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的特征与扬弃 在西方,“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一直占统治地位。有这种观念的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及认知性素质的培养,这些教师辛勤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知识型、技能型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地贡献。但是,在关怀学生的创造性的生存与发展,追求完整的、美好人格的、人生幸福的现代教育方面,“知识论”教师创造教育观之弊病日益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扎根于我国教师观念中的、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观之贡献进行肯定的同时,重点对其症结及存在的流弊作了合理的反思,指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已无法应对现代教育的挑战,教师只有实现教育观的彻底转轨——从知识论、认识论的立场转变到德性论、创造论的立场上来,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08,(11):26-27
孟建伟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知识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王强 《现代教育科学》2012,(4):62-63,147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其中"民主教育观"、"六大解放"、"组建集体生活"及"三个需要"等都是创造教育的重要体现,这些理论对学龄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学龄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现状,从教师树立正确的创造教育观、建构创造力环境及运用创造力教育方法入手,促进学龄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反思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燕 《现代教育论丛》2004,(5):38-40,33
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通过对话式交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而,对话,这一新课改的重要主题词,理应成为一种实然的教育实践形态。但在实践中根深蒂固存在着的独白式教育关系,正成为新课改基本精神向实然推行的屏障。知识观决定着教育观,教育观导引着教育实践。由于"传递什么知识"及"如何传递知识"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主要工作,而"独白"与"对话"这两种教育实践形态分别植根于不同的认识论(从而知识论)基础,因此,教育实践工作者知识观的转变是实现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直到目前,还远未形成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观。即使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由于缺乏教育观这一理论基础,创造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所以,探索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一 创造教育的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同样必须建立在合理的知识观和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首先就应当从培养创造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知识观和发展观问题,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创造教育的知识观创造教育认为…  相似文献   

8.
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意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观察;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型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同样强调知识的积累,但更强调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教育重视智力开发,更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倡创造教育,除了全面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应特别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要求教师做到:1.树立创造教育思想。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创造教育把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教学核心应该是理解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尽可能展现思维的过程,进行开放式启发,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创造教育认为,教师…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1.
陈向明  赵康 《教育研究》2012,(4):108-114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在理论层面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支持。这种知识论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心灵—世界二元知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范畴中看知识,揭示了人类是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旁观者。这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源自探究,由认知性经验而获得,是关于行动及其导致的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现在教师身上是有关教育教学行动及其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杜威关于知识的工具性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孰高孰低之争,因为二者都来自经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也使得教师的"知性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生物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 ,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 更新教育观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才会采用创新方法 ,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 ;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 ;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中学生物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学校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现代教育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其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应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更新教育观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STEM教育从美国传播至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成为了许多国家战略发展、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实践发现,STEM教育中学科界限分明、知识不关联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知识论的视角看,STEM教育本质上是反对传统教育"知识孤立"的倾向,主张"知识融通".本文基于科学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构建了STEM教育的三层体系框架:信念层——STEM教育的意识状态,认识层——STEM教育的知识结构,方法层——STEM教育的思维工具.达到领域内容标准、探索学科之间不确定的相关性和确立相关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模型,这"三步走"的STEM教育实践之路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和处理STEM教育中的"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完美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把任何学生培养成为完美个体,使学生个体具备完美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完美主义教育观无视社会其他因素对教育的巨大制约作用,将教师能力理想化地拔高,给教育制定了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把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武断地压在教育和教师的头上,最终导致了教师的不堪重负。完美主义教育观在社会中的流行,造成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简单化、教育实践理想化、教育评价功利化的判定倾向。教育完美主义论客观上引起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待,但非理性的过高期待反而导致了现实中教育实践的无能印象。完美主义教育观导致教师严重的职业挫败感,导致学校整体持续紧张,并加深了社会对教育的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18.
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端正教育思想 ,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增减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现代教育观认为 ,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发现真理、探索结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观是教书育人,现在的教育观是教学育人。不以书为纲,而以教学环境、教学情景的创没为教育资源,老师、学生、教材、经验都是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观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为目的的事业。具体地说,就是用教育的手段来育人、育爱、育知、育能、育价值、育创造。简言之,就是:教育人、教育爱、教育知、教育能、教育价值、教育创造,完全否定了原来的“蜡烛”精神、“春蚕”精神。因为教师在培养和创造生命和价值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和价值也在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