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众化运动和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心的工农兵文学,强调"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工具论路线和"向工农兵学习"的指向,作家与读者构成"学生"与"先生"的关系.这一关系直接指向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即接受工农兵大众的语言习惯,极力迎合工农兵大众的趣味.  相似文献   

2.
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典型”与“形象”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艺界得到了深入细致地探讨,解放后学理论教材中对典型理论的种种规定,其基本意义仍然是40年代理论研究成果提供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形态走向成熟的时期,该时期文学理论形态大体可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大类型,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是这个时期的理论主潮。  相似文献   

4.
5.
文章探讨了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民族危机冲撞下的20世纪40年代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着重从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坚定抗战必胜信心,总结历代反时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和以古讽今、揭示蒋家政权必亡的历史命运等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并且高度评价翦伯赞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史学家,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促进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并以此文来纪念史学大师翦伯赞逝世35周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荒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造成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此次灾荒范围广,具有并发性、连续性、积累性等。  相似文献   

7.
梅娘 2 0世纪 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 ,它关注女性 ,同情女性 ,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 ,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 ,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史学呈现出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互流;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这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抗日救亡的需要。这种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害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致使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造成此次灾荒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日寇的侵略、国民政府的腐败等几个方面,而日寇的破坏、掠夺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纯诗”的综合发展是中国新诗发展吏的一条主线。这种传统从20世纪20年代“纯诗”首倡之时即已建立,到40年代表现得更加自觉和明显。以袁可嘉、唐湜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明确强调建立平衡的诗歌美学特征,在诗歌主题内容方面采取宽容综合的态度,试图建立纯诗的“高度综合的性质”和“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走出了一条更具民族性和现实性的“纯诗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青岛天灾人祸不断,许多儿童只能选择乞食街头,游走他乡.私立青岛儿童教养院本着博爱精神于1947年开始接纳难童,时他们进行生活、教育、生产等方面的抚育.但因该院物资缺乏,实难达到理想的教养目的.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私立青岛儿童教养院的解析,希望能从中得到对当今儿童慈善事业发展的启发,并促进当下社会的和...  相似文献   

12.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茅盾、废名等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是作家个人性迁徙的典型;香港文化人大营救是作家集体性迁徙的典型。作家迁徙呈现出自身特点:作家集体性迁徙与个人性迁徙并存,作家迁徙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作家迁徙促进了抗战文学的繁荣与文学空间的拓展,对抗战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争构成20世纪40年代学发展的核心背景,制约和影响着这一时期学观念和学运动、创作方法与创作潮流、学思潮与学论争的发生演化,形成战时学思潮的一些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4.
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留美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以及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可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留美热潮,为近代我国留美教育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这一国际国内政局动荡时期的留美教育,对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然而,由于受当时国内政局的影响与国民政府在留学问题上所采取的服务于短期利益的实用主义政策,使得该时期的留美教育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40年代,庆阳国统区是一个自耕农为主的社会,但地主、半地主式富农和富农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存在地权分配不均的问题。传统经济模式在社会经济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农牧兼营的经济格局并没有改变,手工业生产主要是为家庭和自然经济服务,其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商品化生产程度不高;商业资本弱小,而且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在一起,市场狭小,商品流通以土产为核心。同时,庆阳农村也出现了现代化因素,新式金融机构开始渗入农村社会,成为农业金融的主要来源;西峰逐渐成为陇东新的中心市场,也加强了庆阳农村与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张哲  王圣杰 《现代语文》2009,(11):78-80
20世纪40年代的知识分子以其敏锐的触角最先感应到灵魂的被撕裂的阵痛,苦苦挣扎于心理纠葛的重重漩涡,许多作家创作于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真实而坦诚地记录了这些知识分子艰难而复杂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以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为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初期河南爆发了严重的灾荒,国民政府在灾荒中虽然也采取了救援行动,但在救灾过程中表现态度消极,这与当时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九叶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实践中,致力于新传统的寻求,积极探索现代汉诗的种种可能性,努力融合中西诗艺,为现代汉诗运动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试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世纪40年代,四川省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县各级组织纲要》,力图在社会基层建立各级“民意机构”。然而,由于未能充分发挥广大基层民众来公正选举民意机构,而是以“公正士绅”来代表民意,并且着重把“民意机构”当作完成各种行政任务的工具,这就造成“民意机构”只代表地方士绅以及其他有产的意志,在解决民从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吏治腐败等问题上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新县制下重庆地方自治的推行及其成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市作为抗战期间的陪都,是新县制的策源地。其对各种具体的自治法规的研究、制定以及自治的指导、监督工作都较其他地区为优;重庆市还进行了民选基层行政及自治人员的尝试。重庆市建立的基层“民意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呼声,维护了基层民众的利益,但是,由于没有真正实现人民直接选举,因而不能避免在选举和经费筹募等事务中的腐败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