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浅析了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举例讨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类居住在同一个宇宙,面对着同一个物质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有着相似性,也就是具有共约性。但是因为文化具有专属性,它受地理环境,人民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人们意识形态不同的影响,导致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性和专属性,所以会出现"文化可译性限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几种不可译的诗歌体裁谈翻译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几种汉语诗歌体裁(回文诗,拆字诗,藏头诗,叠字诗)为例论证了在不同文化内涵中各种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文化特性,在承认可译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不同文化层面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可译的内容,从而说明翻译也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语言中,共性是广泛存在的。语言间的共性构成了可译的基础。人类思维内容和思维规律的一致性、语言中语法结构的差异对应性是可译性的理论依据。翻译实践证明了语种之间的可译性。可译性不是绝对的,它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语语际转换过程中,由于语言之间的家族非相似形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译性存在一定的限度,甚至有时完全是不可译的,译文要么得“意”忘“形”,要么得“形”忘“意”,要么“形”“意”皆失。  相似文献   

6.
李琦 《海外英语》2013,(8X):136-13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其中红楼人物"衣着"百态,人物服饰极具特色,各式服饰折射出了丰富的民族、社会文化内涵。该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人物服饰的翻译为例,从文化层面探讨《红楼梦》人物服饰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并提出了翻译的补偿策略,以期使原作的内容和精神最大限度地在译作中再现。  相似文献   

7.
英汉文化差异是导致英汉词义不对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际有效转换的完全实现。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表现来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8.
武微 《华章》2013,(23)
认识论中所指的同一性和语义系统的“同构”原理,可视作可译性的理论依据。然而,布隆菲尔德的“意义”理论意味着对任何翻译活动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或实践上的可行性的一种否定。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确实也存在着不可译因素。本文会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来探讨翻译的可译限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林纾的翻译》一文的研究,从中看到钱先生对翻译研究的第一哲学性问题——可译与不可译的论说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阐释。钱先生通过对林纾翻译作品的评论,把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技法通过"诱"、"媒"、"讹"、"化"等极有概括力的字一一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思想对我们从事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翻译的可译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译性及其限度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应该看到,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是可能的,但同时由于语言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原文有时又是不完全可译的,甚至是不可译的。本文就这一问题略做探讨,以便对翻译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翻译版本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可译性限度在翻译实践中,主要发生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本文将从英汉动植物词的联想差异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来分析文化方面的可译性限度,追一步探讨英汉互译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中一般没有完全等值的东西.这是由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这也就在翻译中产生了可译性限度的问题.可译性限度无规律可循,受制干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欣赏习惯.在翻译中,可译性限度是广泛存在的.它是一个重要的翻译理论问题,本文就此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郭晓霞 《海外英语》2013,(6X):136-137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翻译对促进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试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翻译,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并通过归纳总结,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广大译者和翻译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因而,准确形象地将各种菜名译成英语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中外文化背景不同,部分菜名可译,部分菜名英译却受种种限制。本文首先从奈达的宗教文化因素出发,分析菜名英译的基本原则。再从翻译的不可译性角度,分析部分菜名英译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面镜子。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由于英语修辞历史悠久,而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各自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表达方式,故对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直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译文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为此,本文在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仅就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格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思想上的共性,所以修辞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差异,所以修辞的翻译存在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文化的不同看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化之间的转换。由于历史起源,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各民族在语言,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中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可译现象。为避免误译,我们必须加深对原语及其化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大卫.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比较研究了其中数幅对联的英译,从译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联中包含的典故和隐喻两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翻译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化意象是蕴含特定联想意义与情感体验的语码,极强的文化属性决定其必然具有一定的翻译限度。文章考察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实例,发现文化意象处理主要采用移植、替换、浅显化等手段,导致不同程度的艺术折损。基于此,文章认为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文化意象翻译应采取以“意”为先策略,坚持“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主张,加强国内外翻译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