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狮舞之美随人的本质力量的重组和再造,永恒不息地呈现新的内涵,它以图腾崇拜为基础,由古代以依生为主导的和、真、善、尊之美逐渐过渡到近、现代以审美为主导的形式、神态、技巧、意境美,最终向美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切艺术都是对美的形态的表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花鸟画艺术在这点上最具汉文化特色;那就是对“意境美”的充分表达。花鸟画艺术同山水画一样皆是通过对意境的表达来反映内涵的,来抒发作者心中之情和心中之爱的。对自然美的抒情性表现是花鸟画意境美的本质所在,画家首先要从生活中发掘意境美,然后把它转化为“我”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刻划成典型的“物象”,感物言“情”,在艺术的表现中“即兴描绘”创造出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高梦雅 《文化学刊》2023,(3):227-230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诗歌储量多、学术价值高的一位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风格平淡有趣、意境优美,被称为“诚斋体”,收录在《诚斋诗集》中。本文将具体分析杨万里诗歌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的意境,研究这种意境的成因与影响,具体全面地阐释杨万里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谈谈意境的“空间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作为中国化文论的一个专利,可谓源远流长,其基本特征及其意义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依、富有含蓄空灵之美。旨在进一步深化或拓展意境这一中国化文学命题的丰富性,试图为当前文论重建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或富有些许参照价值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和精神所在。诗歌的翻译,不但要求译者准确理解原文,更需要追求深邃的意境,才能产生浓厚的感染力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诗歌翻译本身具有的特点得到体现。本文从诗歌翻译的主要特征出发,例举了两首名作的翻译,以解释诗歌意境的再现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宫崎骏电影《起风了》的上映,国内掀起了对原作小说《起风了》的翻译热潮。「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作为贯串整个故事的诗句,成了翻译的重点。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各个中译版本,总结得出重现原句的音形美、情志美和意境美是翻译时的难点。如何更好地处理对待,需要译者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红嘴鸥开始每年飞临昆明越冬,红嘴鸥见证了昆明的发展,并与昆明市民及来昆旅行的游客、昆明自然景观、昆明人文历史及城市物质实体等共同组成相互交融的景观,这一特殊景观展现出了一种"人鸥共戏"的意境美。本文通过对该文化意境的构成及塑造的分析,旨在从中国文化审美的角度对该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小提琴艺术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乐器中的姣姣者。历史上灿烂群星的伟大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尤如百花盛开,争相夺目。各种小提琴艺术风格,艺术流派,日趋完善的各种教学体系,共同形成了小提琴艺术的音乐文化,同其他姐妹艺术一样,她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了解她,认识她,拥有她,对于发展小提琴艺术事业,丰富和开阔广大小提琴艺术工作者,爱好者的音乐视野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于亚男 《文化学刊》2008,(1):111-114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9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3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的演奏使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他的弹奏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小提琴是最难驾驭的乐器之一,帕格尼尼的技艺使他被称为"小提琴之王"或"提琴魔王",很多人都认为帕格尼尼的秘密在于他那只奇妙得不但指头能够朝上翻到不寻常的程度,而且能"像一片树叶那样优雅飘动"的手上。《无穷动》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代表作品之一。在本曲中,右手的快速连顿弓、连跳弓、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波音等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是一种西洋乐器,早在十八世纪,由意大利人发明,然后传到世界各地,它的音乐优美,富 有感染力,声音穿透力强,演奏好了具有迷人,勾魂的艺术 的昧力,而且它具有造型优美,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因此 它成为乐器中的姣姣者。历史上伟大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 家、教育家尤如百花盛开,争相夺目,各种小提琴艺术风格, 流派以及日趋完善的各种教育体系,形成了小提琴艺术的 音乐文化,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是人类艺术文化的珍贵精 神财富,因此,广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小提琴演奏必须注重它的技巧及音乐表现,才能把最美好的音色、音乐充分表达出来,成功地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献给喜爱音乐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废名的小说以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别具一格,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传统可以说是由废名奠定的.他的代表作<桥>犹如一首诗,充满了诗化的意境.<桥>诗化的意境表现在:描摹精练浓缩而又意味深长;以文作画,富于诗情画意;联想丰富,对话跳跃性大,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3.
秦峰 《文化交流》2006,(6):82-84
他2岁就识2000多个汉字,3岁开始学拉小提琴,5岁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小提琴比赛获亚军,11岁赴波兰参加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年小提琴比赛,赢得少年组冠军,并获得“天才神童”称号。1996年他赴美国朱丽娅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又进入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如今,已过弱冠之年的李传韵成了享誉世界的一流小提琴演奏家。最近,这位一流演奏家在全美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巡回演出,他从圣地亚哥、洛杉矶到纽约、华盛顿;从波士顿、印第纳波利士、芝加哥、雷定、水牛城、费城到新泽西州,每到一地演出,无不获得热烈的掌声和鲜花。美国主流媒体也对他的演…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审美场中,"境"生"韵","韵"养"境",形成了两大范畴系列的耦合并进:境由物境走向情境,上升到意境;韵由气韵生发出意韵,再升华出神韵;并对应地走向天境与天韵,共同形成了生态文明化的天生之美。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玉 《职业圈》2007,(2S):19-20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抒发情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要想提高舞蹈的审美能力要求欣赏者必须做到:深入生活。品位动作的美;提高艺术修养,深入意境,进入舞蹈审美的最高境界;观赏优秀作品,融入深层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有幸来到普洱参加"全国生态文化建设研讨会"。之前经常在央视上看到听到"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一到长水国际机场,"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出现在许多醒目的广告灯箱上,意境很美,内涵丰富,契合了我们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生态文化也是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内外环境都最为宽松的时期,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有侠、儒、佛、道四种,其间互有消长,对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产生了重要影响。任侠精神的盛行,造成了盛唐时期以意气功业、侠肝义胆和放荡不羁为美;儒家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中唐以前对"风骨"的普遍提倡和运用,唐人诗歌理论上的"兴寄"说、散文理论上的"明道"说、五彩缤纷的人工美以及新乐府运动,都体现着儒家的务实精神;道家对自然之美的推崇,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追求真态真情之美成为盛唐诗人的审美风尚;中唐时期以幽寒瘦硬为美,以疏朗淡雅为美,这与道家思潮的影响以及禅宗的崛起不无关系;禅宗思想的影响所及,则体现在晚唐时期的以意境韵味为美和以含蓄蕴藉为美。像以禅喻诗,追求禅境禅趣,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都分明显现着禅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意境深远     
中国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从古到今,画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丰富着她,要达到情景入妙,以趋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的效果,非一日之功,合肥亚明艺术馆画家陈廷友坚持继承与创新,作品既有传统风范又注入现代美学意识,意境深远和谐,有“情疏韶秀”之美。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体现着中国古代文人很深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理念,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追求的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它要表现的不是外显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隐秘、永恒的内心世界,具有和谐的音乐美、色彩美和志性美。它通过"移情",把主人公现实的不和谐状态转化为精神上的和谐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脱,具有更深厚的审美内涵,表现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化学之美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文章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从物质的多样美、物质的结构美、化学现象美、化学仪器与操作美、化学规律和方法美、化学家心灵美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并提出了目前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