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大众传媒和大众艺术,影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影视节目的竞争,就是对观众注意力的竞争。而悬念正是作用于观众的牵引力,它强化了观赏时的审美快感,是一种增强影视作品观赏性的有效方法。笔者对悬念的定义、悬念的作用、制造悬念的方法及运用悬念提升节目收视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在悬念的原理和运用实践中寻找到悬念与节目嫁接的些许规律,以求对节目收视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悬念是一种心理现象,教学中创设各种悬念,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悬念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可创建情境,诱发悬念;揭示反例,激起悬念;类比出错,顿生悬念;练习应用,巧设悬念;小结质疑,引出悬念;比较归类,升华悬念。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阻挡     
方法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悬念术所谓悬念术,就是在具体情景中设置谜团,使读者见了生疑,疑而难解,从而吸引他急切往下看,以求弄清原委。这是避免平铺直叙的一种好方法。具体运用时,要使悬念合理,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心理,扣人心弦,最后悬念要解开,不能久悬未决。  相似文献   

4.
胡勇 《课外阅读》2010,(9):72-72
悬念是吸引人高度注意的一种艺术手段,讲述一个故事,陈述一个事实,如果悬念迭起,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引起观众共鸣,让人回味无穷。如果缺失了悬念,就显得平淡无味,就如过眼云烟,消失殆尽。可见悬念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如果运用得法,必然对我们的教学增色不少,善于运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就成了我们教学的突破口,那么该怎样抓悬念,用悬念,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把它归为以下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正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悬念式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地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考生运用悬念式开头法写作文,应该在文章的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设置悬念的重要性及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并通过悬念导入、悬念授新、悬念留"味"来阐述如何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设置悬念的重要性及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并通过悬念导入、悬念授新、悬念留"味"来阐述如何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悬念,是指教师将教材内容引发出一种魅力,使学生产生关切的心情。 悬念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技巧,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还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技巧。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发现”。因为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极强,面对悬而不答的问题,不会无动于衷,所以悬念式  相似文献   

11.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人们写小说越来越不介意悬念了。一种呓语或者说是一种没有秩序的散漫的生活流成为了小说的最主要的内容。而现在的读者似乎也不在乎小说有没有悬念,他们对小说的理解仿佛只在于小说有没有替他们发泄或者替他们吟呻。小说在如此时刻.就好像是一个个人情绪的厕所,只有了发泄而没有了赏心悦目。于是那些曾经令我们着迷的悬念日浙淡出我们的阅读生活。夜深人静时,有时也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些小说,那些吊人味口的悬念和不可捉摸的气息,会在情不自禁中涌来心头。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中的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巧设悬念的教学策略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的心理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何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导入悬念,先声夺人激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因此,设置悬念,让学生从疑问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带着"探秘"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通过营造故事的悬念来增强翻页的动力是图画书最常采用的策略。较之纯文字文本,图画书具有营造悬念的特殊手段。根据营造悬念手法的不同,图画书悬念可分为页面遮蔽式悬念和图画叙事模糊式悬念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电影界有个“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他擅长将那些日常生活故事安排得出人意料,给人以强烈的悬念感。教学上也需要创设悬念。悬念教学法就是教师将教学处理得平中见奇,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求心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能够引起学习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我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悬念教学法的一些尝试。故布疑阵,引起悬念。一堂课,首先要善始,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悬念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课堂引入法。我常常采用讲述和提问,创设意境,引起悬念。教学《黄河》,进堂后,我一句话也没说,全班同学注视着我在黑板的右上方面出中国地图,画出黄河。我指着黑板草图问学生。刚才我画的什么?学生答:黄河。又问:你怎么知道是黄河?学生回答:“几”字形,像黄河。这时,我抓住时机提问:你知道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相似文献   

16.
设置“悬念”,是文艺创作的一种技巧。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惦念或想象,激发人们的兴趣,产生一种非了解个水落石出不可的紧迫心情。在数学教学中,若能根据教材,恰如其分地运用“悬念”,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这必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晁艳丽 《语文天地》2013,(20):15-16
悬念是作者有意在情节安排和推进中半露半藏的一种艺术手法。读者因悬念引起紧张心理,作者又适当帮助读者放松和消除,这即是释念。小说作者若能巧妙运用悬念和释念,可以使作品波重浪迭,异彩纷呈,引人入胜。悬念和释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悬念既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悬念充溢着诱惑力,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使读者心惊肉跳,惶惑不安,总想知道下文的结果。可以说,很少有不含悬念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有的是整体表现,有的是局部含蕴,有的如金鼓大作,有的如平波潜流罢了。一、教学生学习悬念技巧,把握悬念实质从接受美学的原理来看,对文学作品,没有人不喜欢曲折之美的。脂砚斋在评论《红楼梦》时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萦回,便是死水。”说通俗一点,就是在作品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故意岔开不作交待,以造成某种气氛,使读者出于对情…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叙事类艺术作品中,悬念的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电视连续剧中,悬念在推动情节发展上更有其独特的作用.所谓的悬念就是对情节的一种搁置.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不仅要设置一个整体的悬念,还要在每集当中设置各自的悬念,由此将整部作品连接起来.悬念实现的方式有对事物发展中潜在危险或喜悦的搁置;有由于情节突转造成的搁置;有对激化的冲突进行的搁置.  相似文献   

20.
悬念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应用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能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悬念法灵活地运用于数学课堂中,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