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扶庚 《成才之路》2009,(23):90-90
随着高考阅卷工作的结束,各地高考“状元”纷纷水落石出,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追逐的热点。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一再呼吁,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甚至于有的媒体连“状元”这样的字眼都故意隐去,但仍然阻挡不了公众对这些佼佼者的好奇。其实,看看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分析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有实实在在的借鉴意义,对今后的教育改革也有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尽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一再呼吁,要理性看待高考“状元”,甚至于有的媒体连“状元”这样的字眼都故意隐去,但仍然阻挡不了公众对这些佼佼者的好奇。其实,看看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分析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对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有实实在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各地都会产生一批高考“状元”。这是分数考试制的必然产物。考生能成为当地的高考“状元”,这既是学生的胜利,也是家长、学校的成功。他们的经验,应该总结,值得推广,肯定会对全国广大家长有借鉴、启发的作用。所以,本刊这期隆重推出了北京市文科高考“状元”。我们不但从这个同学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挖掘了这个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2002,(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中生》杂志不能也不应该把目光过多地聚焦在高考“状元”这个层面上。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程度,感受到了高中生对高考“状元”的羡慕程度,更何况高考“状元”本身的一些心得体会确实对高中生有所启发。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从易图强先生的著作中选取了部分素材,请吴昕孺先生点评,组织了这篇《高考“状元”语录点评》,希望能给广大高中生以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高考评卷结束后,不少报刊对高分考生进行宣传,称之为“状元”。各地出了不少“状元”,且有“理科状元”、“文科状元”、“外语状元”之分,有的还登了照片。接着就是电台广播“状元”事迹,“状元”介绍经验。至于对“状元”母校的宣传更是花样翻新了。对于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应当向他们祝贺。雏燕展翅、好自为之、前途无量。但这样大张旗  相似文献   

6.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09,(9):79-79
32年“状元”鲜见“状元”人才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该调查报告的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先找出各大学的“杰出校友”,再回顾他们的高考成绩,结果发现“杰出校友”中是当年高考“状元”的人数非常少,反倒是排在班级十名左右的学生成才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高考,说到底还是考学生。考生需要直接面对考题,在考卷上解题答问。而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高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在这“第一次”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为此,本编辑部邀请去年高考中的部分优秀考生,就高三学生普遍关心的复习方法、应试准备、考场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座谈。这些“状元”从亲身的体验出发,真实坦率地吐露了各自的“诀窍”。尽管每一届考生、每一年高考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但复习、迎考中的一些基本方法、经验是有共性可循的。我们希望,去年高考“状元”们的体会能为今年考生们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2005年,广东实验中学一举创造了广东高考的三个新记录:广东高考“第一人”——黄仲强一人独得广东省化学类高考总分“状元”、英语Ⅱ高考总分“状元”及英语单科“状元”。广东高考“第一班”——首届广东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49人100%上重点线,其中,总分800分以上的有22人,总平均分为785.14分。广东高考“第一校”——总分800分以上的人数达41人44人次,单科800分以上79人次,700分以上182人次,重点率为82.92%,夺得两个总分状元和两个单科状元,是广东省高考高分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学校。那么,广东实验中学有什么备考经验呢?为此,记者采访了…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状元就成为热门话题。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状元的热度似乎不再火爆。北京市日前公布了高考成绩,但教育部门尚未透露关于“状元”的信息。再看中国的广东,高考成绩及分数线揭晓,尽管高考状元也出炉了,但教育界谈到“状元”时称,“状元”并非中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检验标准,关注“状元”应适度。纵观今年的“状元秀”,中国对高考状元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高考状元”是高考的产物,每年一次的高考诞生了不少状元。对于高考状元,人们对其的认知很不确定,除了羡慕,还多了几分神秘,至于…  相似文献   

10.
6月28日《珠江晚报》报道了一组《高考状元们是怎么学习的?》的文章,珠海高考总分第一名杨满昌:心态要好,学习方法要科学,省语文状元姚翀:写文章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等。省英语状元陈雨然说,多阅读自然就有语感等。其他各省市的报纸,这两天也都在进行“尖子状元”报道。应该说,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借鉴意义。可笔者仍有隐忧,高考状元会不会像过去一样成为家长和学生盲目复制的“教育模特”。高考状元是某方面的“学习榜样”,这种欣赏和赞叹是可以的。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已陷入了浓重的“状元崇拜误区”,这让我想到了“哈佛女孩…  相似文献   

11.
有高考排名就是状元,有状元就有无数的拥趸者。尽管高考之前一些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曾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本人虽说无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关系,对这些考场上的得意者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还是不能不多上一分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日后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和绝佳法宝。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得金”的欣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身影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广东高考继续不公布状元,而是以文科、理科“前十名”来推介一班精英中学生。看着这些学生楷模们在记者面前表现出的谦虚淡然,似有似无的经验之谈,以及无一例外的“平常心”之类的表述,实在很难总结出家长老师想要的“高分秘笈”。  相似文献   

13.
本期的出版,恰在高考之后。考试自然是热门话题。评分一结束,各地传媒又在报导高考“状元”,还分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有的连引号也不加,直呼状元,简直把高考优胜者等同于英雄人物,实在有些过分。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考之后,年度“状元”便成了最吸引眼球的人。过去,对“状元”总有多少仰望,总有不少神化的地方,媒体也把“状元”放大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除了会读书还是多读书,除了勤奋就是发奋,单一化脸谱化,让人难以亲近,难以仿效。在素质教育不谈“状元”的言语下,对“状元”的期待及渲染仍愈演愈烈,几乎是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5.
表情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对从1978年到2008年山西30年高考中产生的39名文理科状元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调查组共找到19位1996年前的文理状元,在这些状元当中,出国留学的比例为一半以上,而且多数都选择了美国。两名文史类状元选择从政,两名状元当了律师,大学毕业后多数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16.
“状元”情结在中国由来已久,每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划定,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随之新鲜出炉,毫无疑问,这些状元都是媒体和高校的宠儿。那么,这些状元的能力到底如何?在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否一直都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被称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7.
今天.高考“状元”已经变成了一种强大的赋值力量.而且作为一种生产话语作用于整个高中教育生态。一所高中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培养出了高考“状元”。在学校那里,目前流行一种顽固的观念:培养100名大学生,似乎也抵不过一个高考“状元”所带来的荣誉和面子。  相似文献   

18.
王淦生 《师道》2014,(12):14-14
有高考排名就有高考状元,有高考状元就有无数的拥趸者。尽管高考之前许多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曾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本人虽说无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关系,对这些考场上的得意者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还是不能不多上一份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日后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和绝佳法宝。遗憾的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到金”的欣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形象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04,(8):8-8
每年高考之后,各种各样的状元商业秀便粉墨登场了。有给高考状元提供免费旅游、免费乘飞机的,还有赠电脑、免费出国的,实在没有实力全免的,也纷纷拿出各种打折手段。如果说这些大打状元牌的商家和地方政府对各地高考状元格外“垂青”的做法,是尊重知识尊重  相似文献   

20.
校园博客     
博眼窥“报”>>本期关键词:港大状元被拒新闻回放香港大学面试11名内地高考“状元”被拒之门外今年香港大学可自行在内地收取本科生,17个省市共递交多达4848份申请,比去年激增逾倍。经过面试,最后录取250人。港大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内地生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指标,面试表现也属关键,11名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而被拒之门外。港大教务长韦永庚指出,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与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个人潜质、是否能适应香港生活,对课外活动兴趣缺乏的“书呆子”,则不会被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