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人们出于对神灵、尊者的敬畏和对不吉不洁不雅事物的嫌恶等原因 ,把表达这类事物的词语当成必须避讳而不宜直言的 ,这就是语言禁忌。但人们在交际中又常要提及这些须要加以避讳的词语 ,于是就采用拐弯抹角、含蓄委婉的方式 ,换用比较隐晦却动听的词语加以曲折表述 ,语言学上把被避讳的词语称为“禁忌语” ,把用来替代禁忌语的词语称为“委婉语”。汉语中 ,涉及死亡、凶险事物、排泄、性和性器官、生理缺陷以及人格批评、否定评价等 ,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语。例如“死” ,有人曾列举出 1 30多条委婉语 :“牺牲、捐躯、…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探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息息相关,这就是语言学的新领域,也就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领域.我们在这种研究中,即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中,能够看到社会生活的某些奥秘.”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有禁忌语、委婉语和吉祥语.禁忌语与社会现象“塔布”(禁忌)息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能够深刻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由于不同时期对“死亡”的禁忌程度不同,古人用十分隐讳的词句替代“死亡”,现代人则用较通俗的委婉语表达对死者的尊敬,而在网络流行语中,“死亡”替代语更为直白甚至变异成戏谑的词语用来表达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4.
禁忌语是人类从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指由于某种因为,不愿或不许使用某些词语而用别的词语去代替.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语言中都存在着某些禁忌,每一种禁忌的背后又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的源于迷信,有的囿于礼教,有的追求委婉等,深刻了解这些禁忌语及其文化内涵,在写文章或是日常交际中恰当地使用它们,可以获得语言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盛行于网络平台的流行语“屌丝”引起了一场全民的语言狂欢。其构词语素“屌”从金代开始就作为骂詈语在民间使用;从普通骂詈语到网络流行语,其感情色彩从贬义转为了中性,其新颖的语言形式、对社会大众心理和趣味的迎合、快捷的网络平台使之被广大网民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因语言的发展而产生。对禁忌语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上而且在文化上都有重大意义。语言禁忌反映的是社会禁忌。对于禁忌语使用的态度反映及影响着禁忌语的现状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某种文化中,人们交往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某些话题和语言中某些词汇表现出“回避”的行为,人们不愿、不能或不敢随便谈及那些话题或使用那些词汇,于是语言中便出现了某些禁忌现象。有禁忌语必然有委婉语,它们是紧密相联的,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道德标准不一样,各国人民所忌讳的行为和词语是不同的,委婉语的使用也是不同的。“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代替、掩饰、衰减婉指的禁忌…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委婉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禁忌;另一类是表达上的意转性技巧.由于东西方文化及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文章旨在用具体的实例说明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以后,无论是比较严谨的政府办公场所还是随意的休闲咖啡厅。在中国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词汇和短语。随着中国的改革步伐,汉语的日常用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学者说每年都会有1000个新词语诞生——它们是全球流行语,对因特网的创造性使用,西方商业用语和新广告语综合的“混血儿”。有人把这利-变化称为当代中国的第三次语言革命,这股潮流的脚步如此勇猛,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相似文献   

10.
禁忌语是指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避免使用特定的语言或文字。日汉两语中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禁忌语,其中以“生·死”方面的禁忌语为日常最常见的禁忌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受该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与社会规范影响的语言禁忌。本文着重语言禁忌的功能和社会心理研究,分析了导致人们语言犯忌的几种情况,提出委婉语是可以用来代替禁忌语的有效方法,指出外语学习者唯有很好地了解并回避禁忌语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从汉英“死亡”语看中英社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死亡”语方面有一定的表现。汉英“死亡”语中蕴涵着中英两国在爱憎分明、禁忌、追求幸福、追求不朽、宗教、神话、社会等级等方面的社会化内容。  相似文献   

14.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的出现、创造、使用及发展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根据所表示的对象禁忌与否,英语委婉语可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类。原始思维把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等同起来,由此产生了对某些语言符号的禁忌,只好用一些委婉的说法替代被禁忌的语言符号,这就是传统委婉语的成因。文体委婉语与禁忌无关,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人类思维的联想性,在目标和始源之间强制建立相似性联想的结果。按照委婉语在交际中所发挥的作用,文体委婉语又可分为夸张性委婉语、缩小性委婉语和模糊性委婉语三类。人类思维的变化决定了委婉语的发展规律——不断更新规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26日上午,教育部语信司王铁琨副司长应邀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了题为“语言使用实态考察研究与语言规划”的学术报告。王教授首先提出“解决语言问题、保护语言资源、维护语言权利”是当前语言研究的主要工作,并着重阐述了“珍爱国家语言资源”这一全新理念。接下来,王教授主要从5个方面解读了语言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17.
禁忌是一种普遍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敏感且不容忽视,禁忌语又可分为语言禁忌(称谓、灾病、神灵、动物等)和非语言禁忌(手势、目光、表情、距离等)。对外汉语教师应通晓禁忌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交际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又需要模糊的语言,而在一些政治性或应用委婉语的场合,适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是委婉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以英汉语的塔布现象-禁忌和委婉语词为例阐明语言模糊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言禁忌语系指所有为人忌讳的语言材料,并从多种角度阐述了禁忌语的“功”与“能”及不同禁忌语的不同社会文化根源。本文同时论述了禁忌语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磨蚀是可以研究并阐释语言能力和语言词汇损益现象的新理论。流行语,特别是网络流行语,其特点是以网络作为语言变体的传播媒介。网络流行语通过重复和类推方式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从语言磨蚀角度出发,探讨流行语词汇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交替轮回,损益增补,运用语言磨蚀理论解释某些流行语词汇意义、语音、字形现象的同时,将流行语与传统书面语二者加以对比,可以认识“语言磨蚀”对传统书面语带来负面影响,需要保护传统语言正规性的同时。也应为磨蚀视角下流行语的变异提供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