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渔在总结前人戏剧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阐述了自己的戏剧理论主张,拓荒性地提出“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一人一事”成为“立主脑”之核心。他的戏剧结构论透视出重戏剧结构、戏剧叙事性和有机整体观的审美趋向。戏剧结构论成为李渔戏剧理论中的一个以叙事性为中心,以有机整体性为灵魂,且二者高度融合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戏剧情节论     
戏剧情节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曾以重“内容”或重“形式”为区别点,经历过复杂的演变。戏剧情节结构模型可分为两类,其静态模型融“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由“本事”、“情节”与“情节分布”三层次而构成;其动态模型依据情节分布的进展与延宕所建立。戏剧情节的结构形式则包涵了情节分布的展开程序与完形程序。  相似文献   

3.
经典戏剧是中西经典文学中较晚出现的非常特殊的艺术样式。文章对经典戏剧的教育要把握剧本的结构范型、结构要素和结构技巧,经典戏剧的教育要分析剧本的冲突特色、冲突形式、冲突类别,经典戏剧的教育要琢磨剧本的语言品类、语言个性和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戏剧的教育策略,用以指导欣赏者来欣赏经典戏剧,有助于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求真”、“向善”、“崇美”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恩格斯撞击·骚动近几年来,确切地说,是三中全会以来,就剧作家与戏剧评论界对话剧结构形式的表述讲,有沿用六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锁闭式”“开放式”戏剧结构说,也有八十年代借鉴西方的“块面式”、“辐射式”、“横切式”、“多元式”戏剧结构说,又有探索性的“冰糖葫芦式”、“无场次”、“多声部”,“切割式”戏剧结构说,等等。众说纷纭、各创一说,各立门户、众相争奇的戏剧艺术现象,业已生动地表明了两点。一是,在对待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文艺理论问题上,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西方古典戏剧以诗学为本体,诗学是西方戏剧美学的最高规范。西方戏剧主叙述写实,重情节,强调摹拟再现,注重表现人的行动、人的命运,可以说西方古典戏剧是叙述的“客观”的“人”的史诗。中国古典戏曲以曲论戏,渊源仍然是诗。但中国戏曲主抒情写意、重意境,主要采用诗、乐系合的形式,强调虚拟性的表现,执著于情调的玩味,表现中国戏曲文化的乐舞精神和人生的诗化情趣。可以说中国古曲戏曲是表现的“主观”的“自我”的抒情诗。本文拟对中西古典戏剧本体诗化的两种途径作一些比较与探析。中西戏剧艺术元素的基本差异西方的古典戏剧理…  相似文献   

6.
儿童戏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戏剧教育作为新兴领域渐成学界热点,“文化自信自强”为分析儿童戏剧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儿童戏剧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凝聚力量、蒙以养正、全面育人等四重价值定位,应通过“树立正确儿童观,从‘剧本中心’转向‘儿童中心’”“重审儿童戏剧主旨,有效结合文化传承与价值教学”“构建‘实践共同体’,丰富儿童戏剧教育文化资源库”“实施‘两线并行制’,创设多元化的戏剧传播形式”等路径促进儿童戏剧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戏剧教育在民族复兴与儿童发展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剧坛,一向重“案头“轻“场上”,李渔一反前人的见解,响亮地提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把舞台性作为戏剧的第一要义,并把它始终贯穿在自己的戏剧理论中,成为自己戏剧理论的立言宗旨、核心观念和指导思想,李池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早期思想和戏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基督教思想资源,基督教既影响了他对社会和人性世界的复杂体认,拥有“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又渗透在他的戏剧结构、戏剧思维和表现方式上,成为曹禺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精神结构。《雷雨》的“罪恶与拯救”、《原野》及《北京人》的“神秘”都显示了作者的宗教性眼光。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以意大利剧作家卡梅罗·苯为个案,以“战争机器”和“生成女人”等美学概念为理论基础阐发了“弱势戏剧”这一后结构主义诗学范畴.弱势戏剧是“减法戏剧”,通过删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国家机器、官方历史、文本、结构、对话、语言常量等,对稳定的意义、权力关系、再现、意识形态、文化霸权进行批判与颠覆.“弱势戏剧”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维度,进一步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再现文学观念,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打出幽灵塔》和《雷雨》是两部出现在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问题剧,从两部戏剧在表现主题、结构技巧、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几方面的“似”与“非”,可以看出现代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主张用诗歌的“三美”主张来引导诗进入“纯形”的艺术,使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但闻一多的戏剧理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提及。他认为在戏剧革新中重问题轻艺术的现象是戏剧发展的歧途,必须拯救现代戏剧,这一强调不仅及时纠正了当时的戏剧发展偏向,且影响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论文将论述闻一多的戏剧观及其矛盾性,谈谈它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徐鹏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13-14,26
戏剧的情节结构中必须设置“悬念”,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悬念”,戏剧与“悬念”具有相互的牵制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或观众审美心理的需要。因此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的戏剧创作都无法避开“悬念”这一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冲突式结构,是西方戏剧性小说的一个基本类型。本运用黑格尔关于古典戏剧结构的理论.通过对《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分析,揭示出冲突式结构的三个美学特征:以人物“不同目的的冲突”作为“结构的中心”.情节的趋势“是奔向最后结局的不断前进”;“把史诗和抒情诗结合成一体”.并让“人物取他自己行动中的果实”;采用加速或减速以及场景限定.实现对小说时空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14.
雷蒙德·威廉斯的戏剧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蒙德.威廉斯对“最具社会性的戏剧”的研究历经了一个继承、僭越和颠覆传统以及试图建构新的传统的过程。他的戏剧研究主要覆盖了如情感结构和“惯用手法”的关系、整体戏剧的概念和新的记录系统、悲剧的概念、戏剧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戏剧化等等。根据这些批评和理论成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把他的戏剧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革新传统、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  相似文献   

15.
荒诞派戏剧也叫“反戏剧”。所谓“反”,就是说它一反传统戏剧的手法和程式。法国欧仁·约内斯库在1949年创作了剧本《秃头歌女》(以下简称《歌女》),使他走上了荒诞派戏剧的创作道路,并且成为这种戏剧的创始人之一。所以分析一下《歌女》,可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要求结构的完整统一,是传统戏剧的特点。戏剧,人们也称之为“动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学升门、戏剧与影视学升为一级学科的大好形势下,戏剧教育迎来了它的黄金期。但表面的繁荣下,掩盖着学科发展路径、学科理路的混乱与不平衡。细析“戏剧与影视学”下属二级学科的性质与戏剧教育的现状,提出“准专业教育”的层面,并以“创意”为核心重组戏剧学科结构与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全国性的“课标”设定以及较大规模的改革,但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重心抑身”“重知识轻实践”的倾向。对于小学生而言,身体知觉是他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第一来源,而教育戏剧通过身体的“全息”参与,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增长知识与智慧的教育目的。以教育戏剧为切入点,从身体现象学的视域审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身体缺失”的现象,阐述教育戏剧如何让“身体”在教学中得以“显现”,可有助于达到活化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雷雨》的成功除了能够将欧洲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等各种悲剧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塑造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等主要因素外,还表现在大型化的戏剧结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富有“潜台词”的戏剧语言等多方面的创造上,并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不仅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中国现代剧作,而且完全可以与世界名剧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团圆”结局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本文以时代的社会心理为切入点,追溯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尚圆传统及以“中和”为美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从创作主体的方面,具体分析了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传统文人在元明清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心理,既而从广大民众的重道德、重娱乐的审美接受心理方面结合戏剧艺术自身文体的特点,分析了“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象征,作为戏剧艺术的手段,在现代主义戏剧中尤其重要。在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戏剧象征中,有一种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研究。由于目前评论界尚未提出一个适当的名称,本文姑且称之为“类象征”,这里借用了费尔巴哈用“类”、“类本质”指人类、人类本质的概念,“类象征”即“人”这个类的象征。 评论界认为,采用寓言形式和象征形象来表现“人类困境”、“人的状况”已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普遍特征或基本结构。这种借用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譬喻“人的状况”或暗示人生哲理的“类象征”,在现代主义戏剧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下面拟就奥尼尔的《毛猿》(1921)与一些现代主义戏剧作比较探讨,这或许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主义戏剧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