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说文解字》中联绵词进行了分析 ,研究《说文解字》中联绵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的演变是联绵词构成的主要方式 ,了解许慎及汉代人对联绵词的认识 ,探寻部分联绵词语素结合的最初语法模式以及文字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综述历史上的联绵词研究状况,分析联绵词研究发展变化,及古人对联绵词的认识发展的过程,这对于今天我们的学习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说文解字>中联绵词进行了分析,研究<说文解字>中联绵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的演变是联绵词构成的主要方式,了解许慎及汉代人对联绵词的认识,探寻部分联绵词语素结合的最初语法模式以及文字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浅议联绵词——兼对王念孙的"连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王念孙连语观的再认识,从而对联绵词这个术语进行重新界定;并强调研究联绵词应坚持发展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界,很多学者认为“联绵词”字义与词义无关。本文通过对联绵词成因的研究,发现联绵词字义与词义关系并不那么简单。既有字义与词义无关的联绵词,也有字义与词义有关的联绵词。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记录了很多联绵词.通过《说文解字》中对联绵词训释的研究,探讨其训释方法、特点和规律,对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联绵词"■■"的语源探寻,发现该联绵词是以单音词"康"为语根通过延展音节,不断发展而形成的;"■■"的语源实系于单音节的康族词,它们语音上密切关联,语义上以"虚"、"中空"为共同的义核,据此我们系联出了一个大词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联绵词“宀康宀良”的语源探寻,发现该联绵词是以单音词“宀康”为语根通过延展音节,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宀康宀良”的语源实系于单音节的宀康族词,它们语音上密切关联,语义上以“虚”、“中空”为共同的义核,据此我们系联出了一个大词族。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说文解字》“A,AB”且“B,AB”式联绵词,得91组,反映许慎对联绵词不可分训的认识及其处理策略。按照声韵特点对91组联绵词进行了分类,并对91组联绵词的上古音声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联绵词中次清声母较少的现象为上古汉语“一清一浊”二元对立格局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非双声联绵词的声母分布和组合情况与复辅音的类型契合度较高。联绵词声母分布对研究联绵词的来源具有一定启发意义,认为裂变重叠应包括声韵母的裂变和复辅音声母裂变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联绵词成因追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绵词成因追溯贾齐华,董性茂自从宋季张有在《复古编》中约略论及联绵同之后,几代学者都力图作更多的揭例发明。虽然成绩卓革可观.但对联绵词的形成原因作比较全面探讨的,似乎还属空谷足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要能了解本国语文的材料与形式,就只得追溯...  相似文献   

11.
联绵词造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汉字未造之先,当有大量的复音词,包括联绵词.造字之后,可能有些联绵词会隐藏在一个字形里,和单音节词一起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到了派生造词阶段,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也会派生造出若干个联绵词;或者由原生造词阶段的单音节词通过重复的形式派生出叠音词,再由叠音词派生出联绵词.合成造词阶段虽说主要是合成词造词的方法,但也有不少联绵词的源词是由合成词在历史的演进中蜕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上古音中,精庄二系为一,已有了谐声、异文、通假、又音、读若、声训、现代方言等诸多方面的证据。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到精庄双声的大量例证。本文仅就此分别阐述以作补证。一、《联绵字典》中精庄双声的联绵词符定一的《联绵字曲》中,虽然有很多现在看来不是联绵词,但联绵词搜罗之丰富,也可说是无与伦比的了。在他对联绵词的诠释中,包含了对语音的说明,其中就有不少精庄双声的例证。(一)加按直指为“精(或清、从、心)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大屏幕上以对联的形式一个词一个词一一对应呈现《绝句》这首诗,直到诗歌完整呈现为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诗由两副对联构成,进而回忆曾经学过的对联。)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大屏幕上以对联的形式一个词一个词一一对应呈现《绝句》这首诗,直到诗歌完整呈现为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诗由两副对联构成,进而回忆曾经学过的对联。)  相似文献   

15.
一、对联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在导入中用对联激发求知兴趣,用对联导入新课,可导出作者、文体、时代背景、主题内容等,并借助多媒体将对联内容、相应图景展示在屏幕上。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利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导入,  相似文献   

16.
有些对联用一个或几个音韵相同而词意、内容不同的词组成,叫做同音字联。例如这一副对联: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  相似文献   

17.
从新的美学视角——模糊美的角度来关照唐宋词,可以发现,深幽绵缈的词体之美正是模糊美的典范。由于词独特的体式,使得词情、词境、词的语言处处可见模糊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 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 通,命题中出现的拟写一句话新闻、 警示语、对联、广告词、串台词、新闻 衔接词、采访词等等,就是有意识地 引导广大考生注重语言的实用性。笔 者以为,随着各省自主命题权的进一 步下放,对联、广告词、串台词等特色 题型将继续得到体现,但同时也会有 新的题型出现,本文拟就此做一点带 有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语文试卷第六大题是高考命题革新的试验田,近几年试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一句话新闻、警示语、对联、广告词、串台词、新闻衔接词、采访词等纷纷叠陆高考试卷。笔者以为,随着各省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对联、广告词、串台词等特色题型2006年将会在不同的试卷中继续得到体现,但同时也会有新的题型出现,本文拟就此作一点带有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济 《中国教师》2008,(13):30-32
一、楹联选介 楹联:也称对联,俗称对子。它是由诗、词演化二来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楹联(下面称为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两联相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