殊的生活经验,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危机意识和拯救意识对于管理学富有启发意义,“生活世界”、“面对事物本身”等理论和方法为管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探究现象学的实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现象学在行动研究中的适用性、可能性、价值与意义,并对深入到教育现象学的应用中的教育现象学写作与研究的方法、特征与意义做出了区分与描述。现象学不仅以其独特的价值与使命,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汲养,其实证的科学之光亦照亮了真实的人的生活之路,为教育学研究真实的人做出了重要的方法论引导。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体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根于教育情境、面向实事本身、关注教育现象的意义等等方面,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践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于进入到实践层面的教育现象学的反思以及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反思性文本的写作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1.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其隐性方面。如孩子在课堂上究竟有什么样的体验?教师所讲的是否对其产生了影响?教育现象学认为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孩子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更为重要,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的东西、真正受到的影响也许更富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精种、观念或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的某一现象和事实本身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范式或研究活动。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教师教学生活称王称霸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活世界被遮蔽和遗忘的局面。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不是随意而行的,有着自己的研究程序和要求。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现象学研究并非尽善尽美,它有着自己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限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在关于反思与原意识之间内在关联的现象学理解中,将对反思的根本理解推进到意识的领域,有助于探寻实践中的教师反思何以可能的问题.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提出“教师反思作为意识”这一种说法.“教师反思作为意识”意味着教师在教之中总是能够对自身“教的意识”的发生有着自觉、清醒的觉察,每当教师反思有所觉察时,教...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现象学视域,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简要分析,提出儿童生活世界主题,并阐释了儿童生活世界的两层含义: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即"儿童如是";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即"儿童为何如是"。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有效描述"儿童如是"及深度诠释"儿童为何如是"的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路径:一是以"面向儿童本身"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原则;二是以儿童"是其所是"的显现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切入点;三是以"聆听儿童"以把握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回溯求证"以探明儿童当下状况及体验的发生境域作为儿童生活世界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