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结构调整报道要帮助农民搞好结构调整,最直接的办法.是发挥媒体的服务功能,利用媒体消息来源多、传播范围广、反映速度快的优势.向农民提供广泛而及时的市场信息、指明众多有用的市场机会,供农民选择,让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对刚刚走向市场、尚无力自主寻找市场机会的农民来说,这既是对症下药,又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2.
国内新闻界     
《新华日报》将曾辟“城乡大市场”专版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千百万农民群众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解决农民面临的市场信息闭塞,农副产品销售困难的现状,作为江苏省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新华日报》,日前增辟“城乡大市场”专版,并已发行彩色试刊。“城乡大市场”为发展城乡经济“牵线搭桥”,提供信息服务。(据《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3.
张玲  张立旺 《中国广播》2006,(10):77-78
《农民服务台》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于2005年7月18日推出的一档服务类节目,每天中午11:30~13:00播出。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对信息和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民服务台》正是这样一档为农民朋友传递致富信息,介绍农产品市  相似文献   

4.
增强新闻的服务功能,应当成为新闻媒体的一个系统工程。增强新闻服务的核心,是讲求时效性、实用性和连续性。《沧州日报》在近几年关于农业生产的报道中,就体现了这一点。 一、增强时效性 服务当“及时雨” 增强新闻的服务功能,首先应当增强新闻服务的时效性,这是由新闻规律和社会需求对新闻服务的特殊要求决定的。增强新闻服务的时效性,要求新闻服务必须和社会需求同步或者超前于社会需求。如果新闻服务不能达到这一点,需要时它跟不上,不需要时又连篇累牍,这无异于雨后送伞,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服务。1994年1月,沧州市委、市  相似文献   

5.
作为《陕西农村报》(原《陕西农民报》)的编委兼编辑部主任,本人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关于某某经济新闻的咨询电话,不少还是从外省打来的。《陕西农村报》的经济新闻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强烈的反响?原因在于我们始终站在农民需要的角度选择经济新闻,本着经济新闻既是新闻又是经济信息、既让农民爱看又使农民看了有用的理念来办报,所以经济新闻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强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6.
孙光海 《网络传播》2005,(11):28-29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这是我国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规章。早在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曾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这为规范我国互联网新闻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7年11月5日,《新华日报》发布消息说: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千百万农民群众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解决农民目前面临的市场信息闭塞,农副产品销售困难,本报将发挥在全省城乡发行  相似文献   

8.
《金色田园》是安徽新闻综合广播一档为“三农”服务的专题节目。栏目播出形式为直播及热线互动;播出时间在每天中午12:35至13:25;听众定位为农民;栏目宗旨是立足农民需求,提供信息、政策、科技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9.
彭平  危春勇 《中国记者》2012,(3):104-105
"跑腿新闻"每年为群众跑腿办事、调解纠纷3000余件。从发挥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到为老百姓跑腿服务办实事是媒体功能的延伸发展,是《信息日报》的报道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全国各大企业报随企业整体进入市场,作出了艰苦有益的市场报道探索。我们《武钢工人报》在一版开辟主打栏目《市场之声》,传播市场信息,采集开发、生产、营销全流程新闻,充分发挥企业报宣传、传播、促销等多种功能,刊发了大量模式全新、角度全新的市场新闻。  相似文献   

11.
让对农节目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林珍 《视听界》2007,(6):85-85
县市级广播电台,怎样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让对农节目活起来?吴江电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75分钟的大型日播直播节目《金土地》,为农民提供种养技术、致富信息、市场行情、法律咨询、政策解释等全方位服务,使极富地方特色的广播节目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中,成为农民群众不可缺少的好朋友、好帮手。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新闻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催生出新的新闻服务。智能新闻服务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新闻服务方式。《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新闻统一标识和整合奠定了基础,也为智能新闻服务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资源的供求特点及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网络信息与网络用户之间供求渠道的直接性和信息交流的快捷性削弱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功能。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了解网络信息供应市场和信息需求市场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改进、深化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4.
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怎样把《新疆日报》办得更好?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增强报纸的新闻信息量,并提高其质量,使《新疆日报》成为新疆的信息总汇。做到了这一点,《新疆日报》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定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以经济信息为中心的新闻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从量到质都有新的要求。不久前报上登了一条《何阳卖“点子”走俏》的新闻,很引人关注,不少人打听何阳是何许人,希望向他买“点子”。卖点子,就是搞信息服务。由此可见,信息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新疆日报》成为集体的何阳,岂不也  相似文献   

15.
刘丽 《图书馆论坛》2020,(1):117-125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法观察土地流转后农民生活及信息需求,选择区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后农民经济较宽裕,精神却比较空虚。问卷定量化展现了农民在科技信息利用、信息需求类型、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获取渠道、休闲方式选择、信息获取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聚类分析形成了政策类信息需求及利用、生活类多样化信息需求及利用、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及利用、网络信息的需求及利用等4个类团。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对象的调整与兼顾、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和精神扶贫功能的发挥、农民文化需求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唤醒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余心言新闻出版文集》近日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收集了余心言同志近20年来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主要文章85篇、约30万字、这些文章分六大部分。第一,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宗旨以及新闻出版如何正确引导舆论的宏观论述。如《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等;第二,关于如何搞好经济宣传的论述,如《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提供信息服务》、《从卖棉花看农民的信息需求》等;第三,关于新闻写作和办报业务的论述,如《报纸要争一日之灿烂》、《现场短新闻的写作》、《培养合格…  相似文献   

17.
切实做好新闻扶贫工作,是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也是新闻工作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行动体现。深入农村访贫问苦;为贫困农民捐款捐物;满腔热忱地帮助贫困农民寻找致富门路,这些都是新闻扶贫工作中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但笔者认为,要尽快使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要真正使新闻扶贫工作收到实效,就应该充分发挥报纸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社会功能,把科技扶贫作为新闻扶贫的主旋律,通过传播科技知识,让贫困农民壮起致富之胆,选准致富之路,掌握致富之技,走上致富之途。一、缺乏科技知识,是一些农瓦贫困的根本原因。因此…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初,芜湖市原辖繁昌、南陵、芜湖县的县报并入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出版发行《芜湖日报·繁昌周刊》、《芜湖日报·南陵周刊》、《芜湖日报·芜湖县周刊》(简称“三县周刊”)。多年来,《芜湖日报》“三县周刊”在围绕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挖掘县域新闻资源,发挥党报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提高周刊...  相似文献   

19.
农村政策信息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文晖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10-14,117
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从农民的信息意识、对政策信息渠道利用的偏好以及农民对政策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分析农村地区政策信息服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并从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加强农村信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作用、提高农民政策信息需求满足程度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农村政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坊》栏目创办以来、特别是2002年6月底改版以来,定位更加准确,内容更加新鲜,注重了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与对百姓的重要性,报道形式生动活泼,多方面开展了对市民的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目前,《新闻坊》的收视率已经稳定在4.5个百分点左右,在18:00时段中名列首位,在新闻频道收视率排行榜中位居第五第六。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坊》满足了广大市民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身边新鲜事、渴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难事的信息消费需求。这也是它深受市民百姓欢迎的根本原因。一、定位准确,发挥“城市社会新闻”的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