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伯特.李.弗罗斯特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语言朴素、立意深邃而著称。短诗《金色从来不常驻》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典型的富有哲理的格律诗,表达了美好事物不长在的叹惋之情。这首诗最具特色的一点是语言和韵律结合之巧妙,这也是诗歌翻译的难点。三个中译本分别出自翻译界颇有威望的著名学者朱墨和翻译家曹明伦和方平之笔,而且各译本所用的译法不尽相同。对比研究这三个中译本在韵律节奏和措辞方面的翻译手段,旨在探讨英语格律诗汉译的策略,从而为诗歌翻译批评事业奉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坊っちゃん》是夏目漱石1906年发表的中长篇小说。通过以林少华和徐建雄两位作者的不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惯用翻译策略、语音特点、修辞手法、语境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及其特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会因为译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翻译风格,是不同时代文化的体现、不同时代文化的演绎;鲜明的文化多样性孕育和滋润出翻译风格的多样性,翻译风格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形式是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重要特征,而翻译诗歌,除了要保留原诗的内容以外,还要兼顾原诗的结构形式以及韵律等。因此,译诗可谓是翻译中最难的部分。本文对惠特曼的O Captain!My Captain!的几种常见译本进行对比,比较不同译本对形式、结构、韵律等的表现程度,探讨不同的译本的优缺点,并为日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三个典型译例的探索性对比分析,认为诗歌翻译应该尽量追求"形"神"兼备,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5.
6.
彭丹 《海外英语》2013,(23):160-161
该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将Why I Teach的两个译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译文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的44号作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例证对比,找出两个译本的异同以及优缺点,并提出建议——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更多的同篇文章的不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达到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周伟量 《现代英语》2023,(8):115-118
“翻译爆炸”时代下国外经典作品正不断走向国内。Nothing Gold Can Stay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二十世纪初的代表诗之一。多年来,许多国内翻译家将其译成中文。文章在赖斯翻译批评模式下,通过对比分析赵毅衡、朱明海,以及杨通荣、丁延森合译这三个汉译本,以期翻译学习者能拓展翻译批评与赏析的视角,并将其应用在翻译实践中,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8.
儒家概念词反应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赋予“道”以丰富的内涵及显著地地位。“道”的理解和翻译多种多样,对其含义的正确解读便成为正确传译儒家思想的关键。本文由“道”的英译入手,通过总结分析数种翻译方法的利弊得失,更加忠实全面地传达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9.
戴丹 《海外英语》2012,(4):137-138
基于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分析《瓦尔登湖》的两个中文译本从而评价两位译者的用词对原文美感传递的影响,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要想成功地传递原作的美感,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充分理解原作,尊重原作,不做过度修饰。译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和审美、表达能力,以求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中美感的传递。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文章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本进行对比,通过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原作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教学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句子结构和语篇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指导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语言层面对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描述和评析,得出巫宁坤和姚乃强两个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差异,并通过考察译者的不同生活背景,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教师的翻译教学实践,进而提高学生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的互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人生礼赞>这首名诗的两个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诗歌翻译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而应忠实原诗的意义和诗情,再现诗的内涵、诗的意境.要保持其韵味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海外英语》2011,(6):13-14
该文首次提出了翻译教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翻译技巧教学法、语言对比教学法与思维对比教学法,并一一进行了综述,重点是英汉思维对比部分。由于视点、角度、学科的不同,在英汉思维特征的界定上并不十分统一,甚至还有些混乱。该文试图从众多文献中去芜取精,归纳出三个最本质的英汉思维对比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语言对比相辅相成,并对翻译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王丹 《中学生英语》2013,(Z5):115-117
否定是英汉语言中所共有的现象,然而英汉语言本质上的不同决定了其在表达否定概念时也有很大差异。总体而言,英语的否定复杂多变,而汉语的否定则相对单一。本文拟对英汉否定表达进行对比,并以此为基础,从英语表达否定的几种常见方式入手,结合具体例句加以剖析,试图探讨英语否定表达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68):4-5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最近一次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的大幅调整和分值的大幅提高,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对比语言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比汉英句式的差异,解析大学英语考试中实用的汉译英技巧,以期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方法并提高分数。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语言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诗歌翻译在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诗歌的翻译要求译者确切地理解原文,完整流畅地表达并再现原文。虽然因为中西方语言差异较难做到诗歌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再现,但译者也要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原诗和译文的完美再现。《Crossing the Bar》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晚年创作的作品,诗人在作品中借助多种意象表达了对死亡的态度。文章从许渊冲“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层面对《Crossing the Bar》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对鲁迅翻译的研究中,存在着忽视译本考察、简单聚焦译入语文本以及误用译出语文本等问题,导致许多结论得不到具体实例的支撑,也难以引发更深入的鲁译研究。其原因除鲁译作品多、文体繁杂外,鲁译本身的复杂性及鲁译研究者的身份、学术背景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