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前进 《现代语文》2009,(5):115-115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一句话道出了黄山之美。的确,黄山之美让无数人倾倒,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黄山写过颂歌。在众多的文章之中,徐迟的《黄山记》独树一帜,颇具匠心。文章描绘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荡气回肠,是一曲优美的大自然的赞歌。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叫考】一、课文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写的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作者是怎样将这四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二、第一部分开头第一句话“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的表述很生动,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三、从整篇看,如果把第二部分删去,是否可以?删与不删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写天都峰,选用了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在表现文章的思想意义,沟通文章的脉络方面有什么意义? 【阅读入门指津】一、初读课文,先要看清各部分描述的侧重点概括出段意:然后,摸清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理出一条贯通全文的脉络,领会文章构思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徐迟的散文《黄山记》以磅礴的气势、酣畅的文笔、华美的语言描绘了黄山的独特美景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对时代的赞美之情。读罢全文,令人心驰神往;掩卷沉思,作者的艺术构思确使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4.
刘卫 《高中生》2011,(9):12-13
黄山是安徽南部的一座名山,历来记游黄山的作品可谓数不胜数。徐迟的《黄山记》以其精巧的构思、诗化的语言,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瑰丽的黄山风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热情讴歌了进取的时代和敢于开拓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黄山记》是一篇构思谋篇自出机杼的散文佳作。全文热情奔放,文笔酣畅,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中是一篇课内自读文章。课内自读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布置几道题,学生看看书把题完成就可以了,效果十分不好。时间...  相似文献   

6.
导语:同学们看过许多介绍名山大川、天下奇胜的电视纪录片,例如《世界各地》《动物世界》等等,我们都曾为其旖旎风光、神秘色彩所吸引。下面我们就借助蒙太奇的摄制手法,自己当导演,把《黄山记》改编成电视剧本。看看谁改得最好。  相似文献   

7.
黄山是安徽南部的一座名山,历来记游黄山的作品可谓数不胜数。徐迟的《黄山记》以其精巧的构思、诗化的语言,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宏大瑰丽的黄山风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热情讴歌了进取的时代和敢于开拓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徐迟先生描写黄山的佳作《黄山记》(高中语文第2册、中师《文选与写作》第1册),写得气势磅礴,挥洒自如,色彩浓烈,语言华美。但文句中尚有微瑕,笔者冒昧指出,谨与作者和同行商榷。《黄山记》第四部分一处写到在光明顶气象站的观察台上所见:“果  相似文献   

9.
徐迟的《黄山记》在写法上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其构思上有“三绝”。 其一谓之“以大见大”。以大题材反映大主题。一般散文,常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敏锐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而典型的事例,表现一个深刻的大主题,例如冰心的《小桔灯》。而《黄山记》却一反常俗。从浩瀚的宇宙入手,抓住雄伟壮观的黄山全景描写,在广阔的背景中抒情,以此赞颂神奇的大自然,赞颂伟大的劳动者,赞颂伟大的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本文除了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之外,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对比、烘托的手法。 一、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必要条件,本文的细节描写就尤为突出感人,从生动真实的细节中感受到寓言的巨大力量。本义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聚室而谋"一节。从"杂然相许"到"其妻献疑"再到"杂曰:投诸勃海之尾,隐士之北"。从这一细节中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在论及辛亥革命时说:这次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青年运动的方向》)。鲁迅于一九二一年写小说《故乡》时,虽然还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却从实际生活中看清了虽经辛亥革命,而一切“仍旧”如故。因此,从本质上看,鲁迅在《故乡》中始终围绕着“故乡如故”选取和组织题材、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者通过精湛的艺术构思,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增强了艺术的效果。鲁迅以故乡的“未变”,直接写出故乡如故。小说一开始,就写“我”冒着严寒回到了“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见到的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萧条、荒寂的农村图景。作者于此决非泛泛之笔,也不在于单纯的渲染环境气氛,而是以此证明“故乡本也如此”,“没有进步”。二十多个春  相似文献   

12.
话剧《于无声处》出现后,立即博得全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读者的赞赏,被称为“戏剧舞台上的一声惊雷”,各地专业和业余话剧团争相献演,誉满全国。这个四幕剧虽然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运动,但它准确地把握了天安门事件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主题,在结构艺术上又有独特的地方,很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于无声处》结构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锁闭式”的结构形式,巧妙地把打动千百万人心弦的重大题材,集中在四幕一景、六个人物、九个小时内表现出来,做到了事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刻画灵魂高尚、积极奋发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塑造了一批富有美学价值的讽刺形象,对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这些以讽刺为主要目的的作品,与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样,具有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境界瑰丽的特色。作者自称《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他的诸多讽刺形象的塑造及其对黑暗现实之尖锐揭露和抨击,正是这种“孤愤”之情的表露。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六年,夏衍同志发表了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这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生动地描绘了包身工这一罪恶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勾结起来,制造了这种十分残酷和野蛮的剥削方式,它榨干了广大工人的血汗,吞噬了无数工人的生命。作品展现的这幅悲惨的人间地狱画图,激起人们的无比愤慨。但是,它的深刻的政治意义远不止此,作品告诉我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的破产,使大批农村饥饿儿女被诱骗到城市,成了非常廉价的劳动力;而帝国主义正是利用这种廉价劳动力,扩大生产,扩大市场,使中国农村更加陷于破产。作品还告诉我们: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才能进行经济侵略,农民儿女才长期处于饥饿之中,  相似文献   

15.
选作高中语文教材的《黄山记》,“自读提示”说它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确实,这篇作品,其立意、布局、选材、状物方面,都显得出手不凡,但是“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如果在字词方面仔细推敲一番,就难免令人感到美中不足了。 对照高中语文第二册1991年版和1988年版,我们发现《黄山记》已有四处改动:①“披复”改为“披覆”;②“浩翰”改为“浩瀚”;③“了无边际”改为“辽无边际”;④“松影之荫”改为“松影之阴”。①和②的两个别字改得对。③“了”有“完全”义,“辽”有“遥远”义,二字似皆可通。④“松影”即“松树的影子”。“荫”是“树荫,树木遮住日所成的阴影”;“阴(儿)”是“光线被东西遮住所成的影”(本文对字词意义的解释,均根据《新华字典》、《现代  相似文献   

16.
正《向南而立》是李镇东①于2012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一共五卷:"三月三的太阳"、"母亲的夏天"、"许愿灯照亮风筝"、"在云上"和"不眠的雷锋"。梁瑞郴先生评《向南而立》是"一曲四季牧歌",而"在夏之恋中","诗人的情感既"绵长"又"细腻",并认为这种情感是从"故乡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有如夏夜的徐徐清风,令人陶醉"①。我认为梁先生此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晓岚在谪戍新疆期间创作的160首诗歌,其叙述角度呈现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第三人称主观叙事、第三人称评述叙事、第一人称客观叙事、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变化过程,整体看来杂而有序。他从每诗一注、多用实数和真实地名来展现其写实手法。多种色彩词语尤其是暖色调色彩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诗人虽然被贬边疆,但依然乐观、以百姓为重、尽职尽责的旷达心态。《乌鲁木齐杂诗》运用整齐划一的绝句文体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整齐美感和朗朗上口的韵律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8.
鲁迅十分关怀和同情中国妇女的命运,他曾悲愤地指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最为悲惨,简直比奴隶还不如,因为奴隶之下,还有“比他更卑的妻”,“供他驱使”(《灯下漫笔》)。他通过杂文,也通过小说,深入地揭示了一代妇女被压迫受凌辱的痛苦遭遇,表现了她  相似文献   

19.
我省作家俞林同志的短篇小说《国际悲歌》(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不仅主题深刻,而且构思独特。其所以独特,就在于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活动范围只有一个长九步,宽五步的牢房。在如此窄小的空间里,塑造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实属不易,然而,俞林同志以他那飞腾的思绪,驰骋的彩笔,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深刻揭露了林彪、“四人帮”诬陷、迫害老干部,妄图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真实  相似文献   

20.
一、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情节介绍《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的后半回,原文回目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很精彩的一个故事。本文描写一个叫范进的穷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毒害很深,拼命猎取功名,一心想挤进仕林。可是他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