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始于此心自律瑜伽之学,源于印度,瑜伽之义,旧释为相应,新释为连合,皆指会二元于一体,融心物而超然之意;与本土之天人合一,性命双融之说,意颇相似。苏东坡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身心健康,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心情宁静便是佛学上之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在黄州时,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苏东坡的弟弟子由练瑜伽术倒是走在了他前面,根据子由自己的话,是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他从一个道士学的,这个道士曾给苏东坡的次子看病。子由到淮扬…  相似文献   

2.
朱宝德 《精武》2004,(8):43-45
李萼堂(1904~1972年),又名李廷芳,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南良村人,是清末民初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之子。  相似文献   

3.
武当功夫有两种,一为外家硬功夫,即世人称之“武当派”.一为内家柔性功夫,即太极拳. 传说武当功夫起自明初.相传当时明太祖耽心镇守北平的燕王,兵多将广,日后会谋反、争夺王位.临驾崩之时,密授予继位之建文帝一个大锦囊,并在其上亲书“临危拆看”四字. 后来,果然燕王谋反,举兵南下,攻陷南京,即登天子宝座,改元永乐.但因未找到建文帝,心中总是忧患不安.他派人四处搜捕,八方追剿,甚至派郑和领水师在海上侦缉,终无所获. 原来建文帝在京师失守危急之时,以为太祖授之锦囊中有妙计救危.不料打开一看,只有几套道士衣帽,并不是什么退敌救危妙计呀? 好在他还聪明,危急之中领悟到太祖之用意.马上与几位亲信、武臣以道士装扮逃出京城,又由水路而逃到武当山.道士们很同情他的遭遇,他便留下来在武当山居住.为了保护他的安全,道士们都习武练艺.随建文帝上山的武臣则成了武术教师爷,所以武当功夫为正统功夫而非花架之艺,具有实战的技击性. 永乐帝虽未捉到建文帝,但侦骑暗探密报建文帝藏匿在武当山,却又无实证不能随便搜查寺院、道观,只好令大军在武当山设营扎寨,又在各地密  相似文献   

4.
赵宝琴 《收藏》2007,(10):126-130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闰六月十九日,即公元1607年8月11日。卒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六月十二日,享年78岁。山西省太原市阳曲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其字号颇多,计有仁仲、公他、公它、真山、朱衣道人、朱衣道士、五峰道人、龙池道人、石道人、侨黄真山、侨黄老人、松侨老人、青半庵主、丹崖翁、丹崖子、啬庐、观化翁等达70多种,这些“字号”无不体现了他的经历、思想和个性。  相似文献   

5.
郭德才 《武当》2003,(2):44-47
中国本土的道教,是一个重道贵生的宗教。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不拘于俗、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已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道家认为,人是宇宙自然之子,人的生命与宇宙自然为同一条母根,这一母根自始至终都在人体内保持着连带和遗传性,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决。如在兑子的同时还存在着捉子,即为“捉”兼“兑”,按“捉”处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局势时,要认真分析走子的属性,凡走子“送吃”的同时还存在着“捉”子,应从重按“捉”定性。  相似文献   

8.
净吃对方子     
前已提及,用作为根的子捉对方子,只要所捉的子有子力价值,不管吃子后丢子而造成的子力得失如何,均按“捉”处理。在此情况下,如接走子(避开丢子)企图净吃对方子,则因前一着已经是“捉”,这一着就不能判“捉”。应按“闲”着处理。  相似文献   

9.
王孔兴 《棋牌世界》2004,(11):45-45
弄清是“兑”还是“捉”,要认真研究“兑”的概念。凡走子形成相同兵种的“兑”,应优先考虑对方的子吃去己方“邀兑”的子,否则即按己方的子吃去对方的子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七、邀兑之子参与做杀,按“杀”处理。 此前,《07规则》试行本规定,凡一方走子后形成双方相同兵种可互兑的局面,即使另外伏有杀着,按“兑”处理。  相似文献   

11.
王孔兴 《棋牌世界》2004,(8):40-40,39
凡在献子的同时还存在着捉子,即走子兼具“捉”与“献”两种作用时,仍从重按“捉”处理。  相似文献   

12.
狄光盛 《武当》2009,(3):43-44
人为万物之灵,由男精(精子)(阳),女血(孵子)(阴),男女交配时精卵结合而成受精卵,道医称之为“混元体”,经十月怀胎,降生母体而为新生婴儿。  相似文献   

13.
在韩国职业围棋界,姜东润三段有“小奇人”之称。他给人的感觉非常特别,既不像是成熟的“外星人”李昌镐九段,也不像有“可乐”之称的李世石九段。尽管很难用文字具体表述一下姜东润,但根据前辈棋手的评价,姜东润看待世间万物以及围棋的眼光和角度都非常特别,他的特点完全可以用“姜东润流”来形容。  相似文献   

14.
一水 《新体育》2007,(12):36-37
“做名人难,做一个名人的儿子更难。”这句话的前半句可以恰如其分地用在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身上,而后半句用在李永波之子——李根的身上更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李永波的儿子,李根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比别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压力,而他,又偏偏选择了羽毛球为自己的职业。一个是世界冠军、总教练爸爸,一个是初出茅庐的中青队队员儿子,这样的一对父子之问,自然有着不同于寻常人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王孔兴 《棋牌世界》2004,(10):39-40
棋子受拴绑根本不能离线,或一旦离线立即被“将死”,均为不能离线的子。不能离线的子虽然可以“将军”或“做杀”,但是不能构成“捉”。  相似文献   

16.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  相似文献   

17.
杨春  沈智 《武当》2005,(5):31-32
张三丰为宋明间的道士,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载,张三丰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精通少林和武当拳法,精研文武二道。其后,他的武技流传达数百年,至今方兴未艾,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有关张三丰的种种神迹流传甚广。据《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和清朝黄百家《内家拳》等,称其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奠基人, 有"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劂明以单  相似文献   

18.
王孔兴 《棋牌世界》2004,(12):43-43
区分是“献”还是“捉”,要严格掌握“献”的定义。凡走子符合“献”的条件,应优先考虑对方的子吃去己方所“献”的棋子,否则,即按己方的子吃去对方的子处理。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5,(13):13-13
冉冀元,1966年出生,河北保定人。他从小喜欢钓鱼,现从事个体经营,虽然钓鱼的时间不是很多,但他对钓鱼一直都很执著。  相似文献   

20.
九月 《健身科学》2012,(7):23-23
今年67岁的闫茂顺先生爱好非常广泛,DV是他所爱玩的项目之一,很难想象满面红光、开朗风趣的他竟是位13年前,就因胃癌手术胃切除五分之四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