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师信任学生,启发学生目已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不信任学生,样样包办代替,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位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了橡皮泥、玻璃球、小石头、小铁圈、小木块,海绵、乒乓球、瓶盖和一盆水,让学生把这些东西放到水盆里,看有什么变化,并让学生说出有几种情况。经过一阵摆弄,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三种情况:沉底、浮起、沉到一定深度。教师又提出:如何让下沉的物体浮起来,又如何使浮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2.
“学生观”,简要说来,就是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对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育措施的正确与否和教育效果的好坏,都是和教师的“学生观”密切相关的。那么,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包含那些基本观点呢?这是一个内容比较广泛的问题,但从基本观点来讲,我认为应该包含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胡晓兰 《学语文》2004,(6):20-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到底有什么具体内涵呢?一、从“缺陷观”走向“完整观”传  相似文献   

4.
郑志雄 《考试周刊》2012,(4):175-176
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自觉地把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方面要树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树立多元智能的评价观,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就要树立大语文观,教书育人,使学生成为个性独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就要树立大语文观,教书育人,使学生成为个性独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化的人。  相似文献   

7.
挫折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遭受挫折的学生,表现为紧张、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和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教育效果。在新的形势下 ,需要确立学生的责权主体的观念 ,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依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可变性把握教育对象 ,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承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启发学生的主体能动 ,达到积极的创造学习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进入阶级社会开始,贫富差距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自身。社会公平和生活富裕,是千百年来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过具有进步意义的“共富”主张。  相似文献   

10.
屈海军 《新课程研究》2007,(3):51-51,50
从进入阶级社会开始,贫富差距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自身。社会公平和生活富裕,是千百年来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过具有进步意义的“共富”主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展示的过程。师生交往是教学过程能否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师生之问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能源开发出来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 ,近几年来 ,笔者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中 ,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逐渐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观点———“学生观”。现分述如下 :一、教材让学生审读教材让学生审读 ,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组织能力、自…  相似文献   

13.
刘燕萍 《陕西教育》2009,(10):24-24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改变过去以应试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常把“错误”看做“不好”、“差”、“一无是处”等的代名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审视传统的“错误”理念,已显得非常必要。传统错误观:错误是垃圾一般而言,错误分认知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社会行为中的错误,传统的错误观常将二者混为一谈,更倾向于将错误看做主观故意的行为错误,在对待错误时就往往出现以下误区:1. 未认识到学生犯错的必然性。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特别是中小学生年龄尚小,诸方面发育还不成熟,犯错误是必然的,不犯错误则是偶然的。学生存在着不足和错误,正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改革大潮为我校送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又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新的教育理念验证了新标准、新教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应重新认识成长中的学生.改变过去那种僵化的、孤立的学生观,树立新时代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学生观是教师的不同教育观念、不同教育思想、不同教育主张在对学生认识、态度和方式上的集中体现。从构成上来考察,教师的学生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观念、法制水准的学生观,即原则的学生观,如培养学生目的的规定;二是一般水准的学生现,即在接触学生时,普遍反映出  相似文献   

19.
樊颖老师上的这节《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应该说课堂教学设计是精心的,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活动状况中看到。不管是上课之初学生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环节,还是深入阅读交流的环节,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关注,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