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桂同志在1984年第4期《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平分土地”再分析》一文,对我们所写的《对平分土地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那篇文章,曾对杜敬同志在《再谈“平分土地”》一文中把党赞助或不提平分土地的口号,说成是受农民平  相似文献   

2.
“史学革命”这个口号,自从五十年代末被提出之后,统治史学界长达二十年之久,对史学界乃至整个思想界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今天,我们在进一步清算康生、陈伯达篡党夺权罪行的同时,清算他们利用“史学革命”所犯下的罪行,肃清他们在历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流毒,对于繁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建国初期,全国史学工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史学界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问题、土地所有制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农民战争问题、历史人物评价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编辑了大部头的史料丛刊,出版了《历史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3.
再谈“平分土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土地改革中没收和分配土地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对于“平分土地”问题单写了一段,但是写得比较简略,没有展开。文章发表以后,很快就看到了金德群同志写的《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党的“平分土地”的主张》(载《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以下简称“金文之一”),并重新读了金德群同志写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配土地的标准问题》(载  相似文献   

4.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为稳定社会秩序,推出了1848年11月12日宪法。根据宪法要求,法国人民于12月10日进行总统选举,结果,路易·波拿巴以压倒优势的多数选票力挫群雄,当选为法国总统。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848—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把路易·波拿巴的当选视为“农民推翻现存政府的政变”,是一次“隐蔽的农民起义”。表明了法国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总统之间的特殊关系。本文试图说明以下三方面问题:即农民阶级何以建立与波拿巴家族的联系?其借以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因素何在?农民阶级是否从他们所拥护者那里获得了满足?  相似文献   

5.
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都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两人于1943年结识,1946年便发生意见分歧,此后论战,大约有一年互不来往。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笔记《反抗者》,此后萨特与加缪的关系更加恶化,以致最后绝交。加缪在《反抗者》一文中污蔑社会主义革命是“沾满鲜血”的革命,革命后的政府照例是野蛮政府。为此,萨特极为气愤,随后批驳道:加缪的《反抗者》“实际上只是针对革命”,  相似文献   

6.
潘恩的《人权论》和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从不同角度评价法国大革命,代表着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改良和革命是其最根本的分野。柏克以尊重传统为理由反对法国大革命,主张以改良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潘恩则注重理性原则的应用,极力赞美和宣扬法国革命。归根结底,对一个民族变革之路的历史评价,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使其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人的拙作《怎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在《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1期上发表后,我觉得还有些与此相关的重要问题没有谈及。《怎样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谈的是数学日记“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写数学日记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如数学日记的评价和数学日记的管理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对这两个问题赘述如下。一、写作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既然写数学日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就不能忽略评价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有关教育专家指出,评价是“为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  相似文献   

8.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9.
《十年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可是在講授《十年土地革命》這一课时,我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学重点應該放在那裹?现時各校历史教师之间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我以為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提出个人的意见,以供參考。 (一) 目的我以為《十年土地革命》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於通过中国共产党内思想鬥爭的史实,使学生认识:(1) 毛澤東思想怎樣在展开对“左”右傾錯誤中正確的指导了土地革命的进行,一切非毛泽东思想的倾向怎樣在土地革命程過中遭受敗北;(2)毛澤東怎样运用他的军事天才,創造出辉煌的战畧思想,在土地革命的鬥爭中,戰勝敵人,取得勝利;(3)毛澤東思想是指导土地革命以至於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真理,從而要想認識中国革命和发展中国革命,就必須加緊学习毛泽东思想和發展毛泽東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们高一年级使用的是人教社2003年版教材,在准备“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时,我们对教材106页所摘录的一段话产生了不同意见,这段话如下:“辛亥革命——不像一个半世纪前的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获得拉裴德,西方国家总是同民主革命的敌人结成同盟。”这里所说的“拉裴德”究竟是什么含义?有老师说“拉裴德”是“lambert”(光明)的译音。通过查找资料,我觉得这里“拉裴德”应该是指那位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都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英雄,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中将他译为“拉法耶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开展学术交流,辽宁大学历史系王荣堂教授和中山大学历史系端木正教授,从三月五日至十二日应邀来我院历史系讲学。王荣堂教授讲学的题目是:《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启蒙运动与法国革命》、《论雅各宾派革命民主专政》、《拿破仑的雾月十八日政变》。端木正教授讲学的题目是:《巴贝夫与平等派运动》、《关于评价拿破仑的问题》。王荣堂教授在《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报告中,主要通过对于卢梭所处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末的美国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但这场革命给人的印象总不如在此之前的1640年英国革命和在此之后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那样深刻,其原因就在于对这三次革命的评估上至今仍受到苏联史学界较深的影响。苏联史学界的观点典型地反映于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十卷本《世界通史》和E·M·茹科夫在第十一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世界历史分期方法”中。在苏联学者看来,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符合逻辑的人类进步道路上”的关键步骤。依据这种指导思想编纂的《世界通史》,英国革命被定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法国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新时代”,而美国革命则被当作两次革命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学生有不少的问题,其中革命中土地问题的解决更让他们感到困惑。比如有学生就提出疑问:教材在讲述君主立宪派统治时,引用的材料明明规定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废除一切永久地租,可正文却说“但由于没有废除封建地租,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不矛盾吗?什么又是“永久地租”?本文将解答上述疑惑,弄清法国大革命中土地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方式给法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学《世界历史》上下两册五百多页中,插图占193幅,其中包括9幅彩图。怎样准确有效地使用这些插图?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作法和体会。一钻研教材,注意利用插图我曾尝试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近代部分第九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有一幅插图《法国别动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1995年版的《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中教材,在肃清“左”的影响、解放思想方面迈出了较大的一步。这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例编排、课时安排、材料取舍乃至许多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上都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特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教材中残留的“左”的教条主义的痕迹仍是十分明显的。这里仅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一节为例,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人权宣言》的评价教材在肯定《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后,又说“但在同时又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资产阶级提出…  相似文献   

16.
读贵刊2001年第9期梁砚峰老师的《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中是否分土地给地主》一文,他认为“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法中,都规定要分配土地给地主和他们的家庭”,对此认识我基本赞同(抗日战争时期呢?)。但据此认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必修)》下册第66页那道选择题无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没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二十年代的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虽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共产国际没有正确认识国民党,没有处理好国共两党的敌友关系。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些外部敌人认识比较清楚,斗争也比较坚决,因而给我党所制定的战略和策略都较为正确。而对于国民党这个  相似文献   

18.
1.由传输型向指导型转变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第1期刊登了江苏省丹阳高中刘连涛老师的“赴澳听课随感”,谈的是他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一所公立中学考察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感受。他在文中写到:在这所学校的课堂里我看到的不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他们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个性发展,课堂上学生是“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简直是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已在该校读了3年书的一个上海学生告诉我,“这儿的课是放羊课”……课后在和校…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政府是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背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之后在南京建立起来的。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府。可是,它却在1930年6月颁布了一个《土地法》,并声称该《土地法》是“国民政府为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特依国民党政纲之规定与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制成的。”这部《土地法》真的是“为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吗?真的是依照“孙中山先生之遗教制成”的吗?考察国民党政府在土地立法上的言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和中国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1 青年马克思曾对法国革命进行过虽然是零散然而却十分精湛和深刻的研究.可以断言,对法国革命的研究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法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法国革命的内在矛盾性:即私有制同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矛盾。《人权宣言》曾把私有制(财产)与“平等、自由、安全”同列为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私有制在革命时代的历部宪法中都得到明确肯定,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