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档案》2006,(4):48-48
早春虽然气温转升,但常是乍暖乍寒,尤其是湿度较大,早晚低温,因此,总让人感到寒气透骨、沉重凝冷,使人感到比严冬还难受。因春天主生发,万物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故稍不留心就容易生病。这时除了仍须保持穿暖少脱之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护好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月14日,春光明媚,浙江省档案局(馆)内洋溢着早春的喜气.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王国平在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俞文华、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王国益的陪同下,于百忙中来到省档案局(馆),代表省委、省委办公厅向局馆全体干部职工和辛勤耕耘在档案战线上的全省档案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3.
快乐早春     
《中国新闻周刊》2006,(6):16-17
2.202月14日,泰国东部,四对新人悬挂在岩壁借情人节之机举行婚礼。2月13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街头,孟加拉姑娘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根据孟加拉历法,今年2月13日是春天的开始,女孩子们用红色墨水妆点自己的前额,庆祝这个春天的到来。2月1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对父女在肯布尔炮台公园里的大斜坡上滑雪。美国东北部地区当天迎来新年第一场暴风雪。2月13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130届威斯敏斯特狗舍俱乐部名犬秀上,1岁的男孩奥斯汀与一条长毛狗玩耍。2500多条来自世界各国的名犬参加本届狗明星“选美”角逐。2月12日,福建漳州林前村村民举…  相似文献   

4.
早春与早熟     
当冰雪消融,柳条绽出新绿,大地泛现鹅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人类和生物总能感到自然界的春天不仅美好,而且永恒存在,因为春风不仅一年一度,岁岁相似,而且总是那么守时,不早来也不会迟到。人类和生物的春天虽然也美妙无比,但是作为生物个体,这种春天如果是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比如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而使得人类和生物的春天早到,并因此而一代比一代地早熟时,是应当欢呼和喜悦,还是不安和忧虑?春江水暖动植物先知尽管还有一些人认为地球的气候并没有变暖,而且即使有温室效应而使得地球变暖,这也并非主要是人类过度开发、经济过热,过度消…  相似文献   

5.
《早春》     
<正>~~  相似文献   

6.
情暖凉山     
记者的天职是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行动,永远在第一现场,永远在需要的人们身边,永远在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哪怕是涓涓细流、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7.
情暖凉山     
我最早走进凉山始于13年前. 1997年,中国记协、国务院开发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组建"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记者分赴全国各地贫困区.这一举动在当时被称为"新闻扶贫".我作为天津日报记者,代表天津地区新闻工作者参加"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奔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临行前,我查阅中国地图,在四川省西南部找到了凉山--一片由深黄和浅黄涂成的山地.没想到,此行我与凉山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情暖新兵营     
《军事记者》2010,(1):I0001-I0001
在雪飘北国的隆冬时节。又一批新兵来到军营。他们当中,独生子女多,“90后”多,大学生多。不管这些新兵来自何方。军营带兵人都给他们带来寒冬中的温暖。  相似文献   

9.
最暖除夕     
<正>以前农村流行着一句老话:大人盼种田,小孩子望过年。大多数国人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声声欢乐里,千家万户“新桃换旧符”以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吃着团年饭才是辞旧迎新的“重头戏”。有一年外婆捎信,让母亲携带我们回娘家团年。我一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外婆家左邻右舍的孩子跟我年龄大致相仿,所以比较投缘。再加上乡下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10.
阳台上雀梅的枝条星星点点的嫩绿给养花人报春来了! 华夏大地上的图书馆事业珠珠串串的花朵给读者学报春来了! 改革开放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和学习方式。图书馆事业被毫不留情地推上思考和应战的历史阶段。有些人惊慌失措,跌入“低谷”,“坐等”上级“救济”、社会“重视”;有些人却迎着巨浪沉着探索,勇敢应战,跃上“山坡”,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结出了闪烁着时代特征的花朵——“读者第一”的深层实践和深化观念,迎来了读者学的早春。  相似文献   

11.
2月11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哈尔滨新春拾奇》,标题“拾奇”两字似有不妥。汉语中有“拾零”的说法,但未见有“拾奇”的用法。随便创造一个新的词语,会使人感到难以理解。从这篇通讯的内容看,所谓“奇”也并无奇处。其一,是冬季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原因是哈尔滨郊区产蛋鸡已超过500万只。其二是,  相似文献   

12.
昆明三奇     
肖晴 《出版广场》2002,(6):22-24
  相似文献   

13.
粗得出奇     
一次到某报社编辑部开会,望见信箱里堆满了一叠退回报社的“退稿”,我心中纳闷,顺手拿起来看了看。你瞧: 明明退稿的地址应该是“宜黄县水泥厂×××同志收”,编辑在退稿时却漏掉了宜黄县的  相似文献   

14.
巴山奇人     
舒婷 《档案天地》2007,(4):59-59
不知道这个题目会不会与天津作家蒋子龙先生的作品重复?因为我和好些个作家一起去的大巴山,其中就有蒋先生。那次大巴山之行,我还认识那个叫周嘉的四川汉子。蒋先生有一次在重要发言里,把周嘉称为“巴山奇人”.他还许诺要写一篇文章。可惜。至今我还没拜读到。  相似文献   

15.
奇函赏析     
时贤多有诗歌、词曲、散文或小说之类的赏析之作,余不才,不敢效法。案头有杂志社、丛书编委会约稿信及合同书数件,虽非传世之作,却也别有趣味,姑仿时贤之例,作《“奇函”赏析》关于葛厂长的通讯照来稿是可编发的。为了增加分量,我们拟请您改写成报告文学,于6月底...  相似文献   

16.
旱区记奇     
甘肃中部地区是世界有名的干旱地区之一。这里山大沟深,河流稀少,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自古有“苦甲天下”之说,别说背囊鼓鼓腰里有铜的旅游者涉足来此者鲜,就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他区人来得也不多。然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旱区自人口繁衍,奋斗不息,以至于许多物产有其独特的生命特征,令人称奇,故简记之。一、蛐虫杨蛐虫杨是旱区独有的一种白杨。这种白杨周身裂痕破伤,伤痕处涎流汁水养分,蛐虫乘机侵蚀寄生,繁殖生息,直到其养分汁水吸收殆尽,然后再行撤离,继续蚕食树干别处裂伤残痕之处,直至树躯被蛐虫蚕食殆尽,迁移别处,躯干伤疤经…  相似文献   

17.
奇报拾趣     
乞丐报 这是19世纪末法国政府专门为刊登重大节日集会消息而办给乞丐们的报纸,报上还经常向乞丐介绍求施舍的办法,以及慈善家的地址和接受谒见的时间等。 台布报 法国有一种《椒盐》报。它是采用无毒油墨印在防水纸上的,这种报纸,可用作酒家、餐厅的餐桌上当台布,顾客可以边吃边读呢! 食品报 西班牙也出版一种用无毒油墨印刷在面制的纸张上的报纸。读者看完报纸后,可把它卷起来当作点心吃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出版界提起陈早春先生,人们并不陌生,这不仅因为他在出版界"从一而终",从1965年分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也没有挪过窝,从普通编辑一直干到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三职兼一身,而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是出版社历届领导任职时间最长的.除此外,他的才识、学问和人品更是大家所称道的.  相似文献   

19.
20.
元旦刚过,黑龙江省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进敏,哈尔滨市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鹏及有关同志冒着严寒,来到哈尔滨市延寿县青川乡兴隆村舂江农家书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