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王淦昌、赵九章、王大珩、彭桓武……这一连串闪耀科学界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开创者、首任理学院长叶企孙,他一生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五十多位院士,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1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而在很多人眼里,王大珩先生是"中国光学之父",但王先生却说:"所有经历的事件和变迁,都是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经济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形成的,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4.
《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分析哲学的重要文献,其中提出并拒斥了"所与"神活。文章通过解析"所与"神话、消除"所与"一词的歧义、明晰"所与"来正确理解塞拉斯对拒斥所与神话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詹星 《科学教育》2006,12(3):8-10
1西南联大精神西南联大全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1937年日军在华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由此全面爆发。在抗战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了无情的摧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当时的教育部命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随后由于战事紧张,学校又被迫迁往昆明并改校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在1937年至1946年长达八、九年的艰苦战争岁月里,西南联大培养出了大批卓越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黄昆、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汪曾祺……,真…  相似文献   

6.
在“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高校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育才责任,他们希望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人才能够创新科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文章探讨了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支持下的高校育人功能内容,并多元化研究其所塑造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梁实秋在抗战前后几次提出的文学与革命、文学与抗战、文学与政治等关系的言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探讨文学是怎样在抗战前后的特殊政治环境里,扭曲着自身向上生长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在全国巡回展览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上,冶金专家李东英院士捐献的科研和工作笔记格外引人注目。40年的工作笔记一共有多少本?李东英自己也记不清了,反正要车来才能拉走。这些纸张记录了他漫长的科研时光: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他全力投身于恢复  相似文献   

9.
韦钰是我国“70后”及之前一两代人的偶像。在她的个人经历中,开创了许多领域的“第一”。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派往国外学习的访问学者,她第一个建立我国的生物电子学学科,她第一批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她还是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的“粉丝”。从2001年开始,她致力于建立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_学习科学。作为走在前面的人,风光众人瞻仰,孤独和艰辛少人分担。在采访韦钰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韦钰在用自己的生活践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人生信条,她无愧于科学家这一称号。我们也了解到,韦钰同志即将出版一本十几万字的著作,讲述她“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十年。我们期待韦钰同志在教育领域所做的努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启示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绿色”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寓意莘莘学子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而“新教育实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正在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是素质教育的行动化、具体化、系列化、大众化。[编按]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12月24日--25日召开的“北国之春——全国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讨会”上,记者与“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首次会面。由于会务繁忙,他只抽出了短短10分钟与记者交谈,未能触及中国基础教育及“新教育实验”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殊为憾事。但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新教育实验”的满腔热忱,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表露无遗,给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006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这位穿行于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之间的教育理想者和实践者,在百忙之中再一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结构抗震减震专家、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曾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隔震技术顾问。自1976年踏上唐山大地震灾区后,他20多年来致力于工程结构抗震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构筑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房屋隔震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获建设部劳动模范称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市劳模、广东省优秀教师等多个称号。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初 《湖南教育》2009,(3):59-60
如今是一个盛产专家的时代。过去,人们一提到专家,就会肃然起敬,因为那些专家大都是在某一领域做出过不凡业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而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人,例如,为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功勋卓著的杂文水稻专家袁隆平,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专家于敏、王大珩等。  相似文献   

16.
李隼 《成才之路》2010,(26):I0004-I0004
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在广州开幕,诸位科技界人士对中国当下的科教问题发表了看法。数学家丘成桐认为国家能培养出自己的一流学生要远比引进“海归”更重要,批评中国高校的本科生的教育没有搞好,是十年来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名教授偏重科研,“不重本科生的教导”。而美国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外院士卓以和则针对科研和一流学生培养方面的评审制度,指出在科研和学术评价中,传统的论资排辈风气、偏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量化要求、急功近利等倾向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7.
读经的意义     
<正>前些日子在江苏大学参加一个高等教育管理研讨会,会上有幸一睹杨叔子先生的风采。杨先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闻名全国的机械工程专家,曾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谈到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教育,杨先生认为:"素质教育"的提出意义重大。针对中国教育中的奇特现象——学前教育小学化、  相似文献   

18.
田林 《河南教育》2024,(3):44-45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将中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张课表是为了应付检查,另一张则是自己实际使用的;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减负”,不允许给学生补课,不准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另一方面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衡量标准就是升学率。这样两张课表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0.
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历史,我们总能发现,创新精神、创业行动与创优意识始终是推动国家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始终是促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有为的不竭动力。本文以吉林体育学院将创新、创业、创优(简称三创)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为例,阐释了三创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在,提出了推动三创精神在高校不断深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