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燕 《考试周刊》2008,(11):26-27
歌德和席勒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家.他们的文艺实践折射出迥异的美学思想,而这种美学思想的对立和联系正是西方美学数千年来各种思想相互冲突和融合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席勒美学始终表现着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行动之间的矛盾。他的美学思想中互相矛盾的两极,实际上是互相限定、互相补充的。作为精神自由而存在的审美活动,与对象是互相观照的关系,而不是欲求关系。只有将审美对象作为“活的形象”,人才可能是自由的。席勒美学的指向,是一个审美的社会的实现,而不是审美主体自我。心性的愉悦的实现。席勒之后,西方美学发展中从现实退回到内心的理论是对席勒美学思想的误读。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一味地向内;心收缩,距离席勒的出发点越走越远。而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代主义美学的修正,不过是又走到了席勒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席勒认为人性中存在着两种基本要素,即人格和状态。人格是保持不变的自我同一的理性形式,而状态却是人在时间中经历的变动不居的感性内容。由此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要求:前要使多变的现象世界具有统一的形式,后要使空洞的形式具有实在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理性冲动和感性冲动。但是这两种冲动各自的自面性造成了人性的不完满和不自由,为使人性实现完满和自由,他提出了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即“活的形象”,“活的形象”就是美。席勒认为,人只有在审美的游戏活动中才能实现人性的本质,因此美就是人性的完满实现。  相似文献   

4.
席勒美学本质上是一种本体论美学,而不是一种知识论美学,它是一种作为人类生存方式和世界现的人美学美学,因而它乃是德国主体性哲学的内在部分。美学本质上是一种哲学本体论,它的目的首先是关注生存论视域中的人的问题。各种企图把关学变成某种实用分析或描述的设想实际上都违背了美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思想教育与行动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其逻辑主线,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运思模式是其逻辑起点,个人命运与时代主题及民族精神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核是其逻辑支点,以中国梦作为价值旨归是其逻辑归宿。这种逻辑性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非常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明确要求,回顾借鉴席勒"追求人性完满"的美育思想,全面改进美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美育的根本目的,找到学校美育改革的落脚点和学校美育评价的基本标尺。摘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青年思想主要归纳为青年定位与价值旨趣思想、立志与使命担当思想、惜时与学习奋勉思想、培育与成长成才思想。其是对当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政治多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境遇的考量和解答。其内蕴丰富逻辑缜密。  相似文献   

8.
席勒的美学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思考这一思想线索,这些思想在理论层面上是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考察孟子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孟子的政治思想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仁政王道"学说为主线和核心,由此延伸出其他政治思想,最终以"治国平天下"为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批判地分析了席勒美育思想,论述了其美育思想于理论上的可行性。但由于其教育者和教育方式都是理想化的,而现实社会又复杂多变,人的本性难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席勒的美育思想只能是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建思想的新方法、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以思想建设为切入点、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以作风建设为立足点、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点、以反腐倡廉建设为关键点、以实现中国梦为最终归宿点的脉络清晰的逻辑框架,为凝聚党的思想共识、强化党的干部队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严明党的纪律章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从而发挥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核心力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育的第一部宣言书。他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审美教育书简》不仅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也是他的美育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他在其中对美育目的的探索、对美的本质的追问以及对美和艺术的体悟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对我们今天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法治中国思想以巧妙的方式予以逻辑的安排,体现出严谨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新时代法治中国思想以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逻辑为思想统率和价值追求,以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逻辑为理论指导和战略安排,以深化依法治国的实践逻辑为工作布局和规格标准,张弛有度地运筹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4.
席勒认为,美是人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人性是人的天性的和谐统一,在人的天性里存在着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人是否具有人性,就是看这两种冲动是否和谐统一。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作为主体能动的发展实际上就被转换成了物的可改造性。表现在教育活动的领域中,我们实际上又以理性认知取代了人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席勒美育思想关于人性的探讨对当前人教育思想的建构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理论体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每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可以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道德法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全方位地凸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科学性,为教师提供全面理解课程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法宝,毛泽东是社会动员的大师,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充分依靠和广泛发动群众的社会动员,形成了社会动员的丰富思想,发挥了社会动员的巨大能量,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坚持以政治动员为根本,以群众动员为主体,以思想动员为中心,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探索和把握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内在逻辑,不断提升全党全社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应对时代挑战,汇聚民族力量,推进强国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席勒美学思想中包含着对大众审美趣味的建构,认为良好的大众审美趣味对人类个体精神发展与社会和谐起到推动作用,艺术家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从正面引导民众的审美.席勒的思想对我们当下社会大众审美趣味的建构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审美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是为了把美好的人生境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引导整个人类实现人性的全面复归和在更高、更深层次上的展开和提升,把人类改造和建设得更加美好.在后现代文化转型的今天,对审美的研究其实是对审美追求的探索,是人类审美意识核心性意向问题.追溯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史,对当下审美现象的认识具有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