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熙载所撰写的《词曲概》是晚清时期一部优秀的文艺理论著作,其理论价值深受各家好评,但它也存在着些许遗憾和不足,比如对周邦彦人品和词品的评价就有失客观。刘熙载在《词曲概》中对周邦彦及其清真词的两点评价是“当不得一个‘贞’字”和“周旨荡”,这一评价是基于传统的雅俗观、道德观和文学观出发对其进行评价的,体现出刘熙载以“论词莫先于品”为宗旨的道德批判观,这既是刘熙载词学批评的特征,也使其在具体批评时暴露出以偏概全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秦金根 《红领巾》2004,(3):25-29
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 ,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论苏轼"应物无累"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党争交织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苏轼沉浮无定的经历成为他应物思想形成的先决条件。但苏轼的“应物”思想注入了灵动圆通的思维方式和轻视忧患的旷达之气.显示出其精神“达”而非“刚”的一面。旷达超脱的气质,积极进取的姿态,开创出了阔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晚清刘熙载所著《艺概》,多角度地探讨了文艺内部的规律性,是一部近乎纯艺术的“艺论”专著。它“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论述问题多中肯綮,是晚清艺术理论的高峰。《艺概》由《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组  相似文献   

7.
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可谓中国古典书法美学的总结。本文拈出“观物”与“观我”、“对待”与“旁通”、“物一无文”与“物无一则无文”三对范畴,对其关于书艺之本质论、发展论和章法论的审美理想作了简要考察,认为“辩证”是刘熙载书艺思想最突出的表征,而且刘氏对艺术创作中一系列矛盾关系的辨证本性的探讨,较其前人更为自觉、深刻和全面。本文同时指出,刘熙载关于书艺的理想境界是“中和”,而“中和”也是其辩证思想的最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从《海上花列传》看晚清上海人之商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于1892年的《海上花列传》,更多地被看作是一部青楼小说,但由于其产生于晚清之上海,故小说中能看到晚清上海人浓浓的商业意识。从妓院的兴盛、“四民”地位的变化、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对这种商业意识进行分析,可以透过一部小说看到晚清上海社会背景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一部晚清思想史,也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而闽都文化在晚清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林则徐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于晚清思想开放的启动有引领之功;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成了晚清民主思想的源头活水;严复系统地介绍进化论,为晚清的思想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除林则徐、徐继畲和严复外,还有许多福州人、或虽籍贯不是福州但长期在福州工作(或为官或经商)和生活、深受闽都文化影响的人,也为晚清思想或社会的开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新论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学者刘熙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创新理论。他标举“清新”一说,强调“识见”的重要,重视独特的艺术表现。同时,对如何进行艺术创新,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礁石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古往今来,写春的诗文可谓  相似文献   

12.
历代文论家对能否“以理入诗”争论不已。否定者从诗歌主情的角度出发,认为以理入诗偏离了诗歌的本质,肯定者则认为《诗经》就已开启了以理入诗的先例。晚清诗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表现出认可以理入诗的态度,指出“寓义于情”、“有理趣而无理障”才是以理入诗的不二法门,体现出诗歌理论发展到晚清所呈现出的兼收并蓄、圆融贯通的总结性质。  相似文献   

13.
陈锐词学思想与常州词派词学理念迥异,其推尊柳永,重字句、协韵与守律,且填词较好地实践其理论主张。不惟如此,柳永词谱之功与婉约风格受到陈廷焯、郑文焯、刘熙载、王国维以及朱祖谋等词学家的青睐,反映了柳词经过清初、中叶传播的沉寂之后于晚清民国再次进入词学家的接受视野,亦体现了晚清民国词学思想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4.
晚清经师刘熙载的《艺概》是一部体系严密的综合性文艺理论著作.该书撰写受到晚清文艺思潮与经师身份之间张力的影响.刘熙载试图调和由二者引申出来的"六经皆文"与"文本于经"的冲突,构建出一套具有中间路线色彩的"文经合一"说的文章观.在批评实践中,刘熙载严格遵循文章源于六经,文章由道、义、事、情构成的文章观,将经学文献纳入文学批评视野,同时又采用经学义理视角展开文学批评,实现了推尊六经神圣性与承认文学独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在不同场合,对诗歌本位、诗歌的形成、诗歌的创作的主体、诗歌作品、诗歌功能等方面问题,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其诗学思想是晚清特定历史时空下的产物,其中既有继承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一面,又具有反传统的一面,这使他的诗学思想呈现出新旧杂糅、中西合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代表了晚清学术发展的走向 ,在当时和其后都产生了影响 ;曾氏经世致用思想为晚清洋务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曾国藩理学经世致用思想丰富了儒家修齐治平的内容 ,充实了“内圣”、“外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后期社会巨变的大背景下,刘熙载回归程朱理学,希望通过重塑形象以激发其活力;他放弃了“作文害道”“严防夷夏”等极端理念,将朱熹“道与文同一”思想作为核心;同时,他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以应对时代新状况。上述三方面思想并存于他的诗文书画评论。刘熙载《左传》文章批评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背景,无门户之见,去芜存菁。他主要从理学视野、文章经典、叙事技法三个角度展开相关评论,其核心是“道”与“文”、“元气”与“尚礼”、“意法”与“运化”三组概念。刘熙载希望通过自己的著述及上海龙门书院教育活动改变现状,他推崇《左传》也是这一系列行动的组成部分。然而时移势易,社会状况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但是,他的精当总结为《左传》古典文章批评画上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18.
李海燕 《文教资料》2007,(10):100-101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可以用“人格-艺术”美学来概括,刘熙载美学是在对世人的价值关怀的水平上去展开对传统艺术的研究的,同时,他之所以热衷于中国艺术研究,其原动力也是来自他的价值动机,即对理想人格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9.
刘熙载作为一位正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在晚清对我国古代文论做了最后的总结,他提出的日喻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他重视并实践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突出了对人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文论的特点从而具有了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晚清上海历史与文化的讲述中,女性社会位置的变化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通过讨论《点石斋画报》与《吴友如画宝》中的女性呈现,分析其中的“观看之道”及隐藏的复杂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而揭示出晚清上海都市现代性问题中消费文化的这一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