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源远流长。尤其进入中唐,唐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神女”篇章,这些篇章所塑造的美丽动人、自荐枕席、善良多情、多才多艺的“神女”形象,以及描写的“邂逅——交欢——离别”的恋爱模式,深刻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造成魏晋六朝士人的山水情结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时代动荡,政治险恶,人命危浅,山水成了“向死而生”的最佳托身之所;回归自然,拒绝异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山水成为士人重要的思辩资源,游赏栖居山水成为品评士人风雅的尺度,魏晋六朝士人认为美的人有从外形到内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徐祯卿的山水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祯卿是明代坛重要的代表作家,一生坎坷流离、境遇凄苦,却始终未放弃对生命的热望执,究其原因,是他能在山水泠然的怀归中暂时缓解失意苦闷的情绪,在山林野趣的放歌中消融自我对仕途功名的绝望。本以徐祯卿的诗创作为本依据,结合明中叶社会化转型的独特历史背景与特定的地域特点,从中国思想史流变的角度阐释徐祯卿在山水自然之间寻求心理慰藉与平衡的心路历程。从中窥见社会化转型期相当一部分士人在新旧两种力量冲突之间寻求精神支点的企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走着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中国画的寄情山水;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文化品格和中国山水画的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阐明对中国画山水情结的直观、全面的认知,从而引出当代艺术家们要勇于穿越古垒、勇于开拓创新,为中国山水画注入新的生命活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只有创新才能重铸中国山水画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5.
郭颖辉 《成才之路》2011,(17):36-3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美是诗人的最高追求,山水之美总是赋予诗人灵感,牵引着诗人走入它的胸怀。  相似文献   

6.
旷世奇才苏东坡在一生中吟咏山水的诗词难以数计,赋写山水的文章大都脍炙人口。苏东坡与山水的情结为何如此厚重,归根结底,源自于苏东坡乐山乐水的先天禀赋。他在黄州期间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常放浪山水,以嬉水为乐,他还辨水、论水、铭水,天天饮用长江之水,真可谓与黄州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于小根 《南昌教育》2005,(B09):113-114
儿时,无拘无束,成天疯跑。清明时节,映山红开遍山岗,红得似火,映着绿树;田野里,绿草如茵,平整松软,放跟望去,好似一片大草原;山谷中,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时有鱼儿游戏……到处留下我成长的脚印。有时,则独自一人静静地发呆,总觉得看不够。这大概是我与山水田园的初恋。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山水咏物诗较之他的散文,思想意蕴更深更广,艺术上独具一格。在其诗歌意蕴上,表现出伤逐感遇、怀土思归;傲岸自赏、期望有为;反思自悔、远害全身的特点。其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很少用典、不事铺排,清新简洁、自然流畅,显示了峻峭疏淡、情致深婉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考古发掘来看,早在东汉,妇女簪花已非常流行,如成都扬子山墓中出土的女俑,发髻正中插有一朵大菊花,菊花两旁还依附着数朵小花,这些花均为人工制作,却酷似真花。由簪花我们亦可以看到时人对荣誉的重视,苏珽受赐御花,时人荣之;武平一应制受赐,众人羡之,所反映的都是这种心理。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诗歌质而自然,充满着一种山水情怀,这与他"爱丘山"的本性相契合,与他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襟怀和意趣相统一。他作诗喜用山水意象,例如山和泽,他常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抒发其对山水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同时,他的个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圆融通脱的特点,故能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镜之中,达到无我之境,并向世人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山水性情一体浑融,体现了陶渊明诗歌中深藏的山水情怀。  相似文献   

11.
在唐人的观念中,月亮并不是夜幕中空洞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空间的新鲜世界.夜夜高悬如明镜的月亮,承载了唐人太多的遐想,而这种强烈好奇之感,又促使唐人严肃而幼稚的展开奇思妙想,在瑰丽的幻想中构造着月宫中的景物和人事.而这,正鲜明的展现了唐人的月宫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唐人的观念中,月亮并不是夜幕中空洞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空间的新鲜世界。夜夜高悬如明镜的月亮,承栽了唐人太多的遐想,而这种强烈好奇之感。又促使唐人严肃而幼稚的展开奇思妙想,在瑰丽的幻想中构造着月宫中的景物和人事。而这,正鲜明的展现了唐人的月宫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山、水,既是自然界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观物象,又是传达人类情感、体现人类社会文化的审美意象,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龙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龙宫是龙的住所,自然也成为中国小说的书写对象。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有大量对于龙宫的书写。唐人小说中的龙宫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体现出神秘性色彩、世俗化倾向。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唐人小说中的龙宫书写是佛教思想和文人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唐人抒情绝句大量表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而且能在艺术上别出心裁,各具特色。或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抒情,景触情生、情景交融;或借想象与梦境抒情,使感情的表达意蕴深沉;或以场景和细节描写抒情,形象生动、笔底传神;或运用反跌与双绾手法抒情,使之深婉委曲、含蕴不尽,这正是唐人抒情绝句历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幽默讽刺的审美效果都是笑,创作用意上却有细微的区别,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文体独立的唐人小说多幽默讽刺之作取决于多种因素,其讽刺对象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幅“群丑图”。唐人小说讽刺虽仍属草创,却粗具规模,取得了相当成就,奠定了唐人小说“特绝之作”、“一代之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的本体价值,就在于它是特殊情感的隐逸文化,犹如一面三棱镜,折射出儒道佛思想多元统一的中国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歌,凝结在其中的山水情结是理解他的诗歌的关键。成长于四川,漫游长江南北,诗仙用心在歌颂长江的山水风物,也唱响了他深沉、奔放的爱国之曲。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论唐人小说中的科名前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小说中的宿命主题,体现了唐人无所不在的命运前定思想。唐代社会,随着科举制的出现,门阀制度被打破,科举一时大兴,伴随着社会风尚、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唐代士人的情绪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唐人小说中所反映的科名前定思想,体现了唐代士人对功名富贵、个人命运的关注;对宠辱得失、荣枯沉浮的迷惘;对坎坷人生的不平、痛惜;是感伤、无奈、得意、困惑、愤慨、自慰情绪的发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