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屯堡民间信仰来源广泛,是典型的移民文化。首先,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信仰和习俗是其重要来源。其次,屯堡人对祖先的崇拜,尤其是对汪公信仰构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再次,屯堡人受少数民族影响,笃信鬼神,自然神、家族神、傩戏鬼神、五显神等。同时,因其特殊的移民生态,造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鬼神崇拜中神灵繁多,是多神信仰。  相似文献   

2.
出土睡简《日书》为研究先秦民众的鬼神信仰提供了第一手史料。文章对《日书》当中的"祠"现象做一番梳理,并分析其鬼神信仰的特征,即"层累地造成的鬼神信仰"。  相似文献   

3.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4.
河湟地区猫鬼神信仰习俗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鬼神信仰是一种特殊的信仰习俗。本文将从流传地区和民族,猫鬼神生成方法,奉祀规则,猫鬼神的功能和对猫鬼神的防范、惩治、镇压等五个方面对这一信仰习俗予以略述。  相似文献   

5.
神仙信仰滥觞于远古时期的巫术信仰、鬼神观念和古老神话。巫觋的通天本领、鬼神的超凡神力和神话中长生不死与自由飞升的原始仙性是孕育神仙信仰的基本因子;巫术信仰、鬼神观念在社会各阶层的深远影响,古老神话在全国各地的广泛传播,为神仙思想的孕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床;方士对成仙的追求与鼓吹加速了神仙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观照社会人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观照社会人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闽南古代戏曲演出在闽南众多的神祗纪念日、普度、丧事等酬神酬鬼活动中,与鬼神信仰以及以这种信仰为基础的民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演变成为酬神酬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进而与鬼神信仰、与民俗“三合一”。由此,闽南古代戏曲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禁而益衍。  相似文献   

9.
猫鬼神这一特殊信仰在汉族、土族、蒙古族、藏族等地区广泛流传,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猫鬼神这一特殊信仰的论述较少。以家乡所在地为例,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从猫鬼神信仰的由来、供奉规则、功能、驱神策略,以及产生的原因等五方面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鲁迅最著名的乡土题材小说,《祝福》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文章从婚俗、贞节习俗、祭祀习俗和鬼神信仰方面,解读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认为鬼神信仰是造成祥林嫂之死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鬼神信仰深植于民族的土壤。民间因果报应鬼神观念与传统鬼魂信仰相融合,演绎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鬼神文化。人们通过祭祀先祖、祭拜鬼神祈求祛灾避祸、扬善除恶。鬼神作为独特的文学元素、特定的艺术形式成为艺术家表情达意的工具。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涉及到中国“鬼神”这一文学元素的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窦娥冤》《与妻书》《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共六篇。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三教合流”是鲁迅对中国鬼神文化的本质特性及盛行根源的深刻总结;“三教合流”源于“诸教同源”,其源在“巫”,这是中国鬼神文化信仰的根柢。“三教合流”与国民劣根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泛神信仰为特征的“巫”文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鲁迅通过这一批判,全面、深入而彻底地清理了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鬼神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铺平了道路,也为我们在新时代回归正道,重拾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优秀遗产架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仰在节日的仪式性场合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通过对中派村扫墓仪式的参与式观察,归结出清明节扫墓仪式的基本程序即整坟墓、插新柳;奉祭品,行跪拜;焚纸钱,放鞭炮。仪式操演展示出了当地人独特的民俗信仰,具体包括泛灵信仰、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巫术信仰以及灵魂不死观念与灵魂信仰。  相似文献   

15.
受先秦时期民间生死观念的影响,对鬼神的信仰两汉时在民间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室贵族好鬼神和追求长生的冲动有着强烈的民间信仰背景。另一方面,上层社会的追求自然又导致民间的学习和效仿。事死如生的厚葬之风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社会财富,和其它因素一起酝酿了无法控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思想领域,神秘感起源于原始宗教和古代人们的鬼神信仰,原始宗教和鬼神信仰则源自远古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思索和普遍存在的对鬼神的敬畏心理。在神秘感影响下,神怪小说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小说中的神怪活动的场所是神秘瑰丽的世界,不论在空间或时间上都与尘世显著不同。经过世俗性的变化,神仙形象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精怪则通过拟人化之后,具备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特征,从而推动了神怪小说的创作、欣赏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之下,个人的选择、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记忆等因素促成了村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依旧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现代社会中,鬼神消失了,但信仰依旧存在;农村宗教信仰经历了从迷信到信仰再到休闲的嬗变;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需要和谐地相处。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里存在着一个逻辑自洽的"鬼神世界"。阴阳有别、鬼神驾旋风、鬼神喜凭附、鬼神需香火、鬼神延续生前性情等民俗信仰中的鬼神认知,是"自然属性"在鬼神世界的折射;阴界封神、神职分工、神界律令等"中国封神文化"的重要构成,则是"社会属性"在鬼神世界的折射。《聊斋志异》里世人与"鬼神世界"的沟通,本质上是对冷酷现实的恐惧与力图超脱,同时也体现出华夏民族"我命在我"的执着信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卫拉特蒙古的天神信仰、鬼神观念、火神和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观念加以分析认识,从而探讨卫拉特蒙古民间宗教观念在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尚巫之风非常盛行,由此出现了很多专业巫觋,他们多不从事其他职业,而以巫术为谋生手段。由于巫风昌盛,鬼神信仰泛滥成灾,民间供奉了许多不为封建国家礼典所认可的鬼神即“淫祀”。巫觋和淫祀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生活乃至政治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