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制是教育发展的制度上的保证,中国近代学制的频繁出台,昭示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艰难演进历程。透过学制这扇窗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曲折轨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酝酿、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癸卯学制”,是清政府在新政时期王朝自救的重要举措。它的颁布实施,使晚清最后八年传统教育的变革跨出了一大步,新式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实绩。“癸卯学制”颁行两个甲子以来,它一直处在被批评指责的境地。经过120年的历史积淀和多次全国性的学制更替,重新审视中国近代第一部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我们可从中了解其在酝酿、制定过程中体现的一些规律和探索,如学制的制定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反映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要求,要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而不能闭门造车,要与一个国家学术发展、知识系统构建等更宏观的问题综合考察、相互促进。对这样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具有更长久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学制嬗变过程中,近代教育期刊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学制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其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上海近代教育期刊,如《教育世界》、《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凭借其刊寿长、影响广、发行量大等特点,无论是在译介外国学制史料、发表国内学制建设和改革的探索性文章方面,还是在组织教育界对学制改革进行专题讨论,以及在收集和发布学制改革信息方面,都担当了重要角色,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国前期学制经历了从壬子一癸丑学制到壬戌学制的演变.是顺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要求并为之服务的产物。同时,它们在在总结我国既往教育经验和引进西方学制的基础上,逐渐协调处理好教育内部诸因素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教育阶段与儿童年龄分期、教学内容中的中学与西学之间的关系,基本完成了我国近代化学制建设的任务,推动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它们也存在学制设计过于超前、依附发展痕迹明显、学分制走样变形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通过对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和审视,总结出学制改革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弹性化、渐进性、合法性和集中性六原则。具体建议为: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确定学制改革思路;要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要先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完善学制的法律制度,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学制嬗变过程中。教育期刊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学制建设和改革的进程。无论在译介外国学制史料、发表国内学制建设和改革的探索性文章方面,还是在组织教育界对学制改革进行专题讨论,以及在收集和发布学制改革信息方面,都担当了重要角色,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贾鸽 《高教论坛》2021,(7):77-79
近代学制的嬗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学制的变迁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制度的建立、不断发展并且趋于完备。考查近代京津冀地区的高等工程教育,从历史中寻找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联动关系,以期为当前京津冀地区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使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近代学制的嬗变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学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以为当前学制的制定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代西学东渐、救国图强的背景中,中国的女子教育逐渐从无到有,最终在学制中正式确定下来。女子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教育权利。中国自清末到民国几次学制变革直接体现了女子逐渐取得平等权利的艰难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普通、实业、师范教育并行发展,学制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缺乏创新——兼谈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没有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但笔者认为文化上的原因是最深刻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官办教育、科举制、功利型的应试教育,知识分子不愿独立自主等习惯性的做法都影响了人们思想进步和科技创新。教育既传承文化、也革新文化。在以前的数百年里,中国教育起的文化传承功能大于革新功能,故在近代史上对社会的进步和革新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基于这一观察,为在中国推动思想进步和科技创新,我认为应首先改良中国教育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的勃兴是在中国近代国情所急、民情所需、教育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教育承载着“开启民智”的重任,历经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教育家群体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力量。学制体系与社会教育关系之争,产生的“联络说”“并列说”“融合说”与“兼办说”,留下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尚未破解的教育难题——社会教育制度化。这个难题的提出是前辈探索教育尊重国情,尝试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努力,为我们今天健全国民教育系统、完善学制体系、探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大众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应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应围绕大众传播对国民语文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改革语文教育体系、大力推动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等3个方面论述了大众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校制度亟待研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学制还是1951年制定的,虽然中间经过几次变动,但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教育也得到普及和提高。1951年制定的学制已经不适合现实的要求,亟须重新研究制定新的学制。新学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多样性、灵活性,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癸卯学制作为清末新政期间极其重要的制度创新,对20世纪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其颁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兴办新学,使各级各类新式学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为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以近代社会转型为背景,以癸卯学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依据,结合该学制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姚中秋 《学科教育》2014,(2):112-119
孔子创立开放的、平等的教育体系,以养成君子,塑造和维护优良社会秩序。现代中国教育体系与此传统断裂,其根本特征是道德和文化的虚无主义,仅致力于传授技术性知识,而未能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今日中国教育当具有文化自觉,大学通识教育当弥补技术性知识传授体系之不足,以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作为目标。为此,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当以中国经典研读为中心。如此大学教育,方能养成君子,以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并承担中国之世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思想,分析这个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不应一概而论给予否定。就它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而言,“中体西用”论在构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教育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这种作用表现为它为中国新式教育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它为新式教育注入了崭新的教学内容,并带来了近代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由“革命”“现代化”范式向“中国本位”视角转移。伴随视角变化,中国教育问题逐渐显得连贯、客观。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面临相似的基本主题,应大力普及并在借鉴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