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通指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也是一门较为活跃、与现实非常切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衔接,从而提高中文系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拓展他们的写作能力,这个课题引起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师的关注与实践.近年来,中文系一些任课教师依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课改·兴趣与大学生写作能力拓展研究”(湘教通[2012] 401号339)、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KT201435)等课题,撰写了一批较有特色与反响的教研成果.我刊在此选登了其中的3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学”通指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也是一门较为活跃、与现实非常切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衔接,从而提高中文系大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拓展他们的写作能力,这个课题引起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师的关注与实践.近年来,中文系一些任课教师依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课改·兴趣与大学生写作能力拓展研究”(湘教通[2012] 401号339)、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KT201435)等课题,撰写了一批较有特色与反响的教研成果.我刊在此选登了其中的3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学教学与其说是文学知识的传授 ,不如说是一种思想训练 ,这是它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其他课程的地方 ,也是它作为一门最年轻也最活跃的学科的特性所在。“当代文学”这个名称就意味着它与当下的文学进程密切相关 ,而一时代的文学往往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的最本真的体现 ,因此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 ,不惟文学价值观 ,整个精神价值的确立 ,都可以从当代文学的实践活动中找到可靠的起点并获取鲜活的资源。基于这一认识 ,海南师院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在承担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建设过程中 ,开展了一项名为“探索者之…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其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1949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学术界也有人称之为“共和国文学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下半叶。这门课程既是中文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是可以单独设点招收陆士研究生的学术前沿课程。中国当代文学走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回首过五十年的文学史,确有太多的东西应该认真总结。而它的教学对象一一新时期出生的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他们对高品位文学作品的要求,对文学及文学史著作中关于人的命运、值盛、生存状态以及对自由和创造带神的渴望,也企盼着编写更好…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以文学史作为主干课可能不太合适,因为文学史本质上是历史课程。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省级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设”课题组经过多年探索,认为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应该将该课程定位为“中国现代文学,”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查方法、教学研究诸环节入手,实现从知识传授型课程向素质培养型课程的转型。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完成该课题后,课题组又开始了下一个教改课题“高等师范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级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探索”的集体攻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高等学校中文系科的教学计划,是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的事情。在这之前,不仅由于建国以后文学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且由于左倾路线对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束缚,也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文学研究,更遑论当代文学的教学。七十年代末期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不仅催开了文坛齐放的百花,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发展。回顾建国以来文学运动和文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2011,(11):F0002-F0002
吴闽闽,徐州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讲师,教学骨干。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成果丰厚,曾获“江苏教育学院高师语文协作组”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被相关研究者使用过.①以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为时间起点来看,“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56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而它产生的源流最早要追溯到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一文.时至今日,我们所通识的“当代文学”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在时间上特指1949年建国后迄今的所有文学,在空间上涵盖了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等几个特定区域的文学.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起,洪子诚即自觉地避开从“现象评论”角度进入“中国当代文学”现场,努力把“中国当代文学”提升至“学术研究”层面,并开始着手该学科建构的工作。构成其“当代文学”学科话语体系中不断完善的“一体化”(“体制化”)文学观,“知识学”研究方法以及“价值中立”的价值立场,极大地拓展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空间,解决着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中系列疑难问题。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隐含的另一意义即是对北大学术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教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上,一直将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发展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划分两个阶段,分设为两门专业课基础课,即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和对文学本体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方法划分下的文学讲述已明显地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早在八十年代,学术界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为教育部 2 1世纪初高教改革项目“文科 (专业 )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的组成部分 ,建立在对文革后 2 0年 (1977~ 1997)浙江大学 (原杭州大学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古典文献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整理分析 ,综观 2 0年来以中文系为代表的基础性文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绩与不足 ,并在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 ,探求中文系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 ,为中文系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未来发展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都面临一个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课题。本文以“历史清理”为标题 ,综述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部分课题的世纪性回顾与总结。以“视角调整”、“方法突破”、“视野拓展”、“脉胳寻踪和文化批判”为标题 ,综述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世纪之交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的突破和发展 ,展示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将更多的融入文化批判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本文以电大学生为例,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把握能力不足、缺少生活感知能力与情感领悟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欠缺问题,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的教学,要面授和网络研讨相结合,借鉴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提出的"四步教学法",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中,在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却探讨不够,成果不多.从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学生学习教学法的态度和效益及毕业生的施教能力来考察,现在是该把“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了.学生普遍反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美国麦克杜格尔·利特尔(McDougal Littell)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文学语言-世界文学部分(The Language of the literature-World literature)>,由七个单元组成,分别为古代文学部分(2500B.C.-A.D.300)、古希腊罗马文学部分(800B.C.-A.D.200)、中国与日本文学传统(500B.C.-A.D.1800)、中东与非洲文学(A.D.300-1900)、欧洲转型期(400-1789)、19世纪欧洲文学(1798-1899)、现代与当代文学(1900-今).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触须》是钟先生的首部文学评论集,汇集了作者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评论等方面二十多年来积累的主要成果。全书共分为三辑,分别是“西部边地的文学风景”、“西部边地的文学声音”和“西部边地的文学视野”。第一辑“西部边地的文学风景”是主要部分,汇集了作者倾心的“西海固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二辑“西部边地的文学声音”是作者在讲授“当代文学”课程之余对当代文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研究的心得。其中有对“汪国真现象”的透视,对秦牧散文的赏析,对罗广斌、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能力的体现,"写"是中文系学生的一种传统优势,然而在现实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师范生正面临着失去这种传统优势的现实困境。从利用好大众传媒的平台、有效调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从就业方向入手等三个方面整合课程教学,是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评论写作能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竞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吕永进教授     
吕永进,1957年8月生,山东莱州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院副院长,烟台市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学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吕永进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到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至今,期间曾到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进修。从教24年来,吕永进教授牢记“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务求平实,耻于虚荣;教书育人,以勤补拙;行有余力,乐于问学。他的为人为学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肯定。20多年来,吕永进教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任教。先后担任了本、专科生的“古代汉语”、“汉字与正字”、“中国汉字学”、“俗字研究”、“书法”、“语文现代化”等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汉字学”等课程;为外国留学生开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等课程;也应邀为兄弟院校开设“现代汉字研究”等课程。其中作为课程负责人的“语言文字训练”课于2004年被评为校级优质课。吕永进教授重视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基于网络的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教学、科研、管理软件系统”和鲁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现代汉字规范化训练教学软件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