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辜鸿铭 《教书育人》2006,(12):61-62
我曾听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问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卜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降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相似文献   

2.
李东 《大学生》2013,(9):48-49
正我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外国人,掐指算来也有十几年经验。但是到中国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和在外国的外国人是不一样的。我不能完全按照之前与到中国的外国人交往或者与中国人交往的逻辑在这里开展人际交往。简单来说,他们希望我们的行为符合这样一些规律(They expect us to behave in certain ways)。  相似文献   

3.
天凌 《小学时代》2010,(6):24-25
天啊,太臭了!谁在吃臭豆腐?你还别说,很多人都喜欢这种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东西。你千万别以为外国人就不喜欢这样的食物哦!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早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扎荣茨(Robet Zajonc)就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说出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强了人们喜欢的程度.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相似文献   

5.
东西送人     
<正>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喜欢把东西送给别人。买了新衣服,穿过几次或者根本没穿,不喜欢了,送给表妹;圣诞节、生日聚会收到许多玩具、饰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剩下的随手送人。很多的亲戚、朋友都接受过我的小礼物,我以为,他们一定喜欢并感谢我。父亲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慷  相似文献   

6.
变色与成长     
曾几何时,蓝色这种冷色系在我看来代表着冰冷、死板与无趣。从小我喜欢的颜色是黄色,一如篮球的颜色,在我眼中,黄色充满了无限的活力,永远激情四射。我喜欢篮球,这种黄色的东西不知有何魅力,总能把我吸引。篮球陪我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每当下课,我总会和一大群同学冲到操场上,脱下黄色的初中校服,在操场上挥洒我们的激情,直到晚霞挂上天幕。有时,也会碰到高中的学长,但他们只是在旁边看着,驻足片刻后离去,剩下一个蓝色的背影。看着他们离开、上楼,我觉得他们的生活怎么这么死板、无趣,就像我不喜欢的蓝色。开心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  相似文献   

7.
英雄     
我随处都能找到英雄,仿佛他们就在我的思绪中。起初我不知道如何识别他们,不过我既然已经落入生活的陷阱,看见他们从我身旁走过,就学会赋予他们以他们并不具有的东西。可是,这倒使我对这种英雄气概感到厌倦,而且很不耐烦地予以拒绝。因为,我现在喜爱的是对不幸折腰的人,是一挨鞭子就吱哇乱叫的人;我喜爱的是不会欢笑的忧郁的英雄,这样的英雄还把生活看作一座潮湿的、没有一线阳光的、阴森森的大仓库。然而,眼下我没有遇到这样的英雄。我的思绪中仍然只有旧的英雄气概,旧的英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一中鱼儿推荐)英雄![智利]@聂鲁达…  相似文献   

8.
我在中国学习汉语,就是说我是留学生之一。在中国生活,我看有四个方面与在法国不同。第一个方面体现在我跟中国人的往来。中国人对我总是很友好,他们喜欢跟我聊天。虽然英语不是我的母语,而且我的英语说得很差,中国人一直对我试着说英语。我发现他们以为每个外国人都会说英语,像美国人一样。中国人甚至以为英语是外国人的普通话。实际上,在欧洲会说英语并且说得不错的人比较少。所以我现在一直要跟中国人说汉语。他们对我说英语的话,我就坚持说汉语。在中国,我不要练习说英语。但是我们在交谈中还有误解。中国人常常问我:“你吃了饭没有?”…  相似文献   

9.
茶话会     
<正>爸爸妈妈总爱把我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我怎么办?@OC15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感觉父母的爱是密不透风的。一般他们给我不喜欢且不需要的东西时,我就斩钉截铁地说"不",要么等他们离开后把东西放在客厅,表示我真的不想要。如果你的父母并不是很强势,你也可以试试。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汪精卫、周佛海之流成为汉奸,通常是他们精神上先投降了日本人,他们认为中国的武器没有日本的精良,中国的士兵没有日本兵训练有素,抗战的结果,一定是中国灭亡。紧接着,一找到机会,肉体也倒戈了。这样,一个汉奸便出现了。而在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上面记叙着这样一件事:“有人迷恋日本进口电器迷得昏头昏脑,竟然毫无民族自尊心,说什么当初要是不抗日,今天的中国,早就到处是松下电器。”初想,心里很不是滋昧,这些人也太崇洋媚外了,外国的东西就比中国的好?但细细一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用到数字,有的人喜欢单数,有的人喜欢双数,因喜爱不同,一个小小的数字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情。中国人是这样,世界各地其他民族也同样如此。中国人喜爱和忌讳的数字和日期外国人并不在乎,而外国人偏爱和犯忌的数字和日期,中国人可能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传统与习俗的差异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妹妹: 妹妹,我多么喜欢你.小时候大家都说我们姐妹长得好似双胞胎,尽管后来越长越有差异.你这么美,肌肤晶莹,眼瞳碧清,嘴唇娇红如玫瑰.可是我从来不忌妒你.我拿我的容貌去交换了另外一些东西,近视、熬夜和粗糙.我多么喜欢你的脸,枕在一个枕头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羡慕,却也庆幸.我常常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一个人,和我有血缘关系.你说要做我婚礼伴娘,我坚决反对.没人会要一个"佳片预告"胜过"新片上映".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阳台     
我喜欢住平房。满地阳光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很富有。由于搬家,合适的平房并不是那么好找,我不得不住楼房。看房的时候,我会特别留意阳台。我喜欢带大阳台的房子。有时候矛盾就随之而来,价格合适的房子往往面积较小,而我的东西非常多,放在屋子里,就显得有些拥挤,有时甚至达到物满为患的程度。遇到这种情况,别人可能会打阳台的主意,把那些杂物堆放在阳台上,以节约已经十分紧张的居住空间。我却不愿意这样做。我喜欢宽敞的空间,当居住空间没有那么大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起来,宁愿扔掉杂物,也不愿意让杂物挤占阳台。而宁…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孩子的心思我们是知道的,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而且喜欢持续的时间不长。对于深奥的、理性的、刻板的东西他们是厌烦的。针对孩子这样的心理,可以试些“花样”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上,我在方式上、手段上尽量保持新鲜,有趣,把语文这种诗意的、丰富的、多情的本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孤立     
美国作家彼得海勒斯在《江城》一书中,谈到他跟自己那些中国学生的关系时,这样说: "每当我提起中国人的排外情绪,他们莫不生出重重防备之心.我据此认为,在他们的身份认同中,大街上随意骚扰老外的中国人身份大过于外国老师面前的学生身份.并且,仍旧有许多场合,学生们会很不爽地低下他们的脑袋.……只要发生这样的情形,我就会意识到,我正在教授的不是四十五个具有四十五种想法的个体,我是在教授一个群体,这样的时刻是他们整个群体想法一致的时刻.……站在全班学生面前,我这个外国人常常感到十分孤立."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妹妹:妹妹,我多么喜欢你。小时候大家都说我们姐妹长得好似双胞胎,尽管后来越长越有差异。你这么美,肌肤晶莹,眼瞳碧清,嘴唇娇红如玫瑰。可是我从来不忌妒你。我拿我的容貌去交换了另外一些东西,近视、熬夜和粗糙。  相似文献   

17.
田丽霞 《班主任》2009,(10):12-14
做班主任时间越长,就越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忙碌而快乐,于是有学生称我为“快乐老班”。每当有人问我为何如此快乐时,我就告诉他们,我有“快乐四宝”。  相似文献   

18.
外国爷爷     
<正>谢贝拉的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外国人。嘻嘻,这样,谢贝拉的爷爷就一定是外国爷爷啦! 有一年,外国爷爷坐飞机来中国看谢贝拉。谢贝拉向外国爷爷问好,还拉着外国爷爷的手问坐飞机好玩不好玩。可是外国爷爷一句中国话也听不懂(dong),只会说“也也也”,急得谢贝拉直摸脑袋。不过很快,谢贝拉就喜欢上了这个外国爷爷啦!外国爷爷像个大孩子,他和谢贝拉一起玩,和谢贝拉比赛(sai)吃东西,还让谢贝拉骑  相似文献   

19.
古豫 《成长》2006,(10):52-55
在我的生活圈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外国人,他们患了同一种怪病,叫做相思病。这种病的一般症状是:对中国有特殊的好感:喜欢往中餐馆、中国货行、中国书店.一切跟中国有关的商店跑:喜欢穿印有汉字的衣服,想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否有中文版本。  相似文献   

20.
钟新 《成才之路》2011,(22):14-I0009
做教师时间越长,她越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忙碌而快乐,于是有学生称她为“快乐老师”。每当有人问她为何如此快乐之时,她就告诉他们:“我有‘陕乐四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